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崇信县的乡村田野间,一股清新之风正悄然兴起。曾几何时,这里的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让无数家庭不堪重负。而如今,“低彩礼”“简婚宴”等文明新风逐渐成为主流。这场由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移风易俗变革,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更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
在崇信县的乡村田野间,一股清新之风正悄然兴起。曾几何时,这里的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让无数家庭不堪重负。而如今,“低彩礼”“简婚宴”等文明新风逐渐成为主流。这场由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移风易俗变革,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更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绚丽绽放。
健全机制破除“枷锁”
“彩礼越高越有面子?这种观念早就该打破了!”木林乡崖窑村党支部书记王志锋站在村口的移风易俗宣传栏前感慨道。过去,当地彩礼动辄十几万元,婚礼仪式攀比成风,甚至出现因婚返贫的现象。为此,崇信县以“破冰”之姿,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治理体系,形成“制度约束+群众自治”的双轮驱动模式。
在县级层面,崇信县出台《抵制高价彩礼办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彩礼“限高”标准,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整治婚介市场乱象,打击哄抬彩礼行为。乡级层面,创新推出“5324”模式——以“五治融合”定规矩、“三支队伍”抓实践、“两类人群”树标杆、“四项机制”管长远,推动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村级层面,全县79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彩礼金额、宴席规模等纳入硬性规定,村民办事需提前向理事会报备,接受全程监督。
“以前村里办婚礼,光酒席花费少说也得3-5万元,现在按村规办,省心又省钱!”木林乡桃花岭村村民张明军说。通过“民事直说”“积分超市”等自治平台,群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文明新规深入人心。
“关键少数”带头示范引领
崇信县将党员干部、乡贤能人作为突破口,要求他们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带头践行新风。木林乡崖窑村农民党员王粉琴便是典型代表。2024年,她的女儿结婚时,男方送来6万元彩礼,王粉琴却分文未留,全部返还给新婚夫妇:“孩子们刚成家,压力大我们做父母的只盼他们幸福!”这一举动在村里引发热议,成为村民效仿的榜样。
党员干部的示范效应辐射全县。木林乡桃花岭村老党员梁文华在母亲丧事中简化流程,不请乐队、不摆宴席,用朴素仪式寄托哀思,起初遭亲戚质疑,但最终以行动赢得理解,带动全村丧事简办。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才有信心跟!”崇信县纪委监委副书记刘茂盛介绍,通过事前备案、事中监督、事后报告制度,全县5600余名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违规操办婚丧事宜的现象基本杜绝。
群众参与共树新风尚
“彩礼降了,人情味却浓了!”锦屏镇冉李村村民老李头原本担心少收彩礼会“丢面子”,但在红白理事会成员张明军的劝说下,他最终将女儿的彩礼控制在5万元以内,婚礼简办后反而收获邻里赞誉。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崇信县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引导。
“婚姻不是买卖,幸福才是根本!”去年5月,城市社区鞫溪社区举办“抵制高额彩礼”文明实践活动,一位阿姨分享儿子“低彩礼、重感情”的婚姻经历,引发居民共鸣。县上组建基层宣讲队、文艺小分队,编排《彩礼风波》《移风易俗好处多》等节目,用方言小品、春官说诗等接地气的方式传播新风。
不仅如此,崇信县连续五年举办“情定华夏古槐王”集体婚礼,39对新人以集体宣誓、共植“同心树”等方式践行简约婚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好婆婆”“文明家庭”评选,用身边榜样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移风易俗是一场持久战,需久久为功。”崇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副主任卫龙表示,接下来县上将持续深化“五治融合”治理模式,大力推广“文明诚信积分”“婚介协会监管”等创新机制,让文明新俗扎根乡土,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编审:崇信县融媒体中心/景彦博
审核:崇信县融媒体中心/张虎平 戴鹏飞
来源:文化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