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两山”实践掠影——一场青山与金山的双向奔赴(河南日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14:07 2

摘要: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河南的实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具象化。

豫,源于象形,意为人牵象之地。远古时期,河南河流密布,野象众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翻开地图,坐拥三大山脉、横跨四大流域、怀抱黄淮海平原的河南,流淌着绿水青山的基因。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河南的实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具象化。

厚植青山——

五月的风掠过小秦岭的山脊,枣香河的潺潺水声与林间鸟鸣交织成初夏的序曲。站在老鸦岔的山腰俯瞰,曾经的矿坑已被层叠的植被覆盖,绿意在阳光下舒展。

护林员席展坤感慨:“十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渣坡,现在斑羚、野猪、林麝都回来了!”

小秦岭曾是全国第二大黄金产区,数十年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植被损毁等生态环境问题。

转机始于2016年,小秦岭打响了生态恢复治理保卫战,521个坑口相继被封堵关闭,1.3万个生产生活设施被拆除,近百万株树苗播绿撒翠。

小秦岭“回来”了!森林里,负氧离子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的24倍,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安家落户;山脚下,“生态农产品”灵宝市寺河乡苹果远近闻名、销往全国;依托“中原第一峰”老鸦岔打造的汉山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村民纷纷开办农家乐,吃上“生态饭”。

盘活资源——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里,巨幅标语述说着另一篇绿水青山的故事。

2008年,这片油茶园还是荒坡丘陵。那一年,光山县抓住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的机遇,将“油料上山”作为一项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金利用荒山荒地规模化连片发展油茶。

三年挂果,五年采收,盛产期长达数十年,油茶种植的路子越走越宽。2020年,光山县年产3万吨茶籽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2021年,推出茶籽系列化妆品;2023年,山茶甘油二酯油亮相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2024年,全县油茶挂果面积18.7万亩;2025年,全县油茶综合产值预计达10亿元。

在北京事业有成的槐店乡陈洼村人余峰,2019年返乡流转了6000多亩荒山种油茶,累计投资近亿元在龙山湖畔打造了文旅新场景“茶溪谷”,带动周边5个村17个村民组的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油茶园已成为生态景区。蜿蜒曲折的旅游公路串联起山岭,白墙黛瓦的茶园民宿与山水相映成趣,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蹚出路子——

小秦岭之变和光山油茶园是河南“两山”实践的生动注脚。

多年来,河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建成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45个,蹚出了一条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两山”发展之路。

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栾川“点绿成金”,传统工矿业地区成功转型,打造出老君山、重渡沟等“网红”景区,“栾川印象”远近闻名;

推进生态修复,泌阳“守绿换金”,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和泌阳河治理,开展夏南牛产业循环发展,一座山带富一方民,一条河带活一座城,一头牛拉动一条链;

点亮“绿色资本”,新县立足自然环境和古村人文历史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注入,鼓励农民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形成“自然资源+文化古韵+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模式……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胜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盎然绿意间,青山金山,双向奔赴;美丽河南,渐行渐近。

来源:河南环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