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军政府四川铜币当制钱壹佰文此枚军政府四川铜币当制钱壹佰文,为民国初期四川军政府发行的代表性铜币。其正面设计精巧,中央珠圈内铸楷书“四川铜币”四字,字体端庄秀丽,笔画饱满有力;珠圈外上缘镌刻“军政府造”四字,下缘标明“当制钱壹佰文”面值,左右两侧以对称花星纹饰点
军政府四川铜币当制钱壹佰文
此枚军政府四川铜币当制钱壹佰文,为民国初期四川军政府发行的代表性铜币。其正面设计精巧,中央珠圈内铸楷书“四川铜币”四字,字体端庄秀丽,笔画饱满有力;珠圈外上缘镌刻“军政府造”四字,下缘标明“当制钱壹佰文”面值,左右两侧以对称花星纹饰点缀,整体布局严谨,彰显官方铸造的权威性。背面中央为篆书“汉”字,周围环绕18个小圆圈,象征当时响应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份,寓意“众省联合,恢复中华”,具有鲜明的时代政治寓意。铜币采用紫铜材质,色泽沉稳,包浆自然,保存完好者可见铜质细腻,工艺精湛。
在拍卖市场中,此类铜币因存世量稀少且历史价值深厚,备受藏家追捧。2023年香港一场拍卖会上,一枚品相完美的军政府四川铜币壹佰文以HKD 2,150,000(约合人民币190万元)成交,创下同类铜币价格新高。其高价不仅源于钱币本身的稀缺性,更因它承载了辛亥革命时期四川地区军政变革的历史记忆,成为研究民国初期经济与政治的重要实物资料。
户部大清铜币(奉)当制钱十文
户部大清铜币(奉)当制钱十文,是清代户部在奉天省(今辽宁)设立造币厂后铸造的地方版铜币。其正面中央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中间嵌一“奉”字,代表铸造省份;珠圈外上缘为满文“大清铜币”,左右分列“丁未”二字纪年,下缘镌刻“当制钱十文”。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龙纹深峻清晰,龙身矫健,须发毕现,外环珠圈,上缘汉文“光绪年造”,下缘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体现清代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货币特征。
此版铜币因铸造量有限且历经战乱损毁,存世精品极少。2023年北京一场拍卖会上,一枚评级为MS62的户部大清铜币(奉)十文以RMB 1,680,000成交,刷新该版别价格纪录。其高价得益于钱币的完美品相与稀缺性,更因“奉”字版大清铜币在清代地方铜元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研究价值,成为清末机制币收藏中的珍品。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壹分铜币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壹分铜币,是民国政府为统一币制、缓解辅币短缺而铸造的流通货币。其正面中央为实心党徽图案,象征国民党政权;外缘环以宽边回纹,上缘镌刻“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纪年,字体遒劲有力。背面中央为古布币与贝币组合图案,寓意货币历史传承;两侧镌刻“壹分”面值,外缘同样以回纹装饰,整体设计简洁而富有文化内涵。此币采用红铜材质,铸造精良,部分试铸样币如“平”字版因未正式发行,存世量极罕。
2024年上海一场拍卖会上,一枚民国二十五年党徽布图“平”字壹分铜币试铸样币以RMB 2,750,000成交,成为铜元拍卖史上的明星拍品。其高价源于试铸样币的稀缺性,以及钱币承载的民国币制改革历史背景,具有极高的收藏与学术价值。
户部大清铜币鄂字版当制钱十文
户部大清铜币鄂字版当制钱十文,是清代湖广总督所辖湖北造币厂铸造的地方版铜币。其正面中央珠圈内铸“大清铜币”四字,中间嵌一“鄂”字,代表湖北省;珠圈外上缘为满文“大清铜币”,左右分列“户部”二字,下缘镌刻“当制钱十文”。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龙纹威严,鳞片清晰,外环珠圈,上缘汉文“光绪年造”,下缘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彰显清代货币国际化特征。
此版铜币因铸造精美且存世量稀少,成为清末铜元收藏中的珍品。2023年香港一场拍卖会上,一枚评级为PCGS MS62BN的户部大清铜币鄂字版十文以RMB 1,310,000成交。其高价不仅源于钱币的完美品相,更因“鄂”字版在清代地方铜元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标识,成为研究清末湖北地区经济与货币史的重要实物。
王莽时期货泉一枚
王莽时期货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推行货币改革的重要产物。其正面中央铸篆书“货泉”二字,字体修长秀美,悬针篆书风独特;外缘环以凸起的圆框,部分版别可见星号、月纹等纹饰。背面多为素面,偶见合背、合面等特殊版式,直径约2.2-2.4厘米,重2.4-3.6克,材质以青铜为主,部分试铸品为白铜或铁质。货泉自天凤元年(公元14年)开始流通,至东汉初年逐渐废止,虽发行时间短暂,但因王莽货币改革频繁,货泉版别复杂,收藏趣味极浓。
在拍卖市场中,王莽货泉因历史价值与版别稀缺性备受青睐。2024年北京一场拍卖会上,一枚“方货”版货泉(货字写法方正如长方形)以RMB 1,200,000成交。其高价源于该版别存世量极少,且货泉作为王莽货币改革的代表,承载了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历史变迁,成为古钱币收藏中的珍品。
来源:知识文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