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还没打,胜利先报道?印度媒体上演“谎言大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14:53 3

摘要:报道称,在为期四天的军事对峙期间,多家印度主流电视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密集出现了一系列“惊人战果”的报道,诸如“印度空袭摧毁巴基斯坦核设施”、“击落两架巴军战机”、“袭击卡拉奇港导致贸易线中断”等震撼标题层出不穷。

在近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深度报道中,印度媒体在印巴边境最新一轮紧张局势中所扮演的角色引发广泛关注。

报道称,在为期四天的军事对峙期间,多家印度主流电视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密集出现了一系列“惊人战果”的报道,诸如“印度空袭摧毁巴基斯坦核设施”、“击落两架巴军战机”、“袭击卡拉奇港导致贸易线中断”等震撼标题层出不穷。

这些消息在印度国内迅速发酵,激起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经过事实核查,这些所谓的“战果”大多缺乏证据支持,甚至完全属于捏造。在战争与对峙的背景下,信息的准确性本应至关重要,但此次事件却暴露出印度媒体生态面临的严峻挑战。

虚假信息并非首次出现在印巴冲突中。早在2019年双方爆发边境冲突时,社交媒体平台就曾充斥各种未经证实的军事消息。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不仅网络匿名账号传播谣言,就连曾被视为权威的信息源——主流电视台与资深记者,也卷入了虚假报道的浪潮中。

例如,印度某大型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关于印度成功攻击巴基斯坦核设施的“独家新闻”,并配有所谓“卫星图像”和“专家分析”,试图增强报道的可信度。

但事后证实,这些画面根本不是现场资料,而是从其他地区剪辑拼贴而来。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卡拉奇港被炸”的消息广泛传播,许多电视媒体和X平台(前推特)用户分享“爆炸现场”图片,而这些图片实际源自中东加沙地区的旧新闻报道。

美国美利坚大学专研南亚虚假信息传播的学者苏米特拉·巴德里纳森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主流新闻机构开始主动制造和传播未经核实甚至编造的信息。

她直言:“过去我们担心的是网络水军或机器人,但现在是电视主播和媒体机构亲自编造新闻,这对公众舆论的伤害更深。”她警告称,这种趋势正在侵蚀印度新闻业的根基。

言论自由持续收缩也为此次信息失真提供了土壤。自莫迪政府2014年上台以来,印度媒体面临越来越多来自政治层面的压力。

许多主流媒体出于生存考量,逐渐转向迎合政府立场,回避批评声音。这种环境下,少数独立媒体如Alt News虽试图坚守新闻伦理,专注于事实核查和辟谣工作,却因资源有限,且常遭受骚扰和法律威胁,难以与大型媒体形成有效制衡。

Alt News创始人普拉蒂克·辛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印度的信息生态系统正在崩溃,真相常被情绪裹挟淹没。”他揭露,多家电视台在播报“战果”时未尽基本核实义务,甚至多次转发来自不明来源的假视频与图片。

虽然事后有媒体主持人如拉杰迪普·萨尔德赛公开致歉,承认报道失误,但此类修正往往为时已晚,虚假内容早已广泛扩散并固化于公众认知中。

从根本上看,此次印巴冲突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也是一场信息战。在民族主义浪潮下,媒体在追求收视率和情绪动员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新闻本应坚守的真实、公正、审慎的原则。

卡内基梅隆大学学者丹尼尔·西尔弗曼指出,在高度敌对的国家关系背景下,公众更易相信能够激发情绪的报道,而媒体也更倾向于“讲观众爱听的故事”,这无疑加剧了真相的失语。

目前,印度有超过2亿个家庭通过电视获取信息,全国约有450家私营新闻频道。在信息渠道极度多元的背景下,一旦主流媒体本身成为虚假信息的制造者,后果将远超网络谣言。

此次事件不仅警醒印度社会重新审视媒体的责任与边界,也再次提醒我们,在地缘政治冲突日益复杂的当下,建立健全的信息核查机制、保护新闻自由和推动媒体问责,已成为任何民主社会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来源:局势观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