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这并不代表老百姓没有切实需求,比如小红书就披露过一组数据:2024年「家用清洁」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65%,笔记数量同比增长117%,相比于传统搜索引擎,小红书这种能把搜索落在实际生活场景里的社区产品,显然更具说服力。
文 | 阑夕
通常来讲,日化家清市场不会被视为技术创新的热门领域,虽说民生无小事,但相比于硬件,日化作为消耗品在听感上是天然吃亏的。
但这并不代表老百姓没有切实需求,比如小红书就披露过一组数据:2024年「家用清洁」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65%,笔记数量同比增长117%,相比于传统搜索引擎,小红书这种能把搜索落在实际生活场景里的社区产品,显然更具说服力。
蓝月亮就是日化家清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可能没有之一。在前不久品牌评级机构Chnbrand发布的2025年中国品牌力指数分析报告里,蓝月亮再次获得了洗衣液、洗手液两个品类的双料冠军,并且这是连续第15年登顶。
快节奏时代,15年光景已经足够很多行业完成数轮迭起兴衰的周期。2010年,首次登顶全球科技公司市值榜首的苹果刚刚发布了iPhone 4,PC的主流操作系统还是Win7,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让百度占尽搜索红利,甚至连微信都还没上线,张小龙带着初期不到10人的团队在进行最后的开发攻坚。
这些故事,与蓝月亮成为行业第一并延续至今放在一起,听上去是充满割裂感的,在商业世界大江大河的进程里,十数年如一日保持巍然不动,并非易事。
也正是因为拥有足够长的时间跨度,所以蓝月亮放在家清乃至整个日化市场都具备十足的观察价值,而同时作为使用多年的消费者与长期的观察者,我发现这家企业的领先地位不仅体现在市场里,更在于它推动了中国人对于洗衣这件事的认知升级。
-巨头源起,把洗衣液做成科技产品
蓝月亮的首次机遇是在2008年前后,彼时国内洗衣粉仍然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洗衣液的市场占比还不到4%且多为进口,是一种标准意义上的「贵族产品」。
与很多制造业的其他品类一样,在洗衣液市场未开化时期,蓝月亮首先要解决的是行业里来自进口洗衣液的「降维打击」现状,攻克技术领域难题把国产洗衣液造出来的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不至于让消费者因为价格望而却步。
虽然过程很困难,但从结果上看,蓝月亮完成对洗衣液市场从无到有的改造只用了两年时间,随着2010年蓝月亮成为行业旗帜,洗衣液也迎来了相对可观的市占率,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人的洗衣习惯正逐渐被扭转。
到了2015年,蓝月亮又瞄准了当时4%占比的浓缩洗衣液——作为参考,当时发达国家的浓缩洗衣液占比为98%——推出「浓缩+」产品,再次踏入一个几乎空白的市场。
作为蓝月亮的核心产品线,浓缩洗衣液在过去十年间已经经历了两轮迭代,第一次是2018年在机洗至尊基础上升级迭代的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第二次是近年至尊系列的全线焕新升级,把产品铺向了更多洗衣场景。
相比于眼下AI等科技行业以天为单位的迭代速率,日化产品的创新频次显然是「不够看」的,但正因如此,蓝月亮的每一次大动作才会备受整个行业的瞩目。
或者说,中国人洗衣习惯不断演变升级的每一步脚印,都是由蓝月亮亲自踩出来的,它也数次向外界证明,在实现「把衣服洗干净」这个共同目标前,过程竟然可以天差地别。
-利他之心,蓝月亮的长期主义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洗衣的痛点在于场景分散性,单是常见污渍就分油性、水性、色素等诸多不同类型,更何况根据衣服材质来划分,清洗护理的步骤也会产生相应变化。
美食爱好者想要清除衣服上残留的火锅味道,健身房常客对快洗速干需求更大,带娃家庭追求深度清洁以确保不会出现过敏源,商务人士在清洗外更注重对正装的护理效果。众多细分场景里,消费者对洗衣过程中提出的个性化诉求是不一而足的。
关键在于,互联网虽然抹平了很多信息差,但这并不代表每个消费者都会主动学习衣物清洗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否则就会陷入「要用冰箱就得先学会制冷」的怪圈。
无论什么时候,科技改变生活的主体都是「人」,任何试图对这一逻辑进行本末倒置的行为,本质上都已经对技术发展失去了敬畏。
对此,蓝月亮的产品策略非常简洁务实:研发一款产品以满足九成消费者需求,再用扎实的产品线填补形色各异的场景,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至尊浓缩系列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洗衣液。
