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8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在秦岭博物馆西广场启幕。活动由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秦岭博物馆承办,商洛学院副校长张向东、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贾意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巩文超等领导出席活动。
商洛新闻网讯:5月18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在秦岭博物馆西广场启幕。活动由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秦岭博物馆承办,商洛学院副校长张向东、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贾意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巩文超等领导出席活动。
活动以捐赠者致敬仪式拉开帷幕,参加活动的领导为向秦岭博物馆捐赠藏品的捐赠代表颁发证书,肯定其守护文明根脉的贡献。随后,馆校合作共建签约暨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正式启动,商洛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秦岭博物馆签订基地共建协议,并向博物馆授牌,标志着“博物馆课堂”与“校园教育”深度链接,构建起文化传承的协同机制。
活动现场,商洛学院与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带来丰富展演,朗诵《秦岭,文明的回响——致国际博物馆日》倾诉对文明的礼赞,舞蹈《小城夏天》洋溢青春活力,歌伴舞《田野的春天》《又见红楼》演绎多元风情,舞蹈《阿图什赛乃姆》展现民族魅力,小合唱《唱得幸福落满坡》传递美好愿景,不仅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更在传统意蕴与现代审美间架起沟通桥梁,诠释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演出中嵌入的文物知识竞答,以趣味互动打破历史认知壁垒,不断调动起观众参与热情,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大家对文物保护的深层共鸣。
文物展板前,红领巾讲解员用童声解读文物的千年历史;展厅内志愿者通过讲述,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与文物对话;“跟着古籍游陕西”研学活动吸引中小学生实地探究文物实景;文保宣传区发放5300余册资料强化公众保护意识;人气爆棚的手工体验区让参与者化身传统匠人,实现文化感知的具象转化。通过“讲解-探究-实践-传播”的闭环设计,博物馆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文化课堂,构建起从知识传递到情感共鸣的立体化传承体系。
此次活动通过创新实践,将文物资源转化为“可参与、可感知、可传播”的文化教育新范式。秦岭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该馆将持续深化文物保护与公众服务协同机制,通过强化文化遗产价值阐释、拓展社会参与路径,构建全域覆盖的文化传承网络,为区域文旅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深层文化支撑。
来源:商洛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