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丨山西专题性博物馆:解码古建瑰宝的独特魅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13:03 2

摘要: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这里,有镌刻千年记忆的汉画像石,在刀刻笔痕间诉说先民的智慧;有凝萃技艺巅峰的青铜器,在斑驳锈迹里见证古代匠人的匠心。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这里,有镌刻千年记忆的汉画像石,在刀刻笔痕间诉说先民的智慧;有凝萃技艺巅峰的青铜器,在斑驳锈迹里见证古代匠人的匠心。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让我们走进山西专题性博物馆,解码古建瑰宝的独特魅力。

晋祠

中国古代文明集大成者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祭祀西周初年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近百株。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

永乐宫

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址在永济县永乐镇,因三门峡水利工程,1959年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至新址复原保存。宫殿规模宏伟,布局疏朗,殿宇巍峨,气势壮观,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这里保存着举世罕见的元代壁画,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题材丰富,笔法高超,为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始建于金末元初,属山西南、中、北三大道观之“中宫”,解放前原为供奉唐代吕洞宾的道观,馆藏珍贵文物众多,尤以全国唯一的九宫八卦院建筑、武则天称帝时期的涅槃变相碑、唐代道德天尊汉白玉石像等“纯阳三绝”著称,“游九宫八卦纯阳胜境,赏九景八宝建博奇珍”。馆藏文物以历代宗教造像为核心,重要藏品包括唐代武周时期“涅槃变相碑”、明代铜鎏金“韦驮立像”等。

晋商博物院

晋商文化的大型博物馆

晋商博物院集收藏、展览、议事、接待、外联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展示内容以晋商历史以及晋商创造的商业文化为主。截至2022年1月,晋商博物院收藏有与晋商历史相关的账册、器物、汇票、地契、钱币等共12万余件。御书楼藏有从明清到民国出版的古籍善本1.2万余册,近4万卷。

双林寺

世界文化遗产 彩塑艺术殿堂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双林寺创建于北齐,后毁于兵火,宋时修葺一新,寺名取自“佛陀双林入灭”。明清时期曾进行过多次葺补,现存建筑多为明代建造。寺院坐北朝南,建在3米多高的土台基上,四周围以夯土高墙,形成寺堡。寺内布局完整,有两条轴线,经堂、禅院在东,寺宇殿堂居西,由三进院落组成。寺内大小10座殿宇内,满布塑像,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共计2000余尊,多为明代所塑。

山西考古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2005年山西博物院新馆开放,文庙改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2020年4月,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与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整合,挂牌成立山西考古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展厅为大成殿及配殿,介绍山西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文物等,还设有专题陈列《千秋孔子展》。文庙院落中陈列有历代雕刻文物,包括佛造像、石碑、铜狮、铁炮等。

日升昌旧址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其前身为“西裕成”颜料行,清道光三年(1823),经理雷履泰、东家李大全将“西裕成”颜料行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取名“日升昌”。票号旧址坐南朝北,包括中、东、西三院,现存格局完整。日升昌票号在我国商业史和金融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我国票号史、金融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山西青铜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分馆

基本陈列《吉金光华》共展出文物2200余件,上起陶寺,下至秦汉,跨越整个青铜时代,演绎了中国青铜文明的辉煌乐章。展品主要来自山西省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近年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斗争追缴的文物。展示内容分“华夏印迹” “礼乐春秋” “技艺模范”三部分。

大同市雕塑博物馆

(中国雕塑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中国雕塑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专业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6万平方米,展线长达2100米。馆内目前陈列有:包括东厅陈列的雕塑名家作品以及西厅所展出的一年一度“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精品作品。中国雕塑博物馆馆名是由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大师钱绍武先生所题写。

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大院是封闭的砖墙,上层是女儿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全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砖瓦磨合,斗拱飞檐;砖雕、木雕、石雕图案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北方清代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馆藏文物2000余件,以明清瓷器、书画、丝绣、家具等为重要收藏。展厅面积3000余平方米,以反映山西中部地区清末民初汉民族的农事习俗、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等民俗和乔家经商史迹为主要陈列。

曲沃县晋国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曲沃县晋国博物馆是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以晋文化为主线,打造了晋国历史文化展、“曲村-天马遗址”发掘史展、晋侯墓地遗址展三个亮点。

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

该馆又名二郎山石刻馆,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建筑,以中轴线坐北朝南分三所院落。即“群佛宫”“铜摄碑林”“万象馆”。内设“碑林殿”“佛塔段”“石峻殿”等馆内的文物以南涅水石刻遗像为主。1959年,在县城东北的南涅水村,出土窑藏石刻造像1126件。

河边民俗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馆内陈列品以民俗文物为主,按照农、食、住、行、娱、信为内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间面塑、刺绣、雕刻、饮食、信仰、婚俗和元宵节民俗一条街等,以及10多处再现当年发生在阎府的重大事件的展院,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晋北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馆内先后出版有《晋北民俗文化》丛书(10卷)、《民间百业图说》《定襄文丛》等书刊,在省级以上刊物和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和宣读论文近50篇。

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

侯马是目前史学界、考古界唯一认定的晋国晚期都城,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作为山西省县级市中一座常年开放的专题性晋文化博物馆,对弘扬宣传晋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博物馆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共分两大部分四个展厅,展出文物455件。第一部分即东楼一层展厅,为晋国历史展示部分;第二部分为东楼二层展厅,重点介绍古都新田,共分三个专题;第三部分为西楼一层展厅,介绍晋国军事与祭祀。西楼二层展厅为多媒体演播厅与临时展览区。

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

国家三级博物馆

博物馆馆藏文物400件,以字画、明清家具、钱币为重点收藏。馆内陈列分为“晋商纵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晋商与晋剧”“渠氏家庭”“晋商茶庄”“晋商镖局”等系列,49个展室,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历史。博物馆还接待拍摄了《昌晋源票号》《于成龙》《龙城正月》等影视剧。200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