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飞流的成长史是一个从黑暗的杀手工具到重获人性温暖的救赎过程。他的成长不仅体现在武力与心智的变化中,更展露于与梅长苏、蔺晨等人的情感联结中。
文/鼎客thinker
《琅琊榜》中的飞流,是全剧人物中给予观众的最大的惊喜,他的赤子之心是阴冷诡谲的算计里最温情的亮光。
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飞流。
飞流的成长史是一个从黑暗的杀手工具到重获人性温暖的救赎过程。他的成长不仅体现在武力与心智的变化中,更展露于与梅长苏、蔺晨等人的情感联结中。
一、黑暗的童年:东瀛杀手组织的工具
飞流的身世之谜,在剧中并没有解密。
飞流自幼被东瀛的神秘组织掳走,该组织通过药物和秘术控制资质优异的幼童,强迫他们隔绝外界、修炼武功,成为冷血的杀人工具。这些孩子因药物副作用导致心智发育停滞,无法分辨善恶,仅剩杀戮本能。
组织因误杀东瀛太子而覆灭后,幸存的孩子们因缺乏生存能力几乎全部死亡。飞流因年龄最小且未参与行动,侥幸逃脱但流落街头濒临死亡。
药物和秘术带来的身心摧残及长期影响,使飞流心智停留在孩童阶段,语言能力仅能简单表达,如“不要”、“好玩”等等,但对武功的掌握却登峰造极。他的武功以阴狠诡谲著称,但修习的心法对身体负担极大,甚至可能折损寿命。
二、救赎与重生:梅长苏的拯救与情感联结
梅长苏在东瀛寻药时偶遇濒死的飞流,将其带回救治。蔺晨通过医术清除其体内毒素,但心智损伤已不可逆。梅长苏视飞流如幼弟,给予他从未体验过的关爱与庇护,飞流因此将梅长苏视为唯一依靠,以保护梅长苏为生存意义。
飞流对梅长苏的忠诚源于感激与情感依赖。他仅称梅长苏为“苏哥哥”,对其他人的亲近表现出敌意,一语不发就掀翻靠近梅长苏的人。
梅长苏的宠溺,无条件满足飞流对玩具和食物的喜好,与蔺晨的逗弄,经常陪飞流玩泼水恶作剧,共同构成了飞流的情感世界。
三、角色作用:武力护盾与人性象征
飞流的武功在剧中多次化解危机,如击退刺客、保护梅长苏免受谢玉暗算等。他的存在弥补了梅长苏失去武功的弱点,成为其复仇计划的“武力盾牌”。
因心智单纯且轻功卓绝,飞流常被梅长苏用作信使或情报收集者,是梅长苏最为信赖的情报与战术工具,比如潜入谢玉府剪断弓弦、传递密信等。他的孩童外表降低敌人戒备,成为梅长苏布局的关键一环。
飞流的单纯与赤子之心,与剧中权谋斗争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是整部剧中最完美的人性与情感的映射。他的存在以及与蔺晨的玩耍互动,极大地缓和了剧情的紧张感,也象征梅长苏内心未被权谋吞噬的柔软部分。
四、结局与余韵:隐晦的悲剧暗示
飞流因早年药物摧残和激烈武功心法的副作用,身体存在隐患。剧中虽未明确交代其结局,但《琅琊榜2》中老年萧庭生对飞流的追忆,变相阐明了飞流寿命的隐忧,暗示了飞流可能早逝。
剧组曾删除一段飞流与梅长苏、蔺晨隐居琅琊阁的温馨片段,但正剧结局中梅长苏战死北境后,飞流的去向成谜。对于未播片段与开放性解读,观众更倾向于认为他因失去精神支柱而逐渐消逝。
飞流的一生:从工具到“人”的蜕变
飞流的成长史是《琅琊榜》中一条暗线,揭示了权力斗争下个体命运的残酷与救赎的可能。他虽未能完全摆脱心智的桎梏,却在梅长苏的庇护下重获人性的温度,成为剧中“忠诚”与“纯粹”的化身。他的存在不仅推动剧情发展,更深化了作品对善恶与人性的探讨。
来源:陶都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