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这一年,大明朝出了一连串儿的不顺心的事:CEO万历皇帝给京城所有高管集体“停薪”两个月,著名的清官海瑞在南京郁郁而终,大明军魂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这一年病危,东北29岁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公元1578年,明朝万历年间,这一年,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历十五年”。
作家黄仁宇说:“万历十五年,是明朝灭亡的起点。”
因为这一年,大明朝出了一连串儿的不顺心的事:CEO万历皇帝给京城所有高管集体“停薪”两个月,著名的清官海瑞在南京郁郁而终,大明军魂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这一年病危,东北29岁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好在,天下再乱,自有皇帝老儿操心,小老百姓家婚嫁添丁,也有喜事发生。
南直隶省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当地名门望族梧塍徐府,一个名叫徐弘祖的孩子出生了,他爹徐有勉42岁,母亲方孺人41岁,两口子老来得子,自然是稀罕到不行。
在古代,女子40多岁生娃,简直跟哪吒他娘一样稀奇,邻居老瞎子感叹:我看这娃子长大,必定是个奇人。
的确是奇人,徐弘祖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徐霞客。
中国第一代全职驴友,大明全国自驾游旅行博主,后世无数牛马梦中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徐霞客一看就看了30多年,不上班、不打卡、不写PPT,大江南北游山玩水一辈子,顺手写本游记就进了历史课本。
在后人印象中,这是一位有钱有闲的“富二代”徐家少爷。
徐霞客:我不是,别胡说,没那事。
1、投胎界的王者:躺平的爹,放养的娘,佛系的媳妇
都说“穷家富路”,古代旅游是个极其烧钱的爱好,人们都羡慕徐霞客投胎了个好人家,但徐霞客可能会挠着头告诉你:你说得对,但不全对。
从小,徐霞客就听父亲灌输一个道理:儿啊,咱家祖上老有钱了,但是,快被你爹我花光了。
江阴徐家,世代经商,人才辈出,祖上“五世以来,文豪于国,诗震于时”,最鼎盛时期家里有12000多亩良田,相当于手握江阴CBD核心地段收租权。
徐霞客的太爷爷徐经,用老李的话说当年那也是“十里八乡的俊后生”,乡试考中第一名后,带了6个仆从进京参加会试,一路豪华酒店总统套房,和三五好友饮酒作诗,人生得意须尽欢,春风得意马蹄疾。会试成绩出来,徐经又是高中榜首,金榜题名,称一声“江南四大才子”也不为过。
还没来得及得意,却被人举报他“考试作弊”,提前贿赂考官泄密考题,这就是明孝宗朱祐樘年间著名的“会试舞弊案”。
徐经是不是真的舞弊,已经不重要了,不仅他的考试成绩作废、终生禁考,还连累了一起赶考的朋友们,徐经既郁闷又内疚,回家不久便郁郁而终,年仅35岁。
其中一个被牵连的朋友,叫唐伯虎。
徐经去世后,徐家仿佛被文曲星拉了“黑名单”,后世四代居然再没有一个考中的,而且家道也开始中落,徐家从此对科举取士这条路心灰意冷,尤其是徐霞客的老爹徐有勉,更是躺平不起来,一万多亩地传到他这里,就只剩下了200多亩,越读书越贫穷……徐老爹一拍脑袋: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嘛!
所以他从小就教育徐霞客:儿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还读书干啥,趁咱家还有点钱,去看看大明的山山水水吧!
在这种家风熏陶下,十四五岁的小徐同学,课堂上不听四书五经六艺,而是痴迷郦道元的《水经注》,在读完义务教育后,小徐象征性地考了个“童子试”,不出意外地,还没他爹当年考的分高。
父子俩愉快地办了退学,收拾行李做“环江浙沪自驾游攻略”,那年,小徐抚着大明地图意气风发:“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翻译:世界那么大,我得打个卡!
按理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老爹离经叛道,儿子游手好闲,但徐霞客的母亲为啥也不管管他,由着这对父子胡闹呢?
说起徐母方孺人,她可是一位资深驴友、硬核老妈。史书说她“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认为好男儿就该胸怀天下游历四方。
每次徐霞客旅游归来,徐母就是他的第一个忠实听众粉丝;
徐霞客18岁那年,父亲去世,他犹豫“父母在,不远游”,母亲反手缝了一顶“远游冠”,鼓励儿子:你爹已经躺地里了,你不要躺平,卷起来!
