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到来之际,同时也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启用仪式在相辉堂前草坪举行。马相伯、李登辉雕塑在登辉广场揭幕,校史馆、校友馆、博物馆、科技成果馆、艺术馆正式亮相。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到来之际,同时也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天上午,复旦大学“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启用仪式在相辉堂前草坪举行。马相伯、李登辉雕塑在登辉广场揭幕,校史馆、校友馆、博物馆、科技成果馆、艺术馆正式亮相。
复旦大学“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
2023年底,复旦大学在上海市各方支持下,启动“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建设。同年,“复旦源”历史建筑建筑群入选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复旦大学“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
如今,“复旦源”通过修缮改造历史建筑、新建辅助楼群,以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建成了“一源六馆”的新格局,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校友馆和特藏档案馆交相辉映。今天,校友馆、博物馆、科技成果馆、艺术馆依次揭牌。
校史馆新馆展陈面积达21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人参观,通过大量珍贵文物与史料,着力凸显复旦人120年来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奋斗历程,全面呈现复旦由私立而公立、由专科而综合、由文理而与医科相融相济,以及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创新历程。
复旦大学校史馆新馆
博物馆位于相辉堂草坪西侧,由100号相伯堂、200号简公堂(董顾丽真艺术博物馆)、300号景来堂(蔡冠深人文馆)组成。5月26日,“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溯源展”“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进步——革命文物中的复旦人和事”展览将分别在100号、200号开幕。
复旦大学博物馆
艺术馆毗邻百年老校门与燕园,依托哲学学院和艺术研究院等院系的学术力量,致力于打造学术-艺术融通的文化中心。艺术馆打造了多功能报告厅、艺术公共教育空间、艺术文献资料室等场所,将定期举办公益导览、演出、工作坊与跨界学术讲座,构建全民美育实践平台。“日月复光华”展览将于5月24日开幕。
科技成果馆作为学校重要的常设性科普展示平台,采用多媒体互动、实物展示等多元化展示手段,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方式,系统呈现复旦大学近年来取得的高水平、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复旦硬核科技实力,生动诠释复旦人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
复旦大学科技成果馆
校友馆前身为 1922 年落成的“奕住堂”,是展示校友工作与校友成就、促进校友交流与合作、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数字化与智慧化导览,并承载校园文化传播与创新的综合性空间。
特藏档案馆是集特藏档案的展览、保管、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档案馆舍。“百廿遗珍 兰台拾忆——复旦大学档案馆特藏陈列展”展览将于5月22日开幕,设于特藏档案馆一楼,集中展示从特藏档案中精心挑选的百余件文献和实物。
“复旦源”将秉持公共性、开放性、专业性、合作性原则,聚集资源、提高能级、增强辐射,打造上海教育类博物馆“大码头”。目前,“复旦源”已被纳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教育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建设规划,属于上海教育博物馆馆区之一。
“复旦源”将面向全社会开放,对外开放后,实行线上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访者可通过“复旦源”小程序提前7日预约后,于预约当日凭有效身份证件核验入馆参观。
场馆预约
观众可通过“复旦源”小程序提前7日(不包括当日)预约参观;预约时段分为:09:00—12:00、12:00—14:30、14:30—17:00。同一手机号7天内最多可预约2天,涵盖各场馆、展览、活动场次。校内师生可通过UIS身份认证进行预约,校友可通过校友卡进行预约,社会公众可通过身份证进行预约。
推荐参观路线为由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正门、南三门或老校门进校,沿望道路、博学南路向西行进,依次参观“复旦源”核心区域及“一源六馆”各场馆。结束参观后,可从新开设的18号线复旦大学站1号口离校。
参观路线推荐
“复旦源”每日开馆时间为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参观时间段为9:00-17:00,博物馆16:00后停止入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16:30后停止入馆。特藏档案馆5月22日开放,无需预约,入校即可观展。校友馆仅面向校友开放。
来源: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