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些历经风霜,已经褪色、泛黄、破洞甚至已经裂成碎片的书画作品,在被这一双妙手缝缝补补后,居然真能起死回生。
每个看过他视频的人,都会盛赞他为书画界的华佗。
@在下曼妥思 是一位修复文物的UP主,看他修复古物,不亚于看外科医生做一场高难度手术。
那些历经风霜,已经褪色、泛黄、破洞甚至已经裂成碎片的书画作品,在被这一双妙手缝缝补补后,居然真能起死回生。
曼妥思在B站最火的一条修复视频,是他耗时三个月,帮学妹修好了一幅否决了的毕设。
导师当年初见这幅画时,只是简单看了一眼画的状况,就劝学妹“太难了,你修复不好的”。
一般需要修复的书画可能只是有局部损伤,但这幅画作不光有两大断裂处将画心一分为三,中段还有一个大洞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
再加上因为年代久远,这幅作品已经严重脆化。它的纸张就和蛋糕里的酥皮一样,轻轻一碰就会立刻碎成渣。
别说修复,光是能在不造成二次损伤前提下打开这张画,就已经是技术上不小的挑战。
无论再难修复的画,修复都只需要四步:洗、揭、补、全。
看似简单,但其中每一个步骤都堪称是在挑战人类微操的极限。
比如“揭”的过程,就像是给“做心脏手术,成了活败了死”:需要先用清水,将宣纸调整到适当的湿度。然后在不破坏原画的情况下,将附着在画作背面的旧报纸揭除。
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控制纸张湿度,如果浸润得不够充分,就会撕裂画心。但如果过湿过软,又会像浆糊一样无法操作。
大家看UP主修画,一开始只是为了放松心情。享受在刀尖上跳舞,一点点修复画作的过程。
后来随着他的视频多次出圈,大家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书画修复师这个职业。而曼妥思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冷门的职业,在B站还会遇到那么多的故事。
曼妥思今年26岁,本科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系,身边的人会喊他阿思。
他从大二时就开始在B站发布修复书画的视频,最初只是因为买了相机,想顺手记录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没想到这份随手记录的兴趣,最后竟变成了主业。
他甚至坦言,如果不是因为成为了UP主,可能自己一毕业就会转行,去“当个摄影民工”。
因为书画修复这门专业,很多知识都不在课本上,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实践积累。阿思记得,自己大学四年中,前三年几乎没真正“修”过一张画,一直在做装裱训练基本功。比如刷浆、裁纸、托背……直到大四才开始正式学习书画修复。
普通人即便毕业了,也没法立刻独立从事修复工作。往往需要先去博物馆或修复机构,做很多年助手,等熬出头了才能独立负责重要项目。
在外人眼里,书画修复师是门精致体面的手艺活儿。网上甚至有人说,一张像餐巾纸那么大的画,只要修得好,就能赚五位数,所以就算前期学习再辛苦也值得。
阿思面对的真实情况,却是修复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常常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只为处理一块指甲盖大的破损。可一天下来,时薪甚至还不如去肯德基打工来得高。
现实的生存压力,是他当初一度动摇、差点放弃这份手艺的原因。
幸运的是,大二时他无意中发布的几条文物修复的科普视频,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播放量普遍在几万到十万左右。
其中他表达内心迷茫,感慨书画修复“这条路真的没有那么容易走”的vlog,播放量更是超过了百万。许多和他一样,学了冷门专业的人,都从这条视频中获得了共鸣。
当时许多网友在评论区里,鼓励他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于是他萌生了成为全职UP主的想法,既能继续做喜欢的修复工作,又能靠接一些商单维持生计。
随着围观他修复书画的网友越来越多,便有人带着家里的珍贵物件主动联系阿思,请他施展妙手。
大家信任他的专业技术,就连家族传承的价值不菲的明代二品锦鸡补子太公像,也放心地交由他修复。
还有一位粉丝大哥,曾寄来一包让他大为震惊的物品,居然是一斤自家的地契。
网友们看到这一大包地契,纷纷调侃这位粉丝在古代,至少是个王爷级别的富贵人家。
虽然这些地契现在已经不能拿来证明土地所有权,但大哥视它们为家族的珍贵历史记忆,便希望阿思能将它们妥善修复。
他说自己刚开始做这行时,接触到的书画修复圈其实很小,藏家都是那一批固定的人,修的也多是些名家字画。
在决定答应粉丝的委托后,才逐渐接触到那些五花八门、承载情感的私人藏品。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修复经历,是一位粉丝寄来的他外公的遗作。
这幅作品当时到他的手上时,状态已经非常差了。寄送过程中外框的玻璃已经碎成渣,画上都是玻璃碴子,而且有大片大片的霉斑侵蚀了纸张,甚至一些文字都已经模糊不清。
为了修复这幅珍贵的遗作,他花了整整三天时间精心处理,还在不收取粉丝任何费用的前提下,自费900大洋定制了胡桃木外框。
终于完成修复后,这幅承载着家族情感的作品,除了一些已经彻底无法复原的字迹外,又一次焕发了老爷子当初刚完成时的神采。
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后来过了一段时间,粉丝告诉他自己的外婆也去世了。但老人家走之前最欣慰的事情之一,是再一次在墙上,看到了丈夫被修复好的遗作。
这让阿思的内心深受触动,不少网友也因为这个故事,真正理解了书画修复的意义与价值。修复古老的文物,连接的是作品背后的人情与记忆。
阿思通过B站,不仅认识了许多找他做修复的粉丝,也结识了一些能够为彼此带来启发的好友。
之前有一位粉丝在评论区里频繁留言,因为评论内容很专业,让他感觉对方也是同行,便加了个微信。
彼此了解后,阿思得知对方是在一家文物公司上班,可以接触到许多古籍类文物。而自己平时接触到的主要是书画为主,两个人专业各有侧重,恰好可以互相学习补充经验。
他说以前想要结交这样的行业朋友,必须得去线下参加各种交流会议。“而且见到的人,大多是一些年长的前辈,就算见面了人家也不一定理你。”
曼妥思的工作日常
在@在下曼妥思 之前,很少有人专门分享书画修复的内容。
这个行业向来低调,甚至有点神秘。它既没有耀眼的门面,也没有捷径可走,手艺人埋头苦修十年,也未必能等来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如今通过他的视频分享,这门古老的技艺,正在悄然间被更多人欣赏。
作者. 鞋垫羊 编辑. 简杉
来源:杭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