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底层人的呼声与生计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22:48 4

摘要:乐观的伊朗人表示,他们会像地毯上的线头,越压越紧(美国打压)。然而,实际情况是,美国与伊朗更像是彼此拉黑了40年,美元与里亚尔汇率从 2016 年的 1:4.3 万升至 2024 年的 1:43 万,很多伊朗人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也是为什么说到伊朗的时

乐观的伊朗人表示,他们会像地毯上的线头,越压越紧(美国打压)。然而,实际情况是,美国与伊朗更像是彼此拉黑了40年,美元与里亚尔汇率从 2016 年的 1:4.3 万升至 2024 年的 1:43 万,很多伊朗人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也是为什么说到伊朗的时候,少不了美国,伊朗人的生活日常,也被迫围绕着西方展开。

其实,在很多方面,伊朗的意识形态与西方是对立的, 以养狗为例,伊朗文化就认为狗象征着西方堕落的文化,寓意不干净、不道德,因此,伊朗禁止养狗,此外,伊朗对饮酒也是这个态度。

伊朗人在外面不仅受美国人的欺负,而且现在还要受以色列人的欺负,加上经济不景气,为了把怨气释放出来,那么飙车似乎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伊朗人开车比较刚猛是出了名的,仿佛刹车焊死了似的。对于伊朗男性而言,还有一个发泄怨气的方式——家暴。

伊朗对西方其实是“又爱又恨”,面对伊朗的互联网防火墙, 伊朗人也学会了“翻墙”,他们喜欢偷偷用翻墙工具(如VPN)下载西方电影,或者是上传几张露点泳装照。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便是引进的节目,在伊朗播放也会被剪辑的面目全非,比如,出现亲热镜头,直接来个超大号“黑抹布”马赛克,很多时候,情节连贯性、趣味性都会大打折扣。

再比如,在伊朗,很多人白天上大街高喊口号反美,到了晚上却想尽一切办法能与欧美沾边,比如,甚至称呼美元为“绿色救星”,比特币甚至比本地货币还保值。

这种“白天压抑,夜晚狂欢”的两面性已经融入到伊朗人的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在斋月期间,白天很肃静,晚上烟火气才真正开始。隐忍的一天,终于可以在睡前好好释放一下,这就是伊朗人现在的精神状态。

当然,这种黑白颠倒的作息,也让伊朗人有了“猫头鹰”的外号,他们的早餐一般是11点,午餐是15点,晚餐一般是23点后,难怪,这里是波斯猫的产地。

就像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一样,伊朗的社会也有白市和黑市(鬼市),外贸受限不要紧,黑市有高仿名牌,货币贬值怎么办?那就在黑市用美元和黄金交易……

表面上恨西方, 但是又不是恨之入骨,还有喜欢的成分;虽然被“围剿”制裁,伊朗人仿佛有着两面性,灭不了对方,索性成为对方。

想在伊朗吃个肯德基或者麦当劳很不容易,不过这里有平行替代品牌“马当劳”,供应着山寨版的汉堡、薯条之类,一份汉堡+薯条+可乐,大概要超过100万里亚尔,约170人民币(汇率1:5829),比国内物价高出几倍。

失业率暴涨,物价飞升,货币贬值多重压力下, 很多伊朗人为了养家糊口,选择在边境地区走私燃油,在边境墙上就有被吊起来的走私犯。

严格的管控之下, 普通人为了生活,变得善于“伪装”,比如,在伊朗,看到一个卖香水的摊子,其实香水瓶只是摆设,大概率摊主的主业是做美甲生意。

在伊朗,女性要带头巾,虽说戴头巾是信仰,但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认为,它只不过是贫穷的掩饰。

因为饱受制裁和汇率波动,伊朗人的生活也跟着上下波动。一张大饼的价格可能从过去的不到2角人民币涨到现在的1.5元人民币,汽油价格也从每升不到6角涨到约3元人民币。

一日三餐顿顿有肉对于伊朗普通人而言不现实,就连中产阶级也已经开始缩衣节食、减少应酬等方式度日了,穷人一日三餐主要是米饭和馕,逢节日可能会有用羊肉末做成的烤肉。有些家庭是一日两餐的,用省下来的钱给孩子缴学费、买二手教材。

十二岁男孩已经陪着老奶奶出摊了,这不算啥,学龄儿童书包里可能还有捡来的空瓶子,放学后会学擦车,擦10辆车,家长会奖励一颗鸡蛋,这已经是不错的奖励了,没办法,谁让伊朗正遭受制裁呢。

