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央视一哥”康辉,《新闻联播》又上热搜,这次人设没翻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8 10:54 3

摘要:2025年5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镜头前,康辉一身深色西装,目光如炬:“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2025年5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镜头前,康辉一身深色西装,目光如炬:“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他还说: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靠仰视或俯视,而是平视世界的底气。

这句话瞬间引爆全网,#康辉平视世界#冲上热搜榜首。

网友惊叹:“这语气,像极了当年那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时间倒回2021年,中美阿拉斯加战略对话剑拔弩张。

康辉在《主播说联播》中首次提出“平视世界”概念,将三星堆考古与大国博弈并置:“中华文明的厚度,就是我们挺直脊梁的硬度。”

四年过去,这句话已从外交宣言演变为国民共识。

而康辉本人,一个从高考被顶替的河北少年,到用声音定义国家态度的“国脸”, 正是这种“平视哲学”的最佳诠释。

01

1971年,康辉出生在河北保定普通职工家庭。

童年最大的奢侈品,是父亲那台老式收音机。

他常站在石桌上模仿播音,把样板戏唱得字正腔圆,街坊笑称“小喇叭广播站”。

命运的第一次重击发生在1988年。

他以全省文化分第一的成绩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却收到天津商学院的录取通知。

父亲连夜冲到电报局,发现成绩被人“漏发”。

原来,招生名额被某领导子女顶替!

父亲拍案而起,带着电报底稿直闯北京。

整整三天,他堵在招生办门口:“我儿子是状元,必须给他公道!”

最终,康辉以“特批”身份入学。

多年后他说:“没有我爸的‘轴’,就没有今天的我。”

但初入广院,康辉遭遇过人生的至暗时刻。

播音系要重修幼儿园发音,这个从小就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竟成了全班垫底。

每晚都被留堂练习“a、o、e”的他,有时候会躲在被窝里崩溃:“我连说话都不会,配当主持人吗?”

更致命的是他的性格。

他害怕聚光灯,下台就躲进角落,同学戏称“旧社会”。

第一次登台广院礼堂,嘘声如潮水般涌来,他落荒而逃。

但18岁的康辉没有一直后退,反而发了狠地搞专业。

每天五点起床对镜练口型,把《新华字典》翻烂标注生僻字读音,硬是用三年从“发音困难户”变成全班唯一满分的学生。

02

广院艺术气息浓厚,但他就像个格格不入的“老干部”。

愚人节同学不敢骗他,他真会信;排练小品时,他总把喜剧演成正剧。

同学笑称:“电视上啥样,他私下就啥样!”

可就是这个“异类”,以全优成绩毕业,21岁就直通央视。

次年便成为央视《世界报道》的首任主持人,此后陆续主持过香港回归、国庆等重大节目。

2014年,康辉正式成为《新闻联播》主持人,开始为国家发声。

这项工作面对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十几亿观众,容不得半点差池,极其艰巨。

最惊险的莫过于那次连续22分钟口播。

2020年11月3日18:52,距离《新闻联播》开播仅剩8分钟。

“康老师,急稿!” 导播塞来一份刚解密的12000字文件。

这是直播,没有提词器,没有备用稿。

他扫了一眼,删减后的稿件仍有6000字,需连续播报22分钟!

于是,他飞速将A4纸折成扇形,红笔圈出关键词,用指甲在折痕处压出凹槽(防翻页失误)。

19:00整,镜头亮起。

22分38秒,零卡顿、零失误!

直播途中,他嘴唇发白,耳返滑落两次仍面不改色。

直播结束后,他的衣服已被冷汗浸透。

网友称其“人形提词器”,他却自责:“调整耳返的动作不该出现。”

03

这种极致专业,源于2008年汶川地震直播的“至暗时刻”。

连续36小时播报的他,误将“慰问电”说成“贺电”。

尽管观众宽容,他却把自己关进办公室痛哭:“灾区人民在流血,我却在伤口撒盐!”

自此,他养成变态级准备习惯。

直播前必掐稿纸防粘连,生僻字标注拼音,甚至能随口念出“厍(shè)东关乡”的字样。

更狠的一次“救场”来自于2021年的另外一次新闻联播直播。

当时,提词器突然发生故障,出现了黑屏。

康辉却面不改色,仅凭记忆继续播报。

7分钟后设备恢复,观众却浑然不知,台里领导才终于敢长长出了一口气。

然而,屏幕前的康辉温润如玉,同行却知道他的“狠”。

2019年中美贸易战,他播报《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全网刷屏“怼美国,太刚了”;

《主持人大赛》现场,他直言选手“故事大于新闻”,被赠名“当代怼言大师”;

52岁仍每天练声,疫情期间车库改直播间,称“嗓子是战士的枪,生锈就是背叛”。

这种狼性让他成为央视定海神针。

李梓萌说:“有康辉在,天塌下来都能顶住。”

李修平更感叹:“他的专业无法复制,不能超越。”

04

如此完美一个人,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孩子。

2000年与编导刘雅洁结婚时,康辉许下浪漫誓言:“我们的世界足够精彩,不需要第三者。”

22年丁克生活,夫妻牵手散步成央视大楼一景。

只是父亲弥留时叹息:“没抱上孙子啊…”让他深感遗憾。

母亲临终前却已释然:“你们好好的就行。”

如今53岁的他养了8只猫,Vlog里撸猫的样子温柔得不像话。

网友调侃:“康帅是把新闻当孩子养了!”

镜头前的康辉,永远西装笔挺、笑容温和。

可谁能想到,这位“国脸”至今租房住,家中最贵的是书柜?

后来才知道真相。

康辉常年凌晨3点起床准备直播,租住的房子离央视仅10分钟车程。

“睡不够4小时的人,哪有精力折腾房贷?”

他有条朋友圈说得特别好:“路灯比星星亮,新闻比梦重要。

有人问他:“新闻这么苦,靠什么坚持?”

他说:“把每次播出当职业生涯第一次,就不敢懈怠。”

这句话,他践行了32年。

从青涩广院生到国脸担当,康辉用32年诠释何为“平视”。

他拒绝“神化”标签,坦言“每次直播都如履薄冰”;

宁可缺席春晚也要死磕新闻,称“热搜会凉,新闻永远滚烫”;

在《你好生活》中教尼格买提:“真实比完美更重要,观众不需要假笑”。

不对权贵折腰,不为流量低头,更不被完美绑架,最终熔铸成中国声音的脊梁。

当网友戏称他“人形字典”时,或许忘了,真正的字典不在舌尖,而在一个男人用半生践行的信仰:

用专业赢得尊重,以谦卑抵达崇高。

来源:谈古论今俏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