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3年,张克莎不顾家人反对,固执地选择变性为女人,自这以后她就如同台上的“小丑”一般,成为人人取笑的对象。
文字/编辑:爆爆
“台湾宫雪花”、“亚洲第一美人”
这是我国首位变性人张克莎在变性后,参加台湾小姐选美比赛中被赞誉的标签。
1983年,张克莎不顾家人反对,固执地选择变性为女人,自这以后她就如同台上的“小丑”一般,成为人人取笑的对象。
“不男不女”的标签伴随了她半生,为了躲避这些刺耳的言语,21岁的她隐瞒着自己变性人的身份,果断地嫁给了54岁的香港富商。
婚姻的整整20年里,她活得战战兢兢,生怕被揭露后再一次被拽回深渊。
即便这期间有人利用她的“特殊身份”勒索时,她依旧不敢奋起反抗,前前后后给了对方30万港币。
那么当初的张克莎为何要选择变性,后来的她又过得如何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这事说出去都丢人现眼”
1982年冬天,张克莎和家人提起关于变性手术的想法,没等她把话说完,母亲就噌地一下站起来。
一向温和的父亲,这一次也怒了,他尝试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张克莎打消这个想法。
变性这个在国内还没有过临床经验的,危险性谁也说不准,更何况这事说出去,男的看不起你,女的不承认你是女的。
到头来只会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为了一时的冲动,而毁了自己的一生,值得吗?
这个问题张克莎想了很久,但在三个月后,她依旧坚定地选择变性。
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已经想到了所有的后果,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不后悔,因为这一天她等了实在太久了。
其实从张克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有性别认同障碍症,只是当时大家对这种疾病没有概念。
当时张克莎长相清秀,因为是家中的老七,她都是捡自己姐姐的衣服穿,导致很多邻居以为他们家又生了个小女儿。
每次别人问的时候,张克莎的保姆就喜欢开玩笑地说:
“大人包饺子他总是偷面玩,被父亲发现后就把面藏在裤子里,就由女孩变成男孩了。”
也是因为这句话让张克莎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性别认同,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女孩,只是老天给她搞错了身体。
从这之后,张克莎留起小辫子,玩起了绣花、跳绳,扎在女孩堆里,还小的时候没人注意到她的这些喜好。
随着年龄越大,青春期的男生都在发育,唯独她依旧一脸秀气,举手投足都和女生一般。
那时人人都喊她“娘娘腔”,女孩们慢慢远离她,男孩嘲笑她不够阳刚
之气。
一直到高中张克莎没了朋友,反而成了被排挤的对象,无数的嘲讽声之下,让她承受很多的压力,身体也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高中没念完,张克莎就退学回家休养了,两年时间里她将自己封闭起来,她不理解自己明明就是个女生,为什么却有男生的特征?
这期间,她尝试用很多种办法让别人认同她是个女生,比如留长发、穿女性的衣物、涂口红等。
在还没有接触变性的时候,张克莎打算就这样“伪装”一辈子。
直到1979年,她看报发现国外有变性的手术案例,从未听过的词汇让她眼前一亮。
几个月后,封闭多时的张克莎提出当兵的想法,父母听到后乐开了花,以为儿子想开了,放下手头的工作就帮她跑上跑下地申请各种手续。
实际上张克莎愿意褪去女装,剪去自己的秀发,不是因为想通了,而是听说到广州军区医院当兵,有机会做变性手术。
当年12月,张克莎穿上了军装踏入了军旅生涯,而与无数男生集体的生活,让她格外的不适。
她做不到和他们一起洗澡,当着他们的面换衣服,扭扭捏捏的模样让她在部队之中也像个异类一样。
为了拿到变性手术的机会,她忍耐着所有的不适感,每次难受时,她都会偷偷让护士给她打雌性激素。
看着身体一点点的变化,她对变性后的生活更加期待了。
1982年张克莎退伍,此时的她坦然地穿起女装,戴着一顶大波浪长发,踩着高跟鞋回了家。
这一次她以女性的身份示人,直到一年后她才争取到变性手术的机会。
由于这是中国第一个变性人手术,所以全程除了张克莎的亲人之外,没人知道她做了这个手术。
经历了几场的手术后,张克莎明显地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变化,这一次她似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女人。
除了不能生育,她和正常的女人没有区别,她一样有恋爱结婚的权利。
但她做出变性的选择后,和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兄弟姐妹们嫌他丢人,对外都不愿提及她,而父母更是恨铁不成钢,心中是又气又无奈。
因为变性她失去了很多东西,也得到了真正想要的,而接下来她遇到的两个男人,也给了她种种的一击。
张克莎变性的消息被有心人刻意散播出去后,她成为当地的名人,无论她出现在哪里,大家都抱着一种“变性人是怎样”的好奇心去围观她。
导致她工作丢了一份又一份,好奇之余更多的是嘲笑之声。