在德黑兰街头,当红绿灯变红时,一群孩子像从地下钻出来似的,跑到汽车前胡乱擦拭,期待能碰到好心人施舍“擦窗费”,这是他们的伙食费。

当然,还有一些从叙利亚逃荒来的难民,有些在建筑工地当童工,每天搬砖12小时,管2顿饭,工资3万里亚尔,相当于5块钱。

伊朗人确实经济出现了问题,但是他们跟东方大国一样,特别好面子,哪怕是穷的揭不开锅,也不想让邻居看不起,用东方大国的一句话总结就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所以,他们普遍喜欢吃超甜的食物,用他们自己的话讲,这是用甜食来对冲生活的苦。

花木兰来到伊朗无法生存的,因为这里男女有别都被安排的妥妥的,地铁有专门的女性车厢,就连购物中心的男女通道都是分开的,并且没有女性售货员或服务员。

在伊朗就连敲门都有讲究,通过分辨敲两声还是敲三声来区分来访客人性别,如果是男人敲门的话,家里女人是不能去开门的,女人是男人养在深闺的财产。

伊朗当地宗教法庭认为丈夫有权管教自己的妻子,所以,在伊朗,家庭暴力女性多半投诉无门。

刚来伊朗,很多人可能都会惊讶于伊朗女性的精致美感,但是,见的人多了,会发现,伊朗女人的美有点“同质化”,大家大同小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削鼻手术跟剪头发似的普遍。

伊朗是全世界整容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很多女性不顾传统审美观,选择将高鼻梁削平,她们以此向传统抗议。

头发被严严实实的裹着,无法通过发型与颜色彰显个性, 伊朗人并没有就此妥协,除了整鼻子,她们没有放过眼睛,毕竟眼睛才是心灵的窗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伊朗女性大概率是全世界最善于大搞特搞“眼妆工程”的一群人。

在伊朗高等教育领域,有个奇葩现象,核物理专业竟然70%都是女性,即便如此,有些被美国招安,有些被以色列和谐了。

一位从东方大国远嫁给伊朗富二代的媳妇曾分享过自己在伊朗的感受,这里的女性像盖着黑布的瓷器或者是花瓶,精美却没有温度,看似精彩实则成为摆设。

伊朗表面上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和教育,但是,实际运作过程中,僧多粥少,自然也就形成了“熟人经济”,伊朗人更生不起病。

急性子在伊朗大概率要吃大亏,因为在伊朗办事,人家是典型的慢性子,属于那种“被锁死的慢”,而且很多事情网上无法办理,只能是四处奔波,到处盖章,相信来伊朗创业的人多半会有这种类似的经历。

德黑兰房价高达每平米5000元,当然这只是均价,伊朗房价差异很大,有2-3千一平的,更有六七万一平的,30岁前买房近乎神话,伊朗有更多的房奴与蜗居。

波斯地毯在全世界知名度可不小,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地的地毯生意要上交60%的“shengzhan税”,不是6%,是后边再加个零。

没想到吧,神权国家竟然也这么世俗化。

伊朗消息闭塞,包括一些学校几乎无法与国际社会保持同步,也因此,一些伊朗学生乃至学界存在对东方大国的误解和偏见。

比如,在伊朗也曾发生过匪夷所思的事情,突然间,国际生住宿费从每学期200元涨至 1000 元,关键是只针对来自东方大国的留学生,他们认为东方大国太有钱。

伊朗社会其实很崇洋的,无奈钱包不允许,只能退而求其次,比如,奇瑞QQ在国内大概率没啥回头率,但是在伊朗平民心目中,现在成了“德黑兰版奔驰”。

提到吃,不得不说,整个伊朗的菜单上的所有菜名汇总在一起,估计还没有东方大国随便一个沙县小吃店里的菜品选择多,米饭+烤肉+馕,是几千来来伊朗饮食永远不变的老三样,除了饮食,伊朗社会似乎也没有太大变化。

不过,即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 在伊朗,仍有一些温暖与曙光在闪亮。

比如,设拉子街头的烤饼老人每天自发的会多烤几个馕,免费送给流浪儿。

有志愿者每天会把捐赠渠道来的衣服投放在特定场所,供流浪人员选用……

如果非要我用一句话概括伊朗普通人过着怎样的生活,那我只能举个例子:伊朗人的生活就像一盘大杂烩,酸甜苦辣咸啥味道都有,自解其中味。

伊朗, 更像一位饱读诗书、历经沧桑的雕像,在夕阳下,独自回忆着自己的过往,他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着有缘人来听他诉说,只是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也不知道是否还有人愿意聆听,独留他在风中凌乱……

来源:文化酷旅与酷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