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吓一跳!多家知名黄金品牌被曝造假,卖上万成本只需几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8 13:22 3

摘要:南京的曹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万元买的“足金999”手镯,剪开后竟流出了透明液体,重量一下少了近2克。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当你在珠宝店买下标价万元的"足金999"手镯时,可曾想过它可能是成本20元的铜合金?

南京的曹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万元买的“足金999”手镯,剪开后竟流出了透明液体,重量一下少了近2克。

更讽刺的是,当初的检测报告白纸黑字写着“含金量≥999‰”。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的黄金骗局。如果连专业仪器都能被蒙骗,普通消费者还能相信什么?

早期的“金包银”还算得上“坦诚”,至少外层真有黄金。

但如今深圳水贝市场的造假者,早已把工艺玩出了新高度。

铜合金打底的“镀金手镯”,外层金箔厚度能控制在0.1微米以下,成本不过十几元,却能以“足金”名义卖出千元高价。

更狠的是“注水黄金”,中空镯体注入密度接近黄金的液体,连回收店剪开镯子前都难辨真伪。

如果你花2.9万元买了只检测报告显示“含金量999‰”的手镯,一个月后发现剪开竟流出不明液体,该如何维权?

这些看似低级的骗局,却因精准拿捏消费者信赖检测的心理屡屡得手。

当光谱仪只能检测表面0.01毫米的材质,造假者只需在外层镀5克真金,就能让检测仪“睁眼说瞎话”。

除了黄金镀层,更隐蔽的“铼镀金”技术正在兴起。

如果说镀金是视觉欺骗,那么掺铼黄金就是“物理作弊”。

这种密度19.0g/cm³(接近黄金19.3g/cm³)、熔点3180℃的稀有金属,成为造假者的新宠。

广州某金店曾收到一对“祖传龙凤镯”,表面呈老金磨砂质感。

可这对“老金手镯”直到回炉重熔时,才露出掺铼40%的真面目。

更隐蔽的是“越南沙金”,这种铜锌合金每克成本不足8元,却能通过做旧工艺冒充“古法金”。

更夸张的是,造假产业链早已“一条龙服务”:8元一套的周大福包装盒、40元一张带二维码的“权威证书”,甚至能按需打上任何品牌的钢印。

如果假黄金连专柜都验不出,我们还能怎么辨别?

或许有人会疑惑,这些假黄金是怎么流入市场的?

中国黄金珠宝行业的加盟模式,正在成为假黄金流通的“绿色通道”。

以老凤祥为例,其96%的门店为加盟店,周大福、周六福等品牌的加盟比例也超过90%。

这种快速扩张的模式,让品牌方对终端门店的管控形同虚设。

一些加盟商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往往各显神通。

有的会主动掺售“金包银”饰品,有的则通过“一口价黄金”套路消费者,将工费折算进金价,实际克价远超市场水平。

更隐蔽的做法是在中空手镯内注。液增重,这类把戏连专业回收商都可能中招。

那么,面对如此精密的造假网络,普通消费者真的只能任人宰割吗?、

“三不原则”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黄金时,一定要注意“三不原则”。

在挑选黄金时,一定要注意不碰非授权渠道。

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也曾明确表示,未授权任何直播间或代购平台销售“特供金饰”。

除了不买非授权去到,消费者也要注意不轻易相信“捡漏价”。

当某店铺金价低于大盘价30%时,一定要警惕,有数据显示,92%的假黄金案件涉及"低价诱惑"。

除了这些,消费者还应该注意,不购买无标识商品。

根据《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正规金饰必须标注材质、纯度、厂家代号,缺一不可。

比黄金更珍贵的,是诚信。

假黄金的泛滥,本质是一场信任危机。当造假技术跑赢监管,消费者只能步步谨慎。

或许,最终的问题不是“如何识别假黄金”,而是“我们还能相信谁”?

毕竟,黄金的价值,从来不止于物理属性,而在于市场共识的纯度。

作为消费者,或许我们无法改变整个产业链,但至少可以守住选购的“三不原则”,用每一次审慎的选择,推动市场向更透明的方向前行。

毕竟,在所有的“金光”中,最珍贵的,是永不褪色的信任。

参考资料:

来源:娱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