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天过程中,李振星发现员工对事故案例印象不深、触动不大,因此把提升警示教育效果作为主攻方向,多次到队组与员工拉家常,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收集诸多反馈意见。他牵头组织编制了 《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系列手册》,全面筛选行业内以及本矿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以简单精炼
在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纵横交错的巷道深处,在机器轰鸣的作业现场,总有一个身影行色匆匆。他数年如一日坚守,将安全的种子播撒在煤海深处;以创新的智慧和热忱的服务,为矿工兄弟筑起安全防线。他就是该矿副总工程师兼安监处副处长李振星,一名将“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镌刻于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的安全生产守护者。
李振星先后担任综采安装队、综掘二队技术主管,调度室副主任,运输科科长等职务,曾荣获山西省“安康杯”竞赛安全标兵,多次获评集团劳动模范、安全监管先进工作者、改革创新标兵、安全生产标兵,并被五阳煤矿授予2024年度安全生产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谈笑间找“工作”
自从事安全监察工作以来,李振星养成了一个习惯——到队组、现场兜兜转转,与一线员工聊一聊、谈一谈,看似平常、微不足道,却让他受益匪浅。
聊天过程中,李振星发现员工对事故案例印象不深、触动不大,因此把提升警示教育效果作为主攻方向,多次到队组与员工拉家常,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收集诸多反馈意见。他牵头组织编制了 《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系列手册》,全面筛选行业内以及本矿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以简单精炼的语言进行案例分析,并结合本矿现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警示。由于手册只有巴掌大小,解析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简单易懂,达到了让员工看明白、想明白、干明白的效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安全口袋书”。
李振星牵头组织制作了 《警钟》系列警示教育片,选取本矿曾经发生过的“三违”及事故案例,通过还原现场、分析深层次原因、明确防范措施,制作成视频短片,利用安全培训等组织全员学习,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警示教育更直接、更有效。通过系列举措,警示教育效果显著提升。
为解决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枯燥乏味的难题,李振星提议建立“VR体验室”,并把VR体验列入月度培训计划,分批分期组织员工沉浸式感受事故发生过程,了解原因,掌握预防措施,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防范能力。
盯现场解难题
李振星深知,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他紧盯现场安全管理,从细微处找问题,从制度管理上堵漏洞,不断补强安全短板,提升现场安全生产水平。
在提升岗位人员风险辨识能力上,李振星聚焦各级管理人员职能作用发挥,推行 “岗位风险查询提醒机制”,通过管理人员下井携带“岗位风险查询提醒卡”,现场检查询问岗位人员岗位风险辨识情况,对风险辨识不到位的及时提醒,推动安全责任落实落细。
在岗位标准规范方面,李振星牵头组织开展 “非专职岗位零工作业标准”创建工作,通过与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人技师和技术人员研究探讨,进一步规范完善现场操作的完整性、程序性、安全性,从作业程序、变化预知、应急处置、安全站位等方面收集整理非专职岗位的项目及标准,修订完善导链使用、综采工作面电缆看护等10个非专职岗位的作业标准,在全矿推广运用,确保零工岗位操作高效安全。
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方面,李振星坚持守正创新,将制约矿井安全发展的现场问题、隐患难题、管理短板作为攻关课题,先后推行安全管理体系数字化平台、VR安全教育培训平台、“万安保安”综合型安全管理模式等30余项管理创新,推动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时段的安全管理新格局。其中,“实时+精准+移动”三位一体管理管控机制获集团2024年安全管理创新一等奖。
变化中找“服务”
在安全管理方面,李振星变“管理型监管”为“服务型监管”,紧盯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情况,以变应变,及时跟进,让安全监管更加人性化、高效化。
针对矿井高瓦斯高地应力安全管理难题,李振星在业务部门实施高瓦斯高地应力区域地质、瓦斯、顶板“三位一体”治理措施后,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服务沟通,主动跟进服务,完善安全监察机制,循环改进、持续提升,通过总结、分析、研判,逐步优化允许掘进距离等监察作业标准,配套建立“三位一体”监察机制,运用规范流程、精控标准、联合确认、倒查落实等监察手段,跟踪监察“三位一体”治理各环节落实情况,有效保障了高瓦斯高地应力区域巷道安全高效掘进。
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李振星牵头组织各业务部门开展“减人提效、创优环境、提升治理保安全”项目攻坚,在集团率先建立视频反“三违”中心,24小时实时监察岗位人员作业行为,参与解决危险作业区域电子围栏安设、夜班瘦身实行“五个”停止、“三违”及职业禁忌病人员入井考勤联动等项目30余项,有效提升了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监察的目的是让员工改掉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不良陋习,自觉主动远离‘三违’,做到遵章守纪、安全生产,守护好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每个家庭都平安幸福。”李振星说,“安全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我们在面对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安全生产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等突出难题时,必须迎难而上,完善安全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监督监察能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刘琴)
来源:山西青年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