再后来徐家日渐衰败,靠徐母卖布维持,徐霞客在家“力耕奉母”没几天,又被母亲劝去远游。
甚至80岁高龄之际,老母亲还兴致勃勃地陪着儿子“周边游”。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止徐父徐母支持儿子游历山水,就连岳父和媳妇,也大力赞同他的旅游事业。
徐霞客21岁结婚,娶的姑娘是江南名士许学夷的侄女。
这位许老先生,先祖是宋高宗赵构的宫廷御医,告老还乡时皇帝御赐贮药金瓶,人称“金瓶许氏”,是当地有钱有势的名门望族。
到了许老先生这一代,老头在医馆看病总坐不住,有空就拉着徐霞客出去旅游,还资助钱财、发动人脉支持徐霞客的“全国自由行”。
所以说,驴友徐霞客一生旅行30多年,靠的还真不只是有钱有闲,而是家人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礼教时代,让他有胆把人生过成一场伟大的实验,这才是后人最难复制的。
2、“穷游”经济学:从“众筹旅游”到“全国一卡通”
《徐霞客游记》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大概17篇,占全书的四分之一,主要是徐母在世期间,徐霞客十几天、几个月短途游的见闻;
后半部分是他在母亲去世后,了无牵挂地全国跑,离家一次就是好几年,尤其是晚年去四川地区“西南远征”,是人生中花钱最多、旅程最远的一次出游。
但是呢,徐家的家业到了徐霞客这一代,就更不剩个啥了,而且他还要养老婆孩子,所以旅游经费就被一再压缩,许多时候就是个“穷游”背包客,得靠达官贵人投资、朋友圈“众筹”、社会名流赞助,反正说走就走、走到哪儿借钱到哪儿。
比如,1636年,58岁的徐霞客在日记中写道“是日复借湛融师银十两,以益游资。”,翻译一下就是:家人们,出门刚10天,钱都花完了,找朋友又借了10两银子,嘿嘿。
1637年,59岁的徐霞客又到湖南旅游,坐船途中遇到水匪打劫,情急之下脱去衣物,赤身跳入江中逃生,上岸后身上就一条裤衩子,好心路人借给了他一套衣服,徐霞客摸遍全身,把头上的银簪子给了路人作酬谢。
搁普通人遇见这倒霉事,心态早就崩了,可徐霞客偏不,他就这么身无分文地一路直奔衡阳,去找朋友衡阳知府金祥甫……借钱。
哪知道老金手里也没钱,明朝对地方官是出了名的抠,徐霞客只得借宿在老金家里,期间还出去短途游了几次,直到老金从商会融资到100两银子,徐霞客忙以20亩田产作抵押,从老金那借了20两银子继续一路向西旅行。
到了广西后,遇上当地一名明军将领唐玉屏,赠送徐霞客一枚“马牌”,这可帮了他一个大忙。
什么是马牌?
类似于今天的“内部员工卡”,主要颁发给递送军情的驿卒,免费享受沿途驿站的餐饮住宿服务。
有了这个好东西,徐霞客终于不用风餐露宿,一路靠这个“一卡通”解决食宿问题,享受公费出差待遇。
当然,军队马牌送给徐霞客是违反律法的,但山高皇帝远的,而且那个时候距离李自成杀进京城不到7年时间,大明已经岌岌可危。
好巧不巧的是,李自成当年也是个驿卒,不晓得和徐霞客见过面没有。
那时的徐霞客,已经名满天下,对于一个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大V博主,地方官员还是非常乐意资助点钱财的,加上徐霞客行万里路的人设,颇有些汉代张骞和唐代玄奘的影子,一些乡绅土豪、社会清流也愿意附庸风雅,这些金主爸爸、榜一大哥们,或冠名,或打赏,或仗义疏财,安排好徐霞客剩下的旅程。
在徐霞客的最后一站,广西鸡足山,他因全身出疹子,两条腿走不动路,差点死在山上。当地吐司木增安排了4名精壮小伙,用软轿抬着徐霞客,硬是走几千里路,把他送回了江苏老家叶落归根。
从这些看,徐霞客的人脉不错,他的坚毅品行也相当受人尊敬。
徐霞客那个年代的旅行,可没有高速公路、旅馆饭店、景区导游,“风餐露宿”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徐霞客游记》里记载,“弘祖出游不饮酒,不食肉”“因避雨岩间,剖橘柚为午餐”“虽拥青茅而卧,犹幸得其所矣”“虽食无盐,卧无草,甚乐也”“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就这条件,比唐僧都苦,唐僧西行还带个猴儿呢,徐霞客也带过仆人,但因为这种“特种兵”旅程太苦,每天都是荒野求生,仆人吃不了徐贝爷这份苦,都半路跑光了。
那时候明朝时局经开始混乱,各地流民盗匪四起,徐霞客探险的地方,又多是人迹罕至、尚未开发的自然地带,光从他的游记轻描淡写的记载可查包括:
遭遇过5次土匪、4次野外断粮、被老虎追、被蟒蛇咬伤、差点掉河里淹死、差点在攀岩时摔死、差点从冰川峭壁上掉下来、差点在钻溶洞时缺氧而死……
九死一生,终成《徐霞客游记》。
世人都说,徐霞客的名字由来,是形容他是山中来去的烟霞客,这名字可真太适合他了,他天生是烟霞的知己,雨雪的客人,大山的朋友。
3、大明徐霞客:张骞玄奘,皆不及我
许多读者可能好奇,这么个整天游山玩水的公子哥,无非就是能吃苦一些,凭什么历史地位这么高?
