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因第一任期合作愉快,到第二任期,懂王依然将沙特列为首访对象,同时通过沙特带动阿联酋、卡塔尔,掀起了一股签单旋风,分别从三国收获了6000亿、1.4万亿、1.2万亿美元的超级大单。
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周六晚继续在视频号与西瓜视频同步直播,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过去看看。
是人就有路径依赖,这是源自动物本能的生存经验,美利坚懂王与中东土豪也不例外。
我们总是本能地抄袭自己的成功经验,就跟野兽本能地顺着自己探查过的安全路径巡视领地、觅食一样。
懂王第一任期,就将沙特定为首访对象,并签订了1100亿美元的军火大单,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而沙特也利用这次香火情,在此后的卡舒吉事件中,得到了懂王的大力支持,成功渡过了危机。
当然,沙特也再次掏出了真金白银,与懂王签订了总额3500亿美元的十年防务合作协议。
不管怎么说,对懂王与小萨来说,懂王第一任期的合作,总体算是双赢。
正因第一任期合作愉快,到第二任期,懂王依然将沙特列为首访对象,同时通过沙特带动阿联酋、卡塔尔,掀起了一股签单旋风,分别从三国收获了6000亿、1.4万亿、1.2万亿美元的超级大单。
总计3.2万亿美元的大单,确实冲击力十足,引发了媒体的疯狂炒作,纷纷宣称懂王赢麻了。
这种炒作,实际就是中美博弈在舆论领域的体现,也确实影响到了很多人。
比如有位朋友留言说,校尉不适合谈时事只适合谈历史,因为对中东打以的判断没一项是准的。
关于中东打以的趋势是否改变,一会咱们再说。首先澄清一点,懂王签订的中东大单,是否就意味着沙特等国彻底倒向美国。
简单回顾一下懂王第一任期与沙特签订的大单的落实情况。
虽然通过首访沙特和卡舒吉事件,懂王拿到了4600亿美元的合同,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受制于美国内部的党派恶斗、出口管制、审批流程,以及沙大户有限的承接能力,实际却只执行了不到400亿美元,连10%都不到。
尤其是拜登上台后,直接叫停了F35等军售项目,同时还搁置了许多长期防务项目。
实际上,不管是懂王还是小萨,都把沙美军售合作当成了一个大型政治秀。
懂王这边,受商人思维影响,将捞钱视为最佳政绩工程。只要把懂王赢麻了的影响造出来,让白右、红脖子山呼万岁,具体后期执行了多少,懂王并不在乎。
小萨这边,花钱买平安乃是沙特的国策,尤其是石油美元体系建立后,沙特已经与美国深度绑定,形成了非常牢固的路径依赖。
正因如此,虽然随着美国步入衰落阶段,沙特开始预留后路,但并不想把美国惹急了。尤其是懂王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非传统政客,沙大户得罪不起,哄着点肯定没错。
但如果据此就说中东土豪都是凯子,那绝对属于偏见。
由于伊斯兰教与极端宗教思想、原教旨主义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恐怖主义高度相关,在很多人心目中,只要是中东国家、穆斯林国家、阿拉伯国家,似乎就都自带宗教洗脑功能,这些国家出来的人,要不是宗教疯子,要不是宗教傻子。
实际上,论及做生意、论及在国际政坛左右逢源,阿拉伯人不仅思想开放、态度灵活,并且还是一顶一的高手。
阿拉伯人的源头为游牧文明,但自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同步崛起之后,他就已经转变为一个典型的商业文明。
阿拉伯帝国的辉煌,正是因为控制了丝绸之路与红海、地中海沿岸的贸易通道。青壮年时期的阿拉伯文明,能够压制住一神论宗教天生的封闭、排外基因,保持相当程度的开放与开明,就是源于商业文明带来的特性。
盛期的阿拉伯帝国,能够与同样处于盛期的大唐在怛罗斯进行平等的军事对话,不仅是因为他的军事实力强大,同样是因为背后有灿烂的文明、成熟的制度、开放的风气作为支撑。
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其内部行政权力被突厥人、波斯人侵蚀,外部又遭到基督徒、蒙古人的挤压,逐渐丧失统治权的哈里发,不得不向宗教神权靠拢,导致思想越来越封闭、偏激。
这也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越是强盛的帝国,自信心越强,因而越是开明大度,比如我国历史上的汉唐盛期。
越是虚弱的帝国,越是疑神疑鬼,因而越是封闭保守,比如我国历史上的明清末年。
区别在于,中华文明已经彻底世俗化,因此,大唐衰落后,即便经历了藩镇之乱、五代十国,但中华文明包容、厚重的本质不会改变,因而很快能够重新崛起。
但阿拉伯帝国始终与一神论宗教思想深度绑定,一旦衰落,就很容易陷入极端宗教思想、原教旨主义的深渊。
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包括后来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都极大地刺激了伊斯兰教的极端宗教思想与原教旨主义,而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侵占尤其是对巴勒斯坦人施行的国家恐怖主义,以及中东战争的惨败、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最终导致中东变成了现代恐怖主义的温床。
