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空里,博物馆宛如一座桥梁,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记忆,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当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的钟声敲响,辽宁省博物馆以一场震撼人心的年度大展——“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惊艳亮相,为广大文化爱好者呈上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化
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空里,博物馆宛如一座桥梁,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记忆,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当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的钟声敲响,辽宁省博物馆以一场震撼人心的年度大展——“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惊艳亮相,为广大文化爱好者呈上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化盛宴。
5月18日当天,辽宁省博物馆被节日的热烈氛围笼罩,馆内延时开放至20:00(19:30停止入场),等待着人们前来揭开敦煌文化神秘的面纱。此次大展由辽宁省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携手打造,作为东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展,它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步入展厅,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260余件(组)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展品内涵丰富,其中辽宁地区收藏的珍贵敦煌文献及相关文物、手稿等共110余件(组),尤为引人注目,90%以上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宛如一颗颗隐匿在岁月深处的明珠,首次绽放出耀眼光芒。
从敦煌研究院调集而来的文物文献,无疑是这场展览的核心亮点。它们是敦煌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见证者,每一件都蕴含着千年的故事。王子云、董希文、常书鸿、李浴、段文杰、常沙娜等名家临摹的敦煌壁画,更是以细腻笔触和精湛技艺,将敦煌壁画的神韵完美呈现。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对敦煌文化的深度解读与传承,让观众得以近距离领略敦煌壁画的独特魅力。其中多件国家一级文物,更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吸引着无数目光。
为了让观众拥有更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大展还精心准备了1:1原大复刻的莫高窟经典石窟4座 ,让观众仿佛穿越千里,置身于敦煌莫高窟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入选《国家宝藏》的敦煌第220窟的南、北壁壁画(复制)也在此次展览中惊艳亮相,与辽宁省博物馆藏《老子道德经序诀》同框展出,给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
除了实体展品,“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成果也在展览中精彩呈现。通过现代科技的力量,那些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重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们得以一窥其昔日风采,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解读敦煌文化。“敦煌的历史与文化”,如同翻开一部厚重的史书,讲述着敦煌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变迁,展现其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独特地位与多元文化融合的魅力;“敦煌石窟艺术”则聚焦于石窟中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瑰宝,通过展品和多媒体展示,让观众领略到古代艺术家们的卓越技艺与无穷创造力;“敦煌在辽宁”部分,深入挖掘了辽宁与敦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示了辽宁地区收藏的敦煌相关文物,彰显了辽宁在敦煌文化研究与传承中的重要贡献;“保护与传承”单元,则将目光投向当下,展示了文物保护工作者为守护敦煌文化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让观众深刻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在国际博物馆日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辽宁省博物馆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敦和万象·鼓韵未来”特色讲解活动,邀请专业讲解员深入解读展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为观众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文化体验;“‘寓’见敦煌”系列教育活动之“至扇至美”敦煌扇,让参与者在亲手制作“敦煌扇”的过程中,感受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有机会参与敦煌文化互动问答,在趣味中增长知识;而面向社会开展的民间收藏文物公益性鉴定咨询服务活动,鉴定涵盖瓷器、玉器、金属、书画四大藏品种类 ,则进一步加强了民间收藏文物保护传承,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倡导理性收藏,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这场在辽宁遇见敦煌的文化之旅,不仅仅是一次展览,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与传承。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感受千年敦煌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展览将持续至8月18日,如果你也是一位文化爱好者,一定不要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走进辽宁省博物馆,走进“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大展,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与敦煌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在文物与历史的对话中,找寻心灵的归宿与文化的根脉。
来源:中华文化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