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5岁的林涛是河北一家地产公司的项目经理,业务能力出众,领导眼中的“攻坚能手”,不过在这背后却是他长期奔波在各地项目之间,白天开会谈合同,晚上陪客户吃饭应酬,饭桌上烟酒不断,烈酒豪饮是常态,收场后也常被拉去按摩放松。
45岁的林涛是河北一家地产公司的项目经理,业务能力出众,领导眼中的“攻坚能手”,不过在这背后却是他长期奔波在各地项目之间,白天开会谈合同,晚上陪客户吃饭应酬,饭桌上烟酒不断,烈酒豪饮是常态,收场后也常被拉去按摩放松。
2015年4月15日,林涛在出差期间,照常与客户去按摩,不过这次他们去的店有些不一样,刚进门就有穿着低短裙的美女招待,客户娴熟的将她拥在怀里,意思不言而喻,林涛虽有一刹那的错愕与犹豫,但在美女的热情招待下,林涛最终没有拒绝,不过在亲密接触时,他注意到美女的眼睛有些奇怪,眼白部位泛着淡淡的黄色,让他的心底产生了些异样,但并没有往细处想,认为是自己酒喝多了的原因。
时间很快来到6月23日,林涛跟客户应酬喝酒时,发现自己的胃口变差了很多,大鱼大肉摆在桌子上,他竟然感到反胃,暗地里揉了揉肚子,猜想是这段时间太忙碌的原因,就连喝酒都没有以前畅快了,而且向客户敬酒,一杯酒下肚后胃里泛酸,还隐隐有苦水往上涌,让他有些心惊,连忙坐下来往嘴里塞了块牛肉,非但没有压下这股苦水,反而更加强烈的往上涌,都不敢张开嘴多说一句,情绪紧张的离席,快步走进了厕所呕吐。
呕吐之后洗了把脸,看向镜子里的自己,林涛的心中升腾起了一股不对劲,甚至看到自己的眼白变黄了,像是被胆汁浸泡过似的,脑子里瞬间闪过那名美女的模样,再回到酒桌,他的神情难掩复杂之色,面对客户的问询,他的思绪也都飘远了,不过当客户提出去按摩时,林涛下意识的拒绝了,一路上魂不守舍的回到家中,很想要忽视这一情况,不敢往细处想,但腹部却传来了钝痛感,像一只手指不停在肋骨下方按压。
林涛又用手摸了摸,腹部的钝痛持续,而让林涛神色大变的是,他竟摸到了几个凸起,低头看去,发现皮肤上不知何时长出5颗红点,往下按压后,它周围呈网状的红血丝更加明显,让林涛的心底冒出了难以言喻的恐慌,那个让他惊恐的猜想盘旋在了他的脑海之中,躺到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浑身燥热,好不容易才入睡,又总是做个噩梦,第二天起床时身体依然十分的疲乏,喝水后还突感胃里翻江倒海,伴随着胸闷。
林涛再没有迟疑,下楼打了个车去了医院,途中他一直捂着肝区的位置,都感觉像被什么在里面“拧着”,那种沉重压迫感让他呼吸都不顺畅。到了医院后,医生了解清楚他的症状情况,安排他做了抽血、B超、病毒DNA检查。血液检查结果显示他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V DNA病毒载量高达3.2×10⁷ IU/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17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42 U/L,提示肝细胞明显损伤。B超发现肝回声稍增粗,提示慢性肝炎改变,无明确肝硬化征象。医生确诊林涛为慢性乙型肝炎。
看到这个检查结果,林涛意识到自己是被那名眼白泛黄的美女感染,但又感到很疑惑:“我打过乙肝疫苗,也没有乙肝家族史,怎么还会感染?”
医生则向他解释道:“乙肝疫苗确实能有效预防感染,但并非百分之百,其抗体会随着时间逐渐下降,而且疫苗主要是预防‘初次感染’,但如果你后来有过高风险接触,比如无保护X行为、共用针具、输血等,也是有可能突破防线被感染。”随后医生给他开了些恩替卡韦片,并叮嘱道:
“严格空腹服药,持续服用至少六个月以上,切忌自行停药或中断。酒必须戒了,不要熬夜或者滥用保健品或草药,适当运动锻炼可以,但剧烈运动不行,现在是控制病情的关键窗口期,一定要配合,不然等症状明显恶化,可能就晚了。”
从医院出来后,林涛的心情沉重,再不敢马虎大意,向公司申请了调岗,不再参加任何的应酬,彻底戒了酒,并不再熬夜,每晚尽量在十点前上床休息。饮食上他也开始忌口,少油少盐,每天中午自带清淡便当,坚持吃饭定时,也按时服用恩替卡韦,从不漏服,并戒了烟,晚饭后每天都散步半小时。
意外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7月8日,林涛吃过中午饭后不到半小时,突然感到腹部发紧,像吃撑了却又没吃多少,他低头望去,肚子鼓得有些不自然,尤其坐着时更明显,仿佛体内被水袋撑起,林涛下意识用手拍打腹部时还隐约听到了水声,起先以为是水喝多了,林涛喝水没那么勤了,但半杯水下肚,他又感到了强烈的腹胀,裤腰也是越来越勒,在腹部的皮肤上留了深深的勒痕,习惯性的用手摸了摸,林涛还能摸出明显的鼓胀。
晚饭下楼散步时,腹部更是隐隐坠痛,整个人变得笨重,不小心把手机摔在了地上,当即就要弯腰去捡,然而稍微弯腰,就觉得压得慌,林涛又扶着腰站了起来,让妻子帮忙捡一下,而最让他难受的是夜里侧卧时腹水滑动造成的沉压感,仿佛肚子里有个沉物在位移,让他无法安心睡下,睡眠质量不好,食欲也几乎消失,一吃就胀,几口下肚便像装满了一桶水,连打嗝都透着腥苦味。
