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摘要: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乳腺癌常转移至远处器官,如骨、肺、脑和肝。既往研究表明,在临床和尸检病例中,分别仅有0.5%-1.2%和1.7%-6.6%的恶性肿瘤转移至乳腺。相比之下,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脑、骨、肾上腺和淋巴结。考虑到乳腺组织由丰富的纤维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乳腺癌常转移至远处器官,如骨、肺、脑和肝。既往研究表明,在临床和尸检病例中,分别仅有0.5%-1.2%和1.7%-6.6%的恶性肿瘤转移至乳腺。相比之下,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脑、骨、肾上腺和淋巴结。考虑到乳腺组织由丰富的纤维组织组成,血供相对较少,肺癌很少转移到乳腺。
临床鉴别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至关重要,关系到治疗决策与患者预后。近日,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团队报道了一例发表于J Int Med Res的罕见转移病例。诊疗团队如何抽丝剥茧?诊断过程为何峰回路转?这一罕见病例带来哪些诊疗经验?
我们一起来看!
图1.文献首页截图
一诊疗经过
患者为女性,约50岁,发现右乳房无痛性肿块3年余。
▌ 体格检查:
于右乳10点钟,距右乳晕边缘2-2.5 cm,可扪及3个直径分别为2.5cm、2.0cm、1.5 cm的肿块。肿块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无痛,活动性差,与皮肤无粘连。双侧腋下、锁骨上或锁骨下均未发现肿大淋巴结。
▌ 辅助检查:
CT显示右肺上叶恶性肿瘤的典型征象,双侧肋骨、肩胛骨、胸骨体、胸腰椎和右胸部转移瘤。
图2.CT:右肺上叶恶性肿瘤(白色箭头)。
乳房X线检查显示右乳右上象限一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边缘粗糙,皮下悬韧带增生和增厚。
图3.乳腺X线检查:右乳右上象限不规则肿块(白色箭头),伴大量皮下悬韧带增生增厚。
乳房超声检查显示右乳右上象限2-3个占位性病变,低回声,椭圆形,较大肿块约14 mm × 10 mm,纵横比
图4.超声检查:右乳低回声肿块,随后被分期为IVb。
对右乳最大肿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提示:浸润性癌,雌激素受体(ER):7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GATA3:±,孕激素受体(PR)和大体囊性病液体蛋白-15 (GCDFP-15):阴性。根据这些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伴右肺和骨转移。
该患者随后在其他医院接受了乳腺癌综合治疗(具体不详),但未见任何疗效。这是为何?下一步又该怎么做?
为了更好地确定乳腺肿瘤的起源,患者再次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该肿瘤强表达肺癌相关标志物,如甲状腺转录因子-1 (TTF-1)、Napsin A和细胞角蛋白7 (CK7)。这些结果表明,在乳腺中发现的肿瘤实际上是转移瘤。
图5.乳腺病变的免疫组化;a、b:TTF-1阳性(×200)
图6.乳腺病变的免疫组化;c,d:napsin A阳性(×200)
图7.乳腺病变的免疫组化;e,f:CK7(阳性×200)
总体来看,该患者病程很长,在就诊前3年就已首次发现乳房肿块。但肿块在首次发现后变化很小,患者因此忽略了蛰伏体内的“危险”,错过了及早诊治的时机。
且在该病例中,乳腺肿块是肿瘤的首发征象,患者并未出现呼吸道症状。由此首次免疫组化检查仅限于乳腺癌相关标志物;未检测用于评估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然而,乳腺癌综合治疗效果欠佳提示了不同诊断的可能性,额外的免疫组化证实该乳腺肿瘤实为转移癌。遗憾的是,患者并未返院进一步诊治,目前情况未明。
二原发性vs转移性,三方线索巧鉴别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肺和骨转移,乳腺外恶性肿瘤转移到乳腺的情况却十分罕见。目前,只有少量报告描述了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淋巴瘤和直肠癌) 向乳腺的转移。发生乳腺转移的患者通常病变广泛,预后不良。
该病例提示我们,在诊断乳腺肿瘤时还应考虑肺癌转移的可能性,尤其是同时累及肺部的患者。当患者存在不同部位的多发病灶时,正确诊断原发或转移性乳腺肿瘤,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三方面来讨论如何鉴别乳腺原发或转移性病变:1、临床表现乳腺肿块、疼痛和乳头溢液是原发性乳腺癌的典型症状。转移性乳腺肿瘤则通常表现为可触及、快速生长、质硬、无痛、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值得注意的是,皮肤改变和乳头溢液在转移性乳腺肿瘤中极为罕见。2、影像学检查乳腺X线检查转移性乳腺肿瘤的特征是致密、圆形和微分叶肿块,边界可能是光滑的;而原发性乳腺癌的特征则是结构破坏、毛刺状边界和钙化。乳腺超声检查肺癌转移性乳腺肿瘤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边缘不清,无钙化。乳腺磁共振成像大多数转移灶在T加权序列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序列上呈中等信号,使用造影剂可观察到即时和均匀的增强。CT/PET-CT可用于定位原发和转移性肿瘤,这些病变在CT上典型表现为增强后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虽然PET-CT可以发现罕见/无症状的转移,但并不能区分转移性病变和原发性癌症。总的来说,在不查阅病史的情况下很难仅通过影像学检查区分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病变。因此,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通常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3、病理学检查TTF-1在70% - 80%的肺小细胞癌和腺癌中表达,但在其他类型的肺癌中不表达。TTF-1已被用作确定肺癌转移性肿块起源的标志物。80%-90%的肺腺癌中可检测到Napsin A表达,但在乳腺癌中通常为阴性,使其成为肺腺癌诊断的良好替代生物标志物。CK7在肺转移癌和甲状腺癌中均有表达,可用于鉴别转移病灶的来源。80%的乳腺癌表达ER, 60%的乳腺癌表达PR,而45%-53%的乳腺癌表达GCDFP-15。GATA3在乳腺癌的大多数肺和尿路癌转移灶中呈阳性。遗憾的是,在确定转移性肿瘤的起源方面,没有任何一种标志物能达到100%的特异性或敏感性,因此须结合多种指标综合分析诊断。综上,TTF-1、napsin A和CK7被认为是有效的肺腺癌标志物;而ER、PR、HER2和GATA3通常用于识别乳腺癌。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