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外卖业务杀到了巴西。这背后,是大厂们国际化战略的又一重要布局,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商业模式在海外拓展的新动态。
最近,一个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的外卖业务杀到了巴西。这背后,是大厂们国际化战略的又一重要布局,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商业模式在海外拓展的新动态。
那么,这次外卖业务在巴西的拓展,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又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先说结论,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中国要走出去,不仅人要走出去,资本要走出去,各种经济发展模式也需要向外输出。这对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拓展市场空间,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向外拓展并非一帆风顺,之前也有过一些不太成功的尝试。
就拿这次外卖业务进入巴西来说,美团和滴滴这两家大厂已经率先行动。5月12日,巴西总统卢拉与美团创始人王兴在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上正式会面并签署了投资协议。
这意味着美团的海外外卖服务Keeta将入驻巴西,未来五年内计划投资10亿美元用于项目推进。投资协议还显示,Keeta进入巴西市场后,将为当地商户合作伙伴提供营销工具、数字化运营支持,建设配送网络,优化用户使用体验等,努力融入巴西外卖市场。
实际上,美团早在2020年3月就已经在巴西完成了注册。今年早期,又与当地物流商展开高频互动,搭建当地税务架构,为出海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可以说,美团此次进军巴西并非临时起意,不过,其决策也与近期中国与巴西的一系列合作有着密切关系。
另一边,滴滴也不甘落后。我们在中国使用滴滴,大多是用于打车或代驾。但其实,滴滴的业务早已进入巴西。2018年,滴滴收购了海外出行平台99,正式进入巴西市场。
2025年4月,为打造多元化营收模型,99更名为99food,并在巴西启动了外卖业务流程。
这里有个有趣的知识点:巴西的主要交通工具与中国不同,当地有摩的。这对于滴滴来说,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因为在巴西,滴滴司机并不全是开四轮机动车,很多是骑摩的。
而两轮体系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这使得滴滴在巴西开展外卖业务时,能够实现服务生态的自然延伸。巴西的骑手可以轻松在滴滴司机和外卖小哥这两个身份之间无缝切换,这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而且,从数据来看,滴滴国际出行的订单量发展良好。2024年四季度订单量达到10.16亿单,同比增长29.8%,大幅领先国内10.8%的增速。
这也反映出,国内市场相对饱和,而国外互联网生态发展速度不同,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营收引擎,这也是国内大厂纷纷向外拓展的重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大厂们会将目光瞄准巴西呢?首先,巴西是一个大国,面积在全世界排名第五,同时也是拉美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
并且,巴西以天主教立国,家庭文化浓厚。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巴西站稳脚跟,就意味着能够打破当地的文化壁垒,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打下基础。
其次,巴西作为南美最强大的国家,在拉美地区具有辐射效应。一旦巴西用户大范围接受某种服务或产品,周边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国家也可能会无缝衔接。
对于想要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拿下巴西市场,就相当于打开了通往拉美地区的大门。最后,目前巴西政府与中国的关系良好,中国企业在巴西受到政商欢迎,也被当地人接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巴西的政治局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右翼上台,可能会对中国企业产生影响。
事实证明,滴滴在巴西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巴西已经有70万活跃骑手,5000万活跃用户,两轮服务的订单量三年内突破了10亿,覆盖了巴西的3300多个大中小城镇。
预计2025年巴西的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将达到188亿美元,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外卖市场,也是全球十大市场之一。除了美团和滴滴,其他中国企业也开始在巴西布局。
比如,蜜雪冰城在5月12日表示,未来3到5年,将在巴西投资采购不低于40亿的物资,并开出首家门店。去年11月,快手国际版也已经在巴西上线。
然而,巴西当地的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巴西本土的外卖平台ifood实力不容小觑。ifood成立于2011年,由荷兰公司和巴西投资公司共同所有。去年8月,其订单突破了1亿,增长了30%,拥有超过6000万客户。
截至去年9月,与35万家餐厅合作,拥有31万名活跃的外卖骑手。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截止到去年,ifood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9%。ifood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在巴西的各大移动广告平台上大力投放广告,另一方面,它与餐厅签订了独家协议。
不过,巴西的经济防御管理委员会已经表示,将限制这种与餐馆的独家合作行为。
面对如此强大的本土竞争对手,中国企业在巴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比如美国的ubereats、GPA集团旗下的James delivery以及afraid delivery等都退出了巴西市场。
2022年3月,曾经在巴西占据第二大份额的美国外卖公司ubereats停止在巴西运营。而滴滴的99也曾在2023年4月停止服务。这些企业停止服务的原因,无外乎法律法规严格、盈利困难或者本土化不足等。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巴西还面临着一个重要挑战,那就是劳工保护、街头和社团文化以及工会文化的影响。
巴西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会传统可能没有一些发达国家那么强大,但也不可忽视。福耀玻璃在美国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美国的税收低,但工会问题给福耀玻璃带来了不少困扰。
巴西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中国企业不能适应当地的这些文化和规则,很可能会陷入困境。比如,在中国,外卖平台可以通过算法要求骑手一天工作10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
但在巴西,如果遇到重大节日,如世界杯期间,骑手们可能会因为工会或社团的影响而集体停止工作,这时候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此外,如果中国企业大量雇佣中国员工,而不雇佣当地员工,也可能会引发当地政府、社会层面的不满,甚至可能会遭到当地帮会的抵制。
所以,中国外卖业务进入巴西,虽然是一件好事,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年滴滴退出巴西市场,如今又重返,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此次中国企业在巴西的外卖业务拓展,到底是能够成功扎根,还是只是昙花一现,我们还需要持续观察。
怎么样,朋友们,你们在海外的时候经常叫外卖吗?你们觉得中国企业这次在巴西的外卖业务能够成功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
来源:翼峰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