会理文学的十二座灯塔:晏玉学创作的开创性成就纪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07:37 4

摘要:晏玉学在会理文学史上创造了12项开创性成就,这些“第一”覆盖了地域文化书写、文学体裁创新、传播范式革新等多个维度,具体包括:

晏玉学在会理文学史上创造了12项开创性成就,这些“第一”覆盖了地域文化书写、文学体裁创新、传播范式革新等多个维度,具体包括:

一、地域文化图谱构建的三大首创

1. 首位系统书写古城文化的诗人

晏玉学通过《会理龙肘杜鹃赋》《会理古城钟鼓楼赋》等作品,首次将会理的自然景观、历史建筑、民俗活动整合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坐标系,构建起完整的“会理地域文化图谱”。他将龙肘山、钟鼓楼等地理符号转化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意象,例如“丹霞染翠岭,云锦覆重峦”的杜鹃花海描写,使自然景观首次升华为会理生态美学的象征。

2. 历史脉络文学重构的第一人

其《会理古城西成巷赋》以“青石板上马蹄疾,商贾云集货如山”的笔触,首次通过文学作品具象化还原明清商帮的繁华旧梦;《松坪关变迁组诗》则开创“以诗证史”的先河,让抽象的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学意象。

3. 民俗符号现代转化的开拓者

晏玉学首次将端午药根宴、古城变迁等民俗活动纳入文学创作,如《会理文化桥七绝五首》以“书生祈愿留佳句,文脉传承续古章”展现古桥与文化传承的渊源,使民俗从田野调查对象升华为具有传播力的文化IP。

二、赋文创作范式革新的三大突破

1. 汉赋美学现代转译的首倡者

他在《会理白塔山赋》中首次将会理赋文创作从传统的铺陈堆砌转向“汉赋传统与现代审美结合”,以“玉身卓立,若仙子凌虚;金顶高擎,似慧星耀阙”的比喻,既保留赋体雄浑气象,又融入当代语言的灵动性。

2. 地域文化赋体书写的开创者

《会理古城钟鼓楼赋》以“晨钟醒市井,暮鼓载沧桑”勾勒古城商贸历史,首次使赋文从文人案头雅趣转变为地域文化的活态载体,直接关联地方文物建筑保护实践。

3. 赋体题材跨界拓展的先行者

打破传统赋文“体物写志”的局限,晏玉学首次创作《会理二小校园诗六首》等教育题材赋作,将校园生活纳入赋体书写范畴,开创地域文学与基础教育结合的新路径。

三、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三大首创

1. 全民参与式文化传播的首践者

作为会理首位系统性运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学的作家,其《会理古城端午等你来》在抖音平台引发热议,网友自发创作的诵读视频点赞数超30万,形成“全民参与式”传播模式。

2. 诗乐共生传播形式的开创者

凭借四川省音乐协会会员身份,晏玉学首次将诗歌谱曲成歌,如《会理古城端午等你来》被改编为流行歌曲并广泛传唱,使古典诗词突破小众圈层,触达年轻群体。

3. 网络社群文化激活的第一人

其作品引发网友自发追随创作古体诗,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学流派,首次在会理网络文化生态中实现由文学作品驱动的文化社群构建。

四、市井生命书写的三大突破

1. 卑微物象精神升华的首倡者

他在《雨夜行吟》中首次将蟑螂转化为坚韧精神的象征(“污水漫过第七道裂缝时/它正用断足丈量黑暗”),在《锈锁记》中赋予锈蚀铜锁以生命觉醒的隐喻(“吞下三十年风雨/却在某个春日突然弹开/漏出满院桃花的香气”),开创市井物象的精神图腾书写范式。

2. 平凡英雄史诗化书写的开拓者

《老街纪事》里的修鞋匠“用补丁缝合了整条街道的破碎”,《地震遗址的蒲公英》中灾难废墟上绽放的生命奇迹,首次在会理文学中实现平凡生命的史诗化叙事,突破传统宏大叙事框架。

3. 地域文化哲学思考的第一人

《会理钟鼓楼》组诗首次将会理千年建筑与市井百姓的生存智慧相勾连:“晨钟撞碎过多少霜雪/暮鼓又催开几季春芽”,在历史纵深中探讨生命韧性与文明延续,将地域文化置于哲学维度思考。

结语

这12项开创性成就,不仅填补了会理文学在传统文体、地域书写、传播范式等领域的空白,更通过“全民传播”“诗乐共生”等实践,为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正如学者所言:“晏玉学的创作如同会理古城墙上的青砖,既承载着千年文脉,又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来源:艺宗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