也就是说,中东恐怖主义形成气候,一神论宗教思想是内因,二犹的欺压是外因。
即便如此,在阿拉伯人基因深处,仍然携带着商业文明特有的政治嗅觉与长袖善舞——相比游牧文明、海盗文明四处出击、不断扩张的侵略性,相比农耕文明誓与土地共存亡的防御性,阿拉伯人更愿意通过经济利益交换保证自身的安全,这是典型的商业文明特性。
所谓石油美元,从沙特的角度看,其实就是石油换美元、美元换安全,与历史上阿拉伯人通过雇佣突厥人维持统治是一样的道理。
在美国人看来,阿拉伯国家只是任意摆布的小弟,但在沙特等中东土豪心底,没准却把美国当成了自己的保镖。
虽然这个保镖的脾气有点大,甚至经常反噬其主,但阿拉伯人有这样的经验,因为在阿拉伯帝国后期,哈里发就是这样哄突厥人的。
可以说,身段柔软甚至能够以上事下,乃是阿拉伯人的传统技能。这一点,在沙特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也不遑多让。
正因如此,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在与中美这样的大国打交道时,他们必然会采取左右逢源的策略。
一方面,他们不愿被绑死在美国的破船上,必然会设法交好中国预留后路。
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当得罪美国的出头鸟,必然也会设法维持与美国的关系。
校尉说过,中美博弈,目前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在地缘政治层面,中国进入中东,就是战略相持最明显的标志。
与此同时,校尉也强调过很多次,战略相持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复拉锯。
本轮巴以冲突所代表的中东打以,可以视为朝向中国的一次拉锯。
去年年底叙利亚局势的变化,以及伊朗越来越不堪的表现,包括这次懂王获得的超级大单,可以视为朝向美国的一次拉锯。
而就沙特本身来说,拜登任期疏远美国是一次在外力拉锯下的摇摆,懂王任期缓和对美关系同样是一次在外力拉锯下的摇摆。
这样的政策摇摆,并不代表中美博弈的大趋势已经改变。
还是那句话,战略分析,一定要拉长镜头、拉长时间线从远处看,否则我们就会被局部的变化扰乱视线、干扰方向、破坏信心,尤其是在战略相持的复杂博弈过程中。
如果用战术思维的方式,来评价校尉的战略分析文章,确实,你经常会发现所谓的“预判错误”。
因为再准确的战略预判,具体到战术层面,经常会出现反向指标。
关于中东的战略趋势是否改变,我们需要跳出近期时事带来的思维局限,用战略思维的方式,拉长时间线观察两个问题。
一是中美对中东影响力的对比
相比几年前,中美两国对中东的影响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中美两国与中东主要国家的关系、在中东民众中的口碑,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
虽然不能说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已经超越美国,但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处于上升趋势、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处于下降趋势,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只要这种趋势不变,中国的中东影响力超越美国,其实并不遥远。
二是巴以冲突
军事层面,中东打以是受到了挫折,但在政治、外交、经济层面,以色列的生存环境、以色列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
历史文章中多次说过,对当前阶段的美国来说,最理想的中东格局,就是用中东国家内部的领土矛盾、民族矛盾,伊斯兰教内部的派系矛盾,来取代以色列与其他中东国家之间的宗教矛盾、领土矛盾、民族矛盾。
因为犹太与犹撒高度绑定,以色列跟中东国家的矛盾越尖锐,中东民众对美国的态度就越敌视。
这种民意,短期可以压制、局部可以压制,但却无法长时间、大面积地压制,迟早会体现到国家层面,影响中东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只有把以色列从中东矛盾焦点拉下来,美国才能避开漩涡中心。911的爆发,其实就是一次矛盾的总释放。
美国足够强大时、有苏联吸引火力时,对于中东的反美情绪,美国并不是太在意。比如五次中东战争,美国就始终站在以色列背后,并不担心中东国家集体反美。
可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的势力基本退出中东,中国的影响力尚未完全填补进来,美国已经成为中东唯一的外来者、异教徒,所有以色列吸引的仇恨,最终都会集中反映到美国身上。
911虽然已经过去,但酝酿911的中东民间反美情绪,非但没有缓和,反而在不断积累。
美国在中东的存在,就好比非洲草原上老去的雄狮,看似威风凛凛,但只要露出疲态,就会被鬣狗群疯狂围攻。
长期高调支持内塔尼亚胡的懂王,为何突然甩开以色列与胡塞武装媾和?
