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观察室》直播预告│冬季养生,这些不注意小心“寒气”入体!

摘要:“大雪”节气过后,气温进一步下降,万物都迎来了“冬藏”的时期。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如何养生保健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中医认为,冬季是养生的黄金时节,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作息,智慧养生,进补有道,有助于预防疾病,提升免疫力,保持元气与活力。

“大雪”节气过后,气温进一步下降,万物都迎来了“冬藏”的时期。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如何养生保健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中医认为,冬季是养生的黄金时节,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作息,智慧养生,进补有道,有助于预防疾病,提升免疫力,保持元气与活力。

冬季养生讲究“三对”——“穿对”“睡对”“吃对”。谨记养生小妙招,让健康与温暖陪伴我们度过寒冬。

穿对:注意“三不冻”

天气寒冷,容易诱发各种疾病,保暖是重中之重。要及时增添衣物,重点做到“不冻头、不冻腹、不冻脚”。

1、头暖:冬天,头部暴露在冷空气中,血管受到刺激会收缩,头部肌肉容易紧张,引起头痛、感冒等症状。因此,冬季在外面行走,要注意戴好帽子,保护好头部。

2、腹暖:如果腹部受寒,局部肌肉、内脏都可能会收到伤害,因此要及时添加衣物,保护腹部温暖。

3、脚暖:脚部受寒会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病毒、细菌都会乘虚而入。除了穿暖,还可以常用热水泡脚,每天饭后1小时或晚上入睡前1小时,用40℃左右温热水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温阳补肾。

睡对:建议“早睡晚起”

冬季夜长昼短,顺应自然规律,应尽量做到“早睡晚起”,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能躲避严寒,以护阳固精。

晚上尽量10点前入睡,不要熬夜,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在10点后进入安静、放松的休息状态;早晨则提倡7点左右起床。

另外,可以适当安排短暂午休,有助于恢复体力,积蓄精气。

吃对:因地因人制宜

在冬季,很多人重视饮食调养,固本培元,但也不建议盲目进补。可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供应,如牛羊肉、鸡肉、虾、鸽、鹌鹑、动物肝脏等食物。但要注意,羊肉等温燥的食物不宜过多,以平补滋阴潜阳为主。

南北方冬天的气候不同,饮食上也要“因地制宜”。北方地区的冬季干燥寒冷,进补宜温热润燥,如萝卜、红薯、白菜、银耳等食物;南方地区的冬天潮湿阴冷,适宜吃一些祛除湿气的食物,如绿豆芽、香菇、白扁豆、红豆等;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应多食用甘润生津的果蔬、木耳、冰糖等食品。

当然,根据不同的体质,应遵循不同的养生之道,对症下药,智慧养生,健康过冬。12月10日19:30,《健康观察室》第47期节目《冬季养生有妙方,进补有道,元气满满!》带您了解更多冬季养生妙方!我们在直播间与您不见不散!

您的健康顾问——本期专家:

雷晴

二级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四川省名中医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

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

成都中药学大学硕士生导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艾儒棣学术经验继承人

中国女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皮肤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适宜技术学术会副会长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杨丽洁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

四川省名中医学术继承人

四川省第二届健康科普专家

《四川保健》通讯编委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针灸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治未病专委会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育力保护与保存专

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来源:四川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