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参观。展览以农民画、剪纸、香包、泥人等一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巧妙融入法治元素,通过艺术化呈现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共生共鸣。
近日
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市司法局、邳州市司法局
在邳州运河街道庙山村
开展“‘典’亮乡村 与法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非遗+普法”“游戏+学法”“定制式送法”等
沉浸式体验形式
将非遗技艺与法治宣传有机融合
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非遗+普法”
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参观。展览以农民画、剪纸、香包、泥人等一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巧妙融入法治元素,通过艺术化呈现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共生共鸣。
非遗传承人现场用传统花鸟画技法创作“民法典主题作品”,以水墨丹青勾勒“财产保护”“婚姻家庭”等民生法治图景。画中枫叶象征和谐共处,喜鹊衔法条寓意送法入户……在传承人手把手指导下,群众提笔勾勒出属于自己的花鸟画,将枯燥法条转化为鲜活艺术。
这些老手艺配上法律元素,既看得懂又记得住,我的法律疑问正好借机找到了答案。
王大姐在写完一幅书画卷后,想起近日深受土地流转困扰,于是趁机询问起普法志愿者。志愿者结合民法典中涉及土地承包的法律知识,为王大姐进行了详细地解答,并留下村法律顾问的联系方式,表示后续还有疑问可以随时联系。
“游戏+学法”
法律咨询台前人头攒动,普法工作人员针对土地流转、农民工欠薪等法律问题逐一解答。
“法治百宝盒”游戏展位前也排起了队,由50个盲盒组成的“法”字中涵盖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群众选取自己的“幸运数字”并回答相应的问题,答对者可以获得法治文创礼包。村民老李晃着刚赢得的奖品说:“边玩边学,这些法律常识咱一听就懂!”
定制式送法
原来调解时还有这么多细节,今天的教学太“解渴”了!
在运河街道庙山村,王静律师为村内的“法律明白人”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民法典重点知识专题讲座,深入解读民法典中的民间借贷、土地纠纷等重点篇章,并针对“法律明白人”在日常工作里可能碰到的邻里纠纷等问题,结合具体法条与实际案例展开深度剖析,细致指导他们如何运用民法典化解矛盾。
讲座特别设置“法治赋能”环节,徐州市司法局向运河街道赠送《日常生产生活典型案例汇编》等法治书籍200余本,以量身定制的“法治工具包”为基层治理提供指引。
“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徐州市司法局深入开展普法“赶大集”·法典“零距离”、“以法护‘新’·共创和谐”劳动法治宣传、“青春法治·基层绽放”青年普法志愿者基层行等针对性普法宣传活动。同时,加大普法漫画、书法、微视频等法治文化作品的推广力度,利用普法微信、微博、户外大屏等载体开展“千媒万屏”联播,努力让民法典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