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岳飞二十岁时第一次参军,虽然曾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但是他依然心怀国家,屡次退出又屡次重返军营,他足足参了四次军……
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岳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岳飞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这一生的经历,也值得我们去了解。
岳飞二十岁时第一次参军,虽然曾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但是他依然心怀国家,屡次退出又屡次重返军营,他足足参了四次军……
岳飞从小就对当兵感兴趣,这一点从他喜欢的书里就能看出来。
当他还是个翩翩少年的时候,他就喜欢看《孙子兵法》和《左氏春秋》,一般的孩子哪里会喜欢看这种书?
而且岳飞不是赵括,他不只是纸上谈兵,他还拜访了许多武术名家,从他们那里学来了一身好武艺。
岳飞第一次拜师时,学会了骑马射箭,而且他还能左右开弓。这种技术很关键,为岳飞之后的建功立业奠定了基础。
学会了射箭这种远程攻击后,岳飞本想再跟着师父学习近战拼杀之术,只可惜他的师父在这时去世了。岳飞十分伤心,但并未停滞不前。
他埋葬了师父,并且又找到了一位高人,学习了刀枪棍棒之法。
学好了技术之后,岳飞才决定要参军,要是没有点本事就上战场,那就是去送死。
岳飞二十岁那年,他已经“声名远播”,全县的高手都来挑战他,但没有一人能胜过岳飞。
此时的岳飞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他有了一种去战场上表现的想法。
正好,宋军不久前遭遇大败,童贯等人的御辽大军被打得溃退下来,现在只能靠本地的民兵来抵御外敌了。
岳飞听说有位河北的官员正在招募“敢战士”,于是便告别了家人,报名参了军。
岳飞来到前线后,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得到了赏识,那位当地的官员将他任命为了“分队长”。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这位官员组建的军队,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
在一些描绘抗日战争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县大队”“区小队”这种说法,岳飞他们就属于这种。
岳飞担任的这个“分队长”,估计也就是个“区小队队长”。
虽然岳飞的官职不大,但是他却很有责任心,在什么时候都会冲在前面,当发生战事时,他也会主动请缨。
就在岳飞参军后不久,就有匪徒作乱,岳飞就主动申请去处理这件事。
为了检验岳飞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长官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岳飞带着百十人前去,在那伙匪徒的必经之路上设伏,一举抓获了两名头领,其他的匪徒都作鸟兽散。
岳飞带着两名头领回去之后,被领导夸了一顿,那领导还说要给他升官。
但岳飞没等来升官,却等来了他父亲去世的消息。
岳飞马上跟长官辞行,赶回老家处理父亲的后事,岳飞的第一次参军就这么草草结束了。
虽然岳飞这一次只当了一个小队长,但是他也参与了实战,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实力。
后来岳飞参加正规军的时候,这次的经历已经转为了他的经验。
岳飞回家处理完丧事之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了家中守孝。
只是三年的守孝期还没有满,他的家乡就发了大水,生活艰难。
岳飞家没有了额外的经济来源,过得也是越来越清贫。
眼看着家里快揭不开锅了,岳飞决定停止守孝,去军队里找点事做。
岳飞第二次参军,来到了山西平定军。平定军可不是军队,这是一种“行政区域划分”,平定军就是个县。
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常年驻扎着军队。
岳飞来到这里后,被任命为“骑兵效用士”,但这个“效用士”其实不是官职,而是一种特殊的兵种。
前面我们重点提了一句,岳飞学会了在马上左右开弓的技术,这算是一门绝活,而岳飞就是靠着这手绝活当上了“骑兵效用士”,也就是精锐骑兵。
在那个受了灾的时期,想到从军赚钱的人肯定不少,但是这些没有本事的人,在战场上只能是炮灰。
在《水浒传》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刺配充军”这一说法。
这种人就是被送去军营当底层小兵了,而且不管是犯了罪来的,还是自动来的,都会在脸上刺字,可难看了。
要想不被刺字也有办法,那就是当“精兵”,岳飞就是靠本事当了精兵,免了在脸上刺字这一程序。
岳飞当了精兵之后,表现优异,很快便被提拔为了“偏校”。
这倒也算个官,但是地位很低,只能算是一个排长。
岳飞在平定军待了不久,金军大举南下,中原大地上很快便燃起了战火,平定军被攻破,岳飞的战友们都逃走了,岳飞也只好回到了家乡。
岳飞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燃烧着战火的土地,看到了那些被欺负的百姓,岳飞心里想着赶快回家保护家人,但是他又不忍心看着这些百姓受苦受难。
回到家的岳飞心里甚是烦躁,而他的母亲知道儿子的心思,于是便有了“尽忠报国”的故事。
在母亲的激励下,岳飞离开了家乡,第三次从军抗金。
这一次,岳飞加入了朝廷的正规军,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与金军连续战斗十余次,每一次都表现惊人。
岳飞靠着战功快速升迁,从最开始的承信郎升任武翼郎。
武翼郎其实是军衔,相当于准将级别的人物,放现在得是旅级干部了。
即便如此,岳飞在赵构这位河北兵马大元帅面前,还是没有说话的份。
北宋军队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却并没能阻止金军前进的脚步,在开封城内,靖康之变已经发生了。
赵构作为最高军事统帅居然想要逃走,岳飞以一个武翼郎的身份上书劝阻,结果却因为“多管闲事”被骂了一通。
赵构直接将他踢出了军队,岳飞身上的官职和军衔全部被取消了。
被赶出军营的岳飞并未因此心灰意冷,赵构的否定根本算不了什么,岳飞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前线。
哪怕是从一个大头兵做起,岳飞也不在乎,抗金的决心让他无所畏惧。
岳飞来到大名府之后,遇上了招抚使张所,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张所当时正在招募英才,而岳飞正是他需要的人。于是他马上就把岳飞拉进了队伍,让他当上了统制,干的就是“旅长”的活。
这是岳飞第四次参军,从此之后,除了为母守丧,岳飞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军队。
哪怕是在为母守丧的时候,岳飞也不得清闲,很快便被皇帝下旨召回军队。
为了让岳飞更好地守护国土,反击金国,赵构给他的官职也越来越高,到最后的时候,岳飞已经有了“一串”职位。
巅峰时期的岳飞加太子少保,同时还担任武胜军以及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兼营田大使。
这个时候的岳飞在官职上看似是军区司令,但是岳飞手中的实权更多,他同时还能节制其他几个司令,岳飞手里的实权相当于一个方面军司令。
如果把当时的南宋军队分为十份的话,那么其中的七份都在岳飞的掌控中,而且这七份还是最有战斗力的七份。
如果不是秦桧和赵构捣乱,岳飞绝对能赶走金人,说不定他还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让宋朝成为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只可惜,过去不相信未来,历史也没有如果。
来源:兜兜历史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