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罚单了!欧盟指TikTok违反《数字服务法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15:30 4

摘要:5月1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短视频平台TikTok因涉嫌违反《数字服务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DSA)面临高额罚款风险,这一事件标志着欧盟数字监管进入实质性执法阶段。此次调查不仅揭示了算法黑箱与广告透明度等核心争议,更折射出全球数字

▲文 | 外企君小编 图 | 网络

“欧盟委员会称TikTok违反数字服务法,或面临高额罚款!”

——

5月1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短视频平台TikTok因涉嫌违反《数字服务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DSA)面临高额罚款风险,这一事件标志着欧盟数字监管进入实质性执法阶段。此次调查不仅揭示了算法黑箱与广告透明度等核心争议,更折射出全球数字主权博弈下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的合规挑战。

外企君小编观察总结,自2024年2月欧盟启动对TikTok的正式调查以来,其核心指控集中在以下领域:

①成瘾性算法与“兔子洞效应”

欧盟认为,TikTok的个性化推荐算法通过持续推送相似内容,导致用户陷入“无止境浏览”的循环,即“兔子洞效应”(Rabbit Hole Effect),可能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用户行为产生系统性风险。DSA要求超大型平台(VLOPs)必须提供关闭个性化推荐的选项,但TikTok的相关功能被指“隐藏在多级页面中”,实际操作性存疑。

②未成年人保护漏洞

尽管TikTok宣称禁止13岁以下儿童注册,并设置每日使用时长限制,但其年龄验证机制仅依赖用户自主申报,缺乏有效核实工具。欧盟质疑这一设计无法真正保护未成年人隐私与安全,尤其是在默认隐私设置和内容过滤方面存在缺陷。此前,TikTok已因类似问题在英国和爱尔兰分别被罚款1270万英镑与3.45亿欧元。

③广告透明度不足

根据DSA,平台需建立公开的广告数据库,披露广告主身份、投放逻辑及受众定向信息。但欧盟调查发现,TikTok的广告库信息不完整,研究者难以追踪广告投放机制,且未成年用户可能暴露于未经充分风险评估的广告中。2025年5月的初步结论更指出,TikTok未清晰标注政治广告,削弱了防范选举干预的能力。

④数据访问与研究监督缺位

DSA要求平台向独立研究人员开放数据以监督系统性风险,但TikTok被指对数据访问设置障碍,导致外部难以评估其算法对社会的影响。

面对欧盟指控,TikTok的回应策略呈现“审慎合规”与“局部抗辩”的双重特征!技术性整改:例如推出青少年保护模式、限制未成年用户接收个性化广告,并配合删除非法内容。法律争议:对欧盟部分指控提出异议,认为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缺乏透明性,并试图通过司法程序延缓“看门人”(Gatekeeper)认定。

然而,TikTok的全球合规压力远未缓解:在美国市场,面临2025年6月的“强制剥离令”最后期限;在新兴市场,印度持续封禁,拉美、非洲国家效仿欧盟强化平台责任。

DSA与《数字市场法案》(DMA)的落地,标志着欧盟数字治理从“规则制定”转向“强执法时代”,其影响远超欧洲本土。欧盟将平台视为“准公共空间”,要求其识别并缓解虚假信息传播、青少年沉迷等系统性风险。这种“预防性监管”模式正被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借鉴,推动全球平台治理逻辑的转变。

从算法逻辑到广告定向,平台需向监管机构和公众展示“黑箱”内部机制。例如,DSA要求VLOPs每年提交风险评估报告,并接受独立审计,这一标准可能成为其他地区的合规模板。

欧盟通过DSA/DMA构建“可控数字空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推动平台本土化,印度则以数据本地化和内容审查强化控制。这种多极博弈迫使企业从“单一合规”转向“多制度适配”。

TikTok的案例暴露了中欧监管环境的显著差异: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虽规定信息收集最小化原则,但企业常通过功能扩展绕过限制;而欧盟的严格标准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阶段即嵌入合规性。

对中国企业而言,未来需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立法趋势,如欧盟即将生效的《人工智能法案》;与当地监管机构保持沟通,例如提前参与政策磋商;优化算法可解释性,避免“黑箱”引发的信任危机。

总之,TikTok与欧盟的博弈不仅是法律纠纷,更是数字时代主权与资本权力再平衡的缩影。随着全球监管从“数据保护”迈向“算法透明”与“风险防控”,科技企业必须将合规能力提升至战略高度。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