“好端端的一个男娃,想不开弄得不男不女的,可惜了”
在这期间,陈平是唯一一个不用这种眼光看待她的人,长此以往的相处,两人很快就相恋了。
只是那个年代大家表达爱情的方式都十分含蓄,还没等两人正式在一起,街坊邻居就传起了他们陈平和“人妖”谈恋爱的流言。
当这些声音传到陈平父母耳中时,他们什么都不愿意儿子和这样的女人交往,张克莎无法生育,陈平和她在一起也就是要让他们陈家断子绝孙。
一边是自己的挚爱,一边是扬言要与他断绝关系的父母,陈平陷入两难的境地。
而张克莎也明白,这个问题几乎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她干脆地斩断了两人的联系。
以往,张克莎以为自己做了变性手术,大家就会接受她是女子的身份,可铺天盖地的谩骂声,也让她不愿再袒露自己的心扉。
这一次她选择了逃避,逃到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以女人的身份进入了东莞的一家工厂。
在这里她认识了第二个改变她人生的男人,他是工厂的老板赵先生,当时他对张克莎一见钟情,几次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只不过两人的年龄之差,让张克莎百般嫌弃,她才21岁,对方就已经快赶上她父亲的年龄。
可当她知道赵先生是香港人时,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跟着他逃离。
初恋的伤害和陌生人甚至是亲人的恶语相向,让她不愿面对,或许逃得越远,就不会有人知道她变性人的身份。
在赵先生最后一次向她示爱的时候,张克莎答应了,只留下一个带她去香港的长居的条件。
1984年,张克莎和赵先生一同前往香港领证,这一次张克莎没有询问父母,而是在生米煮成熟饭后,才通知了他们。
或许是失望透顶了,又或许是默认了她的选择,父母没有指责她,而是让她在香港照顾好自己。
婚后,张克莎和赵先生没有爱情,但她也知道丈夫待她的好,所以这些年来他们一直相敬如宾。
而张克莎一直内疚的是,没有坦诚地说出自己是变性人的事实,她害怕丈夫知道了真相,她又会经历一次被“抛弃”。
相处的20年里,她甚至连吃药都是偷偷背着丈夫,生怕他发现了端倪,这种战战兢兢的日子,也折腾得她难以喘息。
在香港这里,她不仅骗过了丈夫,还骗过了身边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她过往的经历,大家都将她当作一个普通的女人。
这样的现状是她无比享受的,可一直到1995年,一个老乡的出现险些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
对方以揭露她曾经做过变性手术为要挟,要求张克莎给他一笔封口费。
可人终归是贪婪的,一旦让对方得逞,只会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得寸进尺,短短一年时间里,张克莎前前后后搭进去了30万港币。
最终忍无可忍的她,以工作需求为由逃去了台湾,彻底摆脱了束缚,张克莎不用再小心翼翼。
在台湾的几年里,张克莎只有长假的时候才会回去香港,而丈夫的身体也在这段时间一日比一日差。
张克莎每次说留下照顾他的时候,丈夫都让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保姆照顾着就够了。
一直到2002年,丈夫病情恶化,张克莎知道是时候该要坦白了,可丈夫并没有等到她亲口说出真相的那一天,就撒手人寰了。
丈夫的突然离世,让这个秘密戛然而止,反而成了张克莎人生中的一个遗憾,她甚至内疚这些年瞒着他。
但张克莎没想到,其实这个所谓的“秘密”,丈夫早就已经知道了,只不过在等她主动开口说,如果她不愿意说,那他也不打算拆穿。
这是张克莎在收拾丈夫遗物时,在他的柜子中看到的一张报纸才知道的。
那张报纸上正是她当年变性传遍大街小巷的消息。
张克莎抱着丈夫的遗物号啕大哭,也是在这一刻她也想通了,与其遮遮掩掩地活着,不如大大方方地告诉世人。
相隔多年,张克莎第一次决定返回家乡长居,并打算将她这大半辈子的经历都汇集成书。
这本叫《女人梦》的书籍一经出版后,张克莎收到了全国各地无数人的来信,与二十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收到更多的是祝福和敬佩。
后来的张克莎,大大方方地追爱,虽然没有生儿育女的能力,但她也不想白来一遭,遇到喜欢的那就勇敢地说出来。
2005年,她嫁给了比自己年长24岁的外国人,并跟随着她去往了对方的国家居住。
如今的她已经五十岁,褪去了曾经的自卑,可以自信地向所有人诉说着自己的过去。
现在,她偶尔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在国外的生活。
而她身上的故事,也依旧激励着很多人,尤其是她骨子里的这份勇气和坚韧,鼓励了很多的人。
让那些与她一样曾陷入黑暗中的人,找到了站起来的力量,她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无数与她一样遭遇的人前行。
百度百科:《张克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5%85%8B%E8%8E%8E/3423334?fr=ge_ala
人民网:《中国首个变性人出自传:让一切大白天下》
北方网:《走近中国第一变性人——张克莎》
来源:爱笑的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