究其原因,就是搞不定胡塞武装,相反,航母编队长期在如同航母棺材一样的红海活动,万一真被击中,雄狮衰老的真相就彻底暴露了。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美国人连胡塞武装都怕,难道沙特、卡塔尔、阿联酋这样的土豪国家,军事实力连胡塞武装都不如、偏要对美国畏之如虎吗?
事实还真是这样。
就纸面实力而言,沙特等国的军事力量,似乎远远超出胡塞武装,但真到战场上就会发现,武器性能指标并不等于实际战斗力,否则当年沙特就不会被胡塞武装胖揍。
这一点,跟J10C干掉阵风是一样的道理。
此外,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战斗意志而言,胡塞武装也不知超出沙特等国多少倍。
胡塞武装敢正面挑战美军,土豪国家可没有这个胆子,更没有这个欲望。
因此,在国际社会的狮王争霸赛中,大户这样的国家,好比对老狮王心存不满的母狮子,虽然心里对新狮王充满了期待,但在老狮王正式谢幕之前,他们绝对不会直接与老狮王对抗。
至于胡塞武装,就好比跟老狮王有世仇的鬣狗群,只要逮到机会,一定会把老狮王往死了整,暂时整不了老狮王,那就整老狮王的帮凶以色列。
纵览巴以冲突历史,中间明显存在抵抗、被镇压、蛰伏、再抵抗的循环过程。
区别在于,以前的巴以冲突,包括几次中东战争,只要美国人出面调停,中东各国就会恢复平静。经过一段时间后,形势才会再度紧张。
但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即便美国人主动求和,胡塞武装也只说暂时不打美国,但却不肯放过以色列,军事冲突并没有结束。
也就是说,虽然凭借霸权惯性,老狮子依然能够驱使母狮子陪他演戏,但在以武力为标志的生存竞争中,老狮子已经镇不住场子。
一是中美在中东的影响力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二是美国已经无法通过军事手段震慑中东,理清了这两个问题,对于中美中东博弈的长期趋势,校尉相信,大家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具体说说懂王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签订的大单。
本轮访问,懂王分别从三国收获了6000亿、1.4万亿、1.2万亿美元超级大单。
但就跟前面提到的2017年沙美军购大单一样,其实落实不了多少。
一来美国政局不稳,如果民主党上台,这些协议随时可能被推翻。
二来三国虽然土豪,但如此天量的协议,已经明显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以2024年的数据为例,在GDP总量上,沙特为1.1万亿,阿联酋为5100亿美元,卡塔尔为2100亿美元,在财政开支上,三国分别为3300亿、1000亿、550亿美元。
注:年度财政开支的GDP占比一般在20%-40%,网上直接查到的数据,阿联酋2024年财政开支才不到200亿美元,明显偏低。校尉估计,这应该是没有把各酋长国的财政开支算进来。有资料提及,迪拜的财政支出为216亿美元,估计整个阿联酋的财政支出在千亿美元出头。
也就是说,为了落实与懂王的超级大单,即便三国不吃不喝,所有财政开支都用到美国身上,也分别要消耗半年、一年半、六年的GDP,或者两年、十四年、二十二年的财政开支。
实际上,任何国家的财政开支,大多被社保、医保、军费、政府机构人员工资、基础设施维护与建设等固定项目占据,总体上往往是赤字财政,也即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
因此,不管哪个国家,预留的机动经费占比都很低,能够挤出三五个点的活钱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就此估算,沙特的方案,也许分解成十几、二十年可以勉强执行,但阿联酋和卡塔尔的方案,甚至一百年都搞不定。
到那个时候,别说懂王早就不在了,没准连美国都不在了。
结语:
继续强调,中美博弈,趋势在我,因而时间在我。
在战略相持的激烈博弈中,一时一地的得失,我们肯定要努力争取,但正常的反复拉锯,也不必搞得跟天塌了似的。
更何况,懂王从沙特、阿联酋、卡塔尔拿到的超级大单,不过是一台彼此心照不宣的大型舞台剧。
除了连最基本的算术都不会的白右、红脖子,但凡有点经济常识的人,估计都不会上这种拙劣的大内宣的当。
来源:校尉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