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公社拾记》是故乡山东省临朐县傅光永同志精心创作的乡土文学精品。傅光永同志在临朐县长期担任县和乡镇(人民公社)领导工作,亲自参与并实践了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建设工作,曾经担任亚洲第一浆砌石连拱大坝---九山淌水崖水库工程的总指挥,任职农村工作数十年。作者怀
编者按:《人民公社拾记》是故乡山东省临朐县傅光永同志精心创作的乡土文学精品。傅光永同志在临朐县长期担任县和乡镇(人民公社)领导工作,亲自参与并实践了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建设工作,曾经担任亚洲第一浆砌石连拱大坝---九山淌水崖水库工程的总指挥,任职农村工作数十年。作者怀着对临朐人民和临朐土地的热爱,以精致、鲜活、朴实的文字,记述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临朐农村的真实生活、乡土风情和百姓故事,这是具有我故乡特色的临朐故事,是记录和再现故乡临朐县人民公社生产、生活和艰苦奋斗的开山之作,也是全国同领域、同题材的上乘之作,是一部记录以临朐人民为代表的山东人民在齐鲁大地上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创业史》。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个时代临朐人的思想感情、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以及老一辈临朐人艰苦奋斗的创业故事,激励临朐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弘扬沂蒙精神和淌水崖精神,传承优良传统,以蓬勃昂扬的姿态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征得作者同意,特以选载的形式把《人民公社拾记》的部分内容奉献给大家。
《人民公社拾记》选载之二十六
大批判 ·打倒大爷爷
傅光永
于是革命行动开始了,先是张贴大字报,继而闯进“走资派”家里揪人,经过策划,一场煞有介事的批判大会拉开了序幕。
老大队长早就有交待,开批判会可以,但得晚上开,不能荒了地。造反派们也不在意,晚上开就晚上开,点上两盏大汽灯更显得气派!
第一次批判大会是专场,批判大队长老宋。
前来点火的公社造反头头当仁不让地当起了大会的主持人,他身处吊在半空的两盏汽灯中间,时不时地用手当扇子驱赶着蚊虫,清了两三次嗓子之后使足了劲儿勒令把大队长押上台。依照公社批判大会的模式,造反派声讨“走资派”,“走资派”接受批判,作检讨。与公社批判会不同的是气氛一直热不起来,多数与会者都不敢抬头正视“走资派”,喊口号时,拳头只举到脸前,有气无力。
公社里的造反派头头要加措施了,让人搬来一条长凳子,长大约两米,面宽不足十五公分,坐上去勉强能搁得下半个屁股。主持人勒令大队长站到凳子上接受批判,还要使劲低头。本来就体弱多病哮喘很厉害的大队长,站上去没几分钟腿就开始哆嗦,头上直冒汗,长凳子腿上发出急促的嘎吱声。
老宋在部队里受过伤,一颗子弹把一片肺穿了个眼,因此,落下了哮喘的病根。一个哮喘病人站在凳子上低头认罪,真难为他了。
大队长的一儿一女也在台下的人群中,当下,他们还没有被定性为黑崽子,还有资格参加批判大会,袖子上仍戴着红袖章(宣布大队长被夺权之后,黑崽子们的红袖章就被没收了)。看到爹爹摇摇欲坠的样子,姐弟二人心急火燎。
当初开批判会有一惯例,台下的参会人员可以举手上台发言,也可以写勒令条子,比如勒令×××交待什么问题,勒令×××低头认罪等。大队长的儿子算得上是头脑灵活的,彷徨中灵机一动,掏出纸笔写了一张勒令条,让身边的一个小学生递上了主席台。
头头拿到勒令条如获至宝,心里想,广大革命群众终于发动起来了,这勒令条就是例证。以至于拿到手就念:“勒令走资派坐下老老实实听批判发言,做好记录!”念到末尾还顺手把“走资派”扶下了长凳子。
“走资派”也不是怕吓唬的主,坐在了凳子上还不算,竟架起了二郎腿,俨然一幅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的架式。大队长坐下就开始咳嗽,时快时慢煞有介事地咳嗽了十几声之后,一口浓痰吐到脚底下,用脚使劲一捻,算是暂告一段落。造反派头头们就袖手等,好像是在等一份什么批示。
