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活动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博物馆、市文物研究院联合承办,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通过“绎古今・文物新生”“聚青年・共构新篇”“全民享・共融共生”三大篇章、多项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展现博物馆在新时代的创新实践与文化担当。来自菏泽市各县区的文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云华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更是文化创新的引领者。5月18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菏泽主会场活动在菏泽市博物馆举行。
本次活动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博物馆、市文物研究院联合承办,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通过“绎古今・文物新生”“聚青年・共构新篇”“全民享・共融共生”三大篇章、多项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展现博物馆在新时代的创新实践与文化担当。来自菏泽市各县区的文旅部门、文博单位、非遗传承人及众多市民和文博爱好者参与活动。
“不是技术替代人文,是让文物的心跳被听见。”开幕式上,通过数字化成果展示与动画短片,生动呈现了科技如何为文物注入新生命,以当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数字化形式推介菏泽文物资源。舞蹈《沉船遗珍》以从菏泽发掘出土的元代古沉船为主题,以舞蹈艺术展现沉船文物在时代变迁中躲过战火侵袭,走过沉寂岁月最终被后人惊喜发掘从而重见天日的故事。鲁锦走秀节目中,模特们身着非遗鲁锦服饰,向观众展现非遗鲁锦技艺与时尚潮流碰撞而形成的服饰之美,为鲁锦走入大众日常生活呈现出更多可能性。
不是博物馆教青年,是青年定义博物馆。”青年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童声合唱《值得》,传递青少年对文化传承的热忱;舞蹈《俑・新生》,通过汉代陶俑的灵动舞姿,再现古代生活的烟火气,更向社会展现着青年人在文化传承中的思考与创造力;汉服秀《华服雅礼・千年风韵》,不仅展示了历代汉服形制,更结合传统礼仪教学,邀请观众现场互动学习,沉浸式体验中华礼仪之美。
“不是文物的陈列展柜,是城市的会客厅。”在会场东侧和南侧,非遗展销区、特色文创区、研学体验区、菏泽精品文物展示区、“陶片春秋”文物知识科普区等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体验。非遗展销区汇集曹州木版年画、吴氏制香、曹州堆绣、剪纸、砖塑、东明粮画、曹县江米人、曹州泥偶等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演示并指导观众体验制作;文创区则展出以菏泽文物为灵感的文具、饰品等,展现“文化+创意”的无限可能;研学体验区、文物知识科普区,观众可亲手拓印、制作漆扇、触摸陶片标本等,零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同时,市博物馆一楼大厅内开展的公益文物鉴定活动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排队等候,活动特邀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专家,为藏友们进行公益鉴定咨询服务。
此次活动还通过抖音话题“#菏泽文博大家说”发起短视频挑战赛,鼓励市民分享“我心中的博物馆”。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
活动现场,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菏泽以“科技赋能、青年参与、全民共享”为核心,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既有沉浸式的文物演绎,也有青年力量的注入,更有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期待通过这些多元化的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陈列馆,更是城市的文化会客厅、创意的源泉,从而激发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热情。
来源:牡丹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