林涛连水都不敢怎么喝了,心中再次升腾起了一股不安,揉着肚子从厕所里出来,又感到心跳莫名加快,而肚子里还在“咕噜”作响,像在翻腾,林涛转身再次进了厕所,发现拉出的依然黄色样水便,像是他越来越黄的皮肤,心头的不安感加重,情绪紧张的让妻子开车前往医院;而在途中,林涛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强烈的感觉到腹胀和沉压感,动来动去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坐姿,反倒觉得腹下一热,很快车内弥漫着一股尿酸味,他低头看到自己的裤子湿了一块,意识到尿失禁,林涛的心情窘迫不已,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而入院后,林涛接受了肝功能检查, 显示他的ALT 85为U/L、AST为98 U/L,白蛋白仅为28 g/L,提示肝合成功能下降。血小板计数降至78×10⁹/L,凝血酶原活动度只有48%,提示凝血功能受损。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表面粗糙、边缘钝圆,肝实质回声增粗,并可见大量腹水积聚。门静脉内径增宽达14mm,脾脏明显肿大,符合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表现。
看到这个检查,林涛猛地站起身,脸色泛白,手里的报告单被捏得变了形,不可置信的询问医生:“我怎么会肝硬化啊?我一直都有在吃恩替卡韦护肝啊,自从1年前被查出乙肝后,我烟酒都没有再碰过,饮食很清淡,没有再熬过夜,而且每天坚持散步半个小时,也不是什么剧烈运动,怎么病情还更严重了啊?”
医生听后也觉得奇怪,恩替卡韦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常用药,效果显著,可预防肝硬化,然而林涛的病情却加重了,医生当即怀疑是他存在过量服药的情况,但很快遭到了林涛的否认,林涛强调自己一直是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恩替卡韦,不曾漏服或过量服用,也没有过吃其他保健品或草药的情况。医生就更加纳闷了,为了找出病因,再次详细询问了林涛的饮食、运动和用药情况。
听完以后,医生都忍不住生气,怒斥道:“简直是飞来横祸啊,虽然你没有过过量服药以及私自停药的情况,然而你在吃恩替卡韦,却忽视了重要的3个细节,才导致了肝硬化的发生,唉~现在怎么越来越多乙肝患者在吃恩替卡韦时都这么乱来啊,忽视了这3点,非但没能护住肝脏,反而会伤害肝脏啊,发展成肝硬化,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如果能及时注意这3点,用药安全才能够真的放心啊……”
第一,忽视了“病毒完全抑制”的概念。
林涛虽然按时服药,但从未定期监测HBV DNA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他的治疗初期病毒载量高达10⁷ IU/mL,但复查频率过低(每6个月一次),且未关注指标“是否清零”。在乙肝治疗中,HBV DNA下降到不可检测水平才说明抗病毒治疗有效控制。一些患者虽然服药,但若体内病毒未彻底抑制,仍在低水平复制,仍会造成肝细胞持续炎症反应和损伤,从而推动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发展。
林涛没有意识到,恩替卡韦并非万能药,如果病毒在用药后6个月仍未清零,就应考虑是否存在耐药、吸收问题或需调整治疗方案。而他按部就班地“吃药而不看疗效”,其实已经错过了早期干预的窗口期。
第二,忽视了“ALT长期波动”背后的慢性炎症信号。
林涛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常常在“高限附近徘徊”,例如ALT 55~65 U/L(正常上限为40),他认为这只是“小波动”,事实上,ALT持续轻中度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信号,尤其在乙肝患者中,如果病毒未完全控制、免疫反应未平衡,长期微弱炎症足以造成纤维化沉积。
慢性炎症不是“疼才叫病”,而是日积月累的伤害。林涛没有理解这一点,以为“不痛不黄就没事”,忽视了这类“亚临床”指标,导致病情静默进展。
第三,忽视了“基础肝纤维化水平评估”。
林涛从确诊乙肝时并未做过肝纤维化定量评估(如FibroScan、肝弹性成像、血清纤维化指标如FIB-4/APRI)。许多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纤维化,但由于无症状,未做深入检查。他的乙肝感染可能早在数年前就已存在,服药前肝脏已经出现不可逆的结构性损伤,而恩替卡韦虽能阻断病毒复制,却无法逆转已存在的高级别纤维化。
林涛在治疗初期若能进行基线纤维化评估,配合干预、监测和营养支持,有可能延缓甚至避免走向肝硬化。而他只关注病毒与转氨酶两个指标,忽略了“结构改变”这一重要的疾病进展线索。
总结来说,林涛的肝硬化并不是恩替卡韦造成的,而是在规范治疗的表面下,忽略了对疾病机制更深层的监测和评估。乙肝的治疗并非“按时吃药”就能一劳永逸,它需要密切监控多个维度的数据——病毒复制、免疫状态、肝功能、纤维化进展,只有把这些指标都看清、看全,才能真正做到“控制病情、防止恶化”。
参考资料:
[1]闫雪静.预防乙肝,守护肝脏健康[J].家庭生活指南,2025,41(03):45-46.
[2]邓集东.乙肝知多少?带你了解预防与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5-01-29(050).
[3]陈思思.乙肝防治知识揭秘:从传播途径到科学预防[J].人人健康,2024,(34):99.DOI:10.20252/j.cnki.rrjk.2024.34.045.
(《回顾:河北男子吃恩替卡韦护肝,1年后腹水,其亲身经历提醒所有人》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