小红书博主「小甜野莓」是标准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每天下班最头痛的就是家里沙发上堆积如山的衣服,对于广大打工人来说,晚上属于自己的时间本不富裕,而洗衣这种需要把人绑在家里——不及时晾干会出现异味——的长时家务,无疑会加重负担。
所以她将蓝月亮的至尊洗衣液形容为「简直就是为了15分钟快洗量身定做」,一泵8件衣物的精准对照,也省去了每次估量洗衣液用量的繁琐步骤。这种体验升级,正是博主快节奏生活里追求的帮手。
在超市家用洗护区,我们常能见到这样一幅画面,蓝月亮货架上摆着琳琅满目的至尊系列,单是根据香型划分便有十余种颜色,同时它们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功能性,比如主打通用性的至尊深层洁净款,或是具有针对性的除菌去味款与运动特效款。
从经济回报上讲,制造业在同一品类里投入如此丰富的产品线研发是「不划算」的,因为一款通用价值高的产品便能满足多数消费者,大多企业在面临类似的抉择时,通常会选择放弃少数市场。
毕竟在营销致胜、渠道为王的日化行业里,多一分推广投入,就会换来账面上相应的回报,蓝月亮的做法,在多数同行眼里恐怕都难以被理解。
而这也恰好证明了这家企业的长期主义价值观,那就是产品永远要基于用户需求来迭代,在这个理念里,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该被放弃。
常年研究日本企业的经济学家后藤俊夫,在分析日本企业的长寿秘诀时——日本的百年企业超过2.5万家,千年以上企业有20多家,居于世界首位——提到过一个核心理念叫做「利他之心」,大意是一个好的经营者,决不能拘泥于一时得失,很多时候这种所思所想皆站在他人立场的做法,才是打动消费市场的根本原因。
据说高瓴资本张磊最初给蓝月亮投资时,开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先把企业做亏损,在如今后视镜的视角里看,这份前瞻性是很难得的,适逢蓝月亮的转型前夜,亏损既意味着洗衣液时代的浪潮到来,也代表着蓝月亮想在行业深度扎根而非赚快钱的决心。
由此再来理解蓝月亮在研发端的投入比较容易,为了创造出「浓缩+」洗衣液这个国民级解决方案,研发部门在活性物浓度、低粘稳定技术、水感配方等领域反复进行了上万次实验,最终把高于国标三倍浓度的技术实践到了浓缩+洗衣液上。
更别提蓝月亮的「至尊洗衣三锦囊」已经成为了消费端最直观也最科学的洗衣方法,它在科普上贡献的价值,或许比市场地位还要高。
-认知维新,国民品牌肩负的科普重任
「蓝月亮节」是蓝月亮每逢下半年的保留IP,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期间冠名过央视等各大电视台的中秋晚会,撒贝宁还曾亲自走进蓝月亮实验室感受过洗涤体验的变化,所有的凶猛造势都旨在一个目标:帮助消费者更新洗衣认知。
不止「蓝月亮节」,蓝月亮在洗衣科普这件事上几乎是不遗余力的。
比如蓝月亮此前发起的「至尊洁净之旅」,除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在广州洗涤研究与教学中心深度体验到科学洗衣的魅力外,还与巨量引擎、新华社联手发起「了不起的未来洗衣科技」活动,用强趣味性内容实现科普目的。
包括过去十年时间里,蓝月亮一直是CCTV的公益合作伙伴,通过央视媒体,「洗衣大师」和「科学洗衣中国行」等活动大范围传递出了更科学的洗涤知识,而蓝月亮在知识营销领域的布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
如果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会为他人撑伞」,正是因为太懂市场认知的重要性,所以才想把洗衣这件事的信息差给抹平,让消费者除了能用上好产品外,还能掌握最科学的方法。
「至尊洗衣三锦囊」便是基于这一理念所开发的创新产品线,通过把洗衣细致地拆分成最重要的预涂、浸泡、时长三要素,每一个步骤皆有契合的产品作填充,用以应对所有场景下的洗涤体验。
比如针对强力的油斑、衣领污渍,用蓝月亮普通洗衣液进行预涂可以将其提前瓦解;而对于存放时间久、发黄发灰的衣物,搭配蓝月亮色渍净在热水中进行浸泡便能高效去除色渍;最后在至尊浓缩系列的加持下,根据不同衣物设置不同洗涤时长,实现洗衣的全场景覆盖。
再强调一遍,民生无小事,蓝月亮在行业里最大的绸缪,就是把科学洗涤的知识做成人人唾手可得的内容,在这片自己播种的土壤里,生长出来新的生活方式。
回到开头的问题,日化用品的技术创新在听感上天然吃亏,这话当然没错,只是如果每次创新都能带动整个市场的结构性质变,那所谓的听感,就不再重要了。
对蓝月亮而言,这甚至只是一个开端,一个「功成必须有我」的开端,品牌力的答案写在千万个阳台飘荡的洁净衣物里,如何让中国家庭的洗衣从「将就」变成「讲究」,也是蓝月亮作为国民品牌的最终命题。
来源:阑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