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者如炬,照亮前行。近年来,我县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涌现了一批师德高尚、躬耕教坛的好教师。他们坚守教育初心、笃行育人使命,用爱心和耐心陪伴每一位学生成长,为我县教体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师者如炬,照亮前行。近年来,我县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涌现了一批师德高尚、躬耕教坛的好教师。他们坚守教育初心、笃行育人使命,用爱心和耐心陪伴每一位学生成长,为我县教体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讲好教育故事,传播正能量,激励广大教师争当有“教育家精神”的“四有”好老师,唱响华容教育,现开辟专栏,展现我县教师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
呙瑶,1993年8月出生,2014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马鞍山实验学校一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她先后获得“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优秀授课教师”“优秀年级组长”等荣誉。
一、用爱编织成长手账
2014年,刚走出师范院校的呙瑶,毅然选择扎根团洲小学。初到团洲幼儿园时,迎接她的是30个平均年龄不足4岁的幼儿,其中有21名留守儿童。面对这群稚嫩的孩子,呙瑶开启了她独特的守护模式——用一本“成长手账”,将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悉心记录。无论是内向的红红第一次主动喝水,还是调皮的孩子学会安静听讲,这些细碎却珍贵的瞬间,都在她图文并茂的笔触下,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注脚。
她深知实践与自然对幼儿成长的意义,创新推出了“自然教育课程”,带领孩子们走进稻田,观察蝌蚪如何蜕变成青蛙;收集形态各异的树叶,创作充满童趣的拼贴画;把厨房变成“小厨师课堂”,让孩子们在揉面、摆盘的过程中,学习生活技能。在她的耐心引导下,曾经爱哭爱闹的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系鞋带、辨认五谷,更在探索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二、用心打造趣味课堂
2022年8月,因小学师资短缺,她转岗担任一年级班主任。面对幼小衔接的挑战,她巧妙融合幼教经验,将小学课堂打造成充满趣味的“游戏化闯关乐园”。教拼音时,她用生动的绘画将抽象的字母变得鲜活;学汉字时,“汉字寻宝图”让教室化身知识迷宫,激发学生探索欲;讲数学题时,“错题小剧场”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枯燥的概念变得妙趣横生。而她独创的“奖励存折”,更是成为学生们的“学习宝藏”——每获得一朵“小红花”都能存入“存折”,积累10朵即可兑换文具、体验当值日生,让学习充满期待与仪式感。
为了让乡村孩子拥有更广阔的阅读视野,她发起“图书接力计划”,号召学生共享家中藏书,在教室打造“图书角”。她还邀请家长用方言讲述绘本故事,让《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的经典读物,融入浓浓的乡土气息。当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老师会魔法,能让汉字长出翅膀”时,她知道,自己已经成功点燃了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之火。
三、用情续写教育篇章
2024年8月,她来到马鞍山实验学校,开启新的教育征程。在这里,她依旧保持着对教育的热忱与细致。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相册中,满满当当存着孩子们成长的珍贵瞬间——第一次穿校服的青涩模样、第一次参与集体活动的兴奋表情、第一次做课间操的认真姿态……这些饱含温度的记录,让家长们由衷感叹:“她比我们更懂孩子!”
六年团洲岁月的沉淀,四年一幼时光的积累,对她而言,不是教育生涯的句点,而是全新的起点。她带着乡村教育赋予的质朴与深情,在马鞍山实验学校这片更广阔的天地中,继续书写着动人的教育故事。
“教育的本质,是用爱滋养每一颗种子。”这是她始终践行的信念。正如她在教育笔记中所写:“在团洲,我学会了用泥土的厚重托举梦想;在县城,我懂得用更广阔的视野守护初心。变的是讲台,不变的是蹲下身子倾听的姿态——因为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住着值得被珍视的星辰。”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用四千多个日夜的默默耕耘,在城乡教育的道路上,以平凡的坚守,绘就出一幅色彩斑斓的教育画卷,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