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 感知大甘肃 5·18国际博物馆日甘肃主会场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09:22 2

摘要:中国甘肃网5月19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 2025年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如期而至。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协会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系列配套活动启动仪式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与此同时,兰州市博

观众在省博体验刺绣技艺

中国甘肃网5月1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2025年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如期而至。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协会承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系列配套活动启动仪式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与此同时,兰州市博物馆以及多家文博单位互联互动,推出数字展览、文创市集等若干项活动,全面展现博物馆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探索。

聚焦“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无论是博物馆的现在还是未来,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都赋予了新生态和新内涵,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上午9:30,“5·18国际博物馆日”甘肃简牍博物馆主会场启动仪式拉开帷幕。主会场活动一开始,甘肃简牍博物馆宣传片就像诠释“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的脚本,不仅再现了“简牍之乡”一路发展的历程中的变与不变,还融入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与突破。开场节目《龙鼓舞》就像展望未来的引擎,在铿锵的气势中,为博物馆未来更好地发展助阵,助威。

启动仪式上,兰州大学与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青年汉学家研学计划共同成立了“兰州大学国际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并进行了授牌及授旗。

在博物馆中见证二十年来甘肃秦文化考古工作的丰硕果实,这就是国际博物馆日的重头展览——“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以下简称秦文化成果特展)给出的答案。

由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礼县博物馆、甘谷县博物馆、清水县博物馆五家单位举办的大型考古成果专题展览集中展示了二十年来甘肃秦文化考古工作的丰硕果实。展览分“西迁陇右 起于戎狄”“西垂创业 世为周陪”“崛起关陇 继周伐戎”“兼收并蓄 和而不同”“秦并天下 归于一统”5个单元,集合226组(693件)文物,以考古文物为线索,展示秦人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诗,呈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伟大历史进程。

值得推崇的是,看完秦文化成果特展,再来体验一次3D版的《隐秘的秦陵》穿越式游览,提前进入博物馆的未来世界,惬意感十足。融合了LBE大空间(基于特定物理场地,结合VR/AR/MR等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的娱乐业态)与3D技术的秦陵解密场《隐秘的秦陵》。该版本自2024年6月正式亮相于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来,凭借极限逼真的场景设计、精美绝伦的新颖画风、科技感十足的独特体验,让观众“走入”展览,实现穿越式观展。

青春力量重塑博物馆未来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博物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技术的革新、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都在重塑博物馆的未来。而在这场变革中,青春力量正成为推动博物馆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从数字化展览到文创开发,从沉浸式体验到深层次体验,年轻一代正在以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焕发新的生机。

18日当天,除了丰富多彩的展览,鉴宝等活动,最抢眼的莫过于各个市县博物馆的文创档口和来自各个非遗馆和民间的文创市集。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由青春力量打头阵的文创市集。云锦发夹、云锦头饰、珐琅胸针,独一无二的色彩,精美绝伦的图案配以匠心之作,愣是让传统文化开出了“花”,让年轻人沉浸其中,加入到传承非遗的队伍中来。小年轻冯飞龙就是云锦手作的创作者,在他左右的都是些小年轻,陶瓷文创、鲜花盆景,既养眼又有文化底蕴。

兰州博物馆内的文创市集也是分外吸睛。方寸大小的古籍残片在小年轻的手中获得新生后,仔细修复后的残片带着历史记忆和温度镶嵌在相框内,瞬间有了与历史对话的灵感。

下午,兰州市博物馆还邀请了权威文物鉴定专家,对市民收藏的文物进行公益鉴定。期间,专家不仅对藏品进行真伪鉴定与价值评估,还耐心讲解文物鉴赏知识,普及文物保护理念,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宏梅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