“走资派”咳嗽完了,批判会也进入尾声了。一张勒令条救了大队长一命,至少是避免了一场栽下板凳的悲剧在批判会上发生。假设当初没有那张勒令条,大队长一头栽下来,那可就惨了。大队长的儿子当时十五六岁的年纪,后来当了兵提了干,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团级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
有一次,笔者和大队长的儿子邂逅,有意调侃当年那一道“勒令条”说:“老爷子不识字,多少年没见他拿过纸笔,去公社和县里开会都是凭两只耳朵听,凭脑子记,你怎么会想到让老爷子‘作好记录’呢?”回应很简单:“给坐下找理由,这就叫借梯子下‘板凳’。”
下板凳还得用梯子,梯子还是借的,新鲜。
打倒大爷爷
看到稳坐在板凳上的大队长,头头们火气不打一处来,不让坐吧,人家革命群众有勒令条,不能打击革命群众的积极性;让坐吧,世上哪有这么开批判会的?端坐在板凳上,还架着二郎腿,就差斯大林那支漂亮的烟斗叼在嘴上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想到此,头头就向站在自己身边的本村的造反派示意,让他领着喊口号,以壮大声势。
当年“二色”(绿上衣,红袖章)为时代流行色,锣鼓家伙为时代最强音,喊口号是时代最有力的武器,喊了口号就是“战斗”打响了。
我们本村的这位造反派青年是出了名的“二百五”。上过“农中”却没学会几个字,“文革”初期破“四旧”时因为敢于闯进户里翻箱倒柜被公社里的造反组织看中,这不,村里的第一个批判会就让他上了主席台当了“副主持”,说不定经过锻炼以后还能当正主持人呢!
“二百五”也姓宋,论辈分得喊大队长大爷爷。以往“二百五”见了“大爷爷”总是左一个“大爷爷”长,右一个“大爷爷”短地叫,唯恐叫慢了失礼。眼下世道变了,此时“大爷爷”的身价已经一落千丈,从“大爷爷”沦为“走资派”了。过去“大爷爷”一声咳嗽就吓“二百五”一大跳,尤其是进了大队的树林子,“大爷爷”一声咳嗽,举起来的斧头扑通一下子就掉地下。如今大爷爷在台子上一个劲地咳,连连口吐浓痰,“二百五”没有了以往的惊悚,天变了。
“二百五”对公社造反派头头的提示心领神会,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台前领着众人高呼口号:
“打倒刘少奇!”众人也跟着高呼打倒刘少奇。
“打倒谭启龙!”(时任山东省委书记)
“打倒魏坚毅!”(时任昌潍地委书记)
“打倒徐贞吉!”(时任临朐县委书记)
“打倒郑志章!”(时任九山公社党委书记)
“二百五”喊一句,众人跟着喊一句,口号声一声比一声高亢。
“二百五”没有公社造反派们的那身造反派装束(绿上衣,人造革腰带),穿的是褪了色的蓝粗布上衣,大裤腰裤子,左裤脚长,右裤脚短。喊口号时举右手,右边的裤脚就更短了,一派十足的龌龊形象。
从国家主席批到公社党委书记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再往下就该打倒大队长了。“二百五”越喊越用力,嘴裂得大了很多,占了整个脸庞的一半,就像是被人从嘴角撕到了耳根,鼻子都往上移了位。“二百五”顿了一顿,用一只黑乎乎的手抹了一把嘴角上的唾沫星子,似乎是缓解一下紧张情绪,然后,突然高高举起拳头大声喊道:“打倒大爷爷!”
“打倒大爷爷!”不少人跟着喊。
“他娘的,你个人模狗样的‘二百五’,你的大爷爷可不是老子我的大爷爷”!反应快一些的,拳头举到一半就放下了。
“操!什么玩意!”
“真是狗肉上不了席,鸭子上不了树!”不少人嗤之以鼻。
“二百五”面对大家的轰击,没有半点招架之力,脸色在急剧地变……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傅光永,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褚庄村人,曾任九山公社党委常委兼淌水崖水库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沂山乡、五井镇党委书记,县外经贸委主任、临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县政府党组成员,退休后任县关工委副主任,著有作品《人民公社拾记》。
来源:接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