说到“游山玩水”,我们就真的误会徐霞客了,用今天的眼光看,徐霞客更像是一位“自费科考”的探险家。
游历30多年,徐霞客的脚步走遍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东到浙江普陀山,西到云南腾冲,南到广西南宁,北至蓟县盘山,三山五岳、长江黄河,大半个中国全部游历。
在1616年二月与1618年九月,徐霞客两次来到安徽黄山考察,是他第一个发现并记录了如今的景点“光明顶”“僧坐石”,并且仅凭目力测算结合脚力验证,得出“莲花峰才是黄山第一高峰”的结论,打破了世人千百年来“天都峰最高”的视觉误差,这一论断与现代科技测量的结果一致。
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说是奇迹。
徐霞客还纠正过许多史书的错误记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长江源头的考察。
《尚书·禹贡》里记载着“岷山导江”的说法,后人便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江。但徐霞客却只相信自己走到的和看到的,他在《溯江纪源》中写道:“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
在没有现代地理测绘设备的年代,徐霞客“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一路溯江而上,终于勘察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这在中国地理学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78年,中国派出考察队,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雪峰发源地沱沱河。
再如,云贵高原多溶洞,喀斯特地貌鬼斧神工,徐霞客“钻洞”考察过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后,大胆推测出岩洞的出现是因为流水侵蚀,并大胆推测出石钟乳的成因。
而在徐霞客去世后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法国洞穴专家巴赫巴瑞曾盛赞徐霞客,称他才是早期真正的“洞穴专家”。
在科考资料上,徐霞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例如各地气象物种、云南苍山的雪线、“纯手绘”地形图、矿产岩石形态分布等。
云南之行回来后,徐霞客的双脚已经走不动了,这三十多年的颠沛流离,或许有人会问他:你这一世,漂泊半生,山高水远,家宅荒废,有什么意义呢?
是啊,有什么意义呢?
和汉代凿空西域的张骞不一样,他不是官员,没有皇帝赋予徐霞客什么任务或使命;
和唐代西行的玄奘和尚也不一样,他不是佛教徒,更没有求取真经传播教义的执念;
和历代登高赋诗的文人骚客更不一样,他登山涉水是地理溯源,不是为了对酒当歌。
不是皇权,不为教义,也无功名,支撑徐霞客的,只是热爱,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学家,一个用脚步丈量祖国山川河流的人,如果非要找个类似的,我觉得是历史上尝百草的神农,悲天悯人,超凡脱俗,一个永葆好奇心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从二十多岁,踌躇满志少年出发,到五十多岁,一身伤病悲壮还家。
天为被,地为床,虎狼为伴,四海为家,不是国家授命,没有政治目的,亦非经济利益驱使,只是听从了自己“想要出发”的心声,他就施施然地出发了。
一生一世一双脚,踩出了自己的烟霞人生,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在路上,本就是一种意义。
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在山上静静卧,听窗外大雪飘落的声音,山下人间吵闹,山上风月无边,徐霞客听着雪落病逝,终年五十四岁。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霞客,去也。
他死后,笔记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翻译成十几国语言在全世界流传。
他被后人尊称为“游圣”,被推崇为中国地理学的先驱,激励着人们去探索未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珠峰探险到南极科考,从北斗导航到远洋测绘,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着徐霞客的探索精神,文明之旅在路上,你我皆是徐霞客。
2011年起,国家宣布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这一天,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
来源:橘子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