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杭州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打个比方就像是给一个已经上了年纪但是穿金戴银的贵妇做个全身SPA——既要让她看起来重新年轻又时髦,但是却不能把戴着的祖传翡翠项链给整丢了。你说这事儿难不难?但杭州还真就撸起袖子干起来了,还整出了一套“杭式spa套餐”。今天咱们就来唠唠,
自2023年开始,历经了足足18个月,《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2035年)》终于在今年的3月获市政府正式批复。
杭州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打个比方就像是给一个已经上了年纪但是穿金戴银的贵妇做个全身SPA——既要让她看起来重新年轻又时髦,但是却不能把戴着的祖传翡翠项链给整丢了。你说这事儿难不难?但杭州还真就撸起袖子干起来了,还整出了一套“杭式spa套餐”。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规划到底有啥门道,是咋在“美容”过程中一边涂精华液,一边给老城区针灸的。
先说说大背景,杭州现在可是不得了,GDP早就破了2万亿,常住人口也超千万,就打了鸡血似的疯狂生长,但长得太快就容易得“富贵病”:市中心的老房子像过季的时装,看着就闹心;那些老旧的工业园区厂房,比退休老干部还佛系,只占地儿不干活;更别提很多的公交场站,利用率低得连工作日的公墓都比它热闹!
恰好这时候国家说不能再继续扩建了,要回头搞城市更新,把这些老旧的居住区、商业区、工厂什么的好好收拾一下,结果一向最受宠的“老八”杭州一拍大腿:“这不就是给咱量身定制的减肥塑形美容课吗?”
于是从2023年,杭州正式启动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这活儿可不好干,既要跟国家的“2035国土空间规划”对得上暗号,又得解决自家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儿。规划团队(中规院+杭州市规划院)那帮人估计头发都薅秃了,最后整出个“四步走”战略:
先把家底摸清楚(摸清底图底账),再定个小目标(理清目标指标),接着划重点区域(划清重点片区),最后搞责任到人(分清事权责任)。听着像不像你年初立的flag?不过人家是真刀真枪干起来了。
说到摸家底,杭州这次可算把“考古精神”发挥到极致。以前搞更新就跟逛菜市场似的,哪个摊位喊得响就先整哪个,现在直接搞了个全域CT扫描。老旧小区?要管!闲置的商务楼?要管!连桥底下长草的空地都不放过,活脱脱像个处女座管家。结果一扫描发现,全市居然有400平方公里的“潜力股”区域,这面积顶得上4000个足球场,搁这儿玩现实版“黄金矿工”呢。
重点来了,杭州这次不搞零敲碎打了,直接上“片区整容套餐”。全市划了95个更新片区,这数量比你家楼下奶茶店的新品还多。比如萧山火车南站那片区,以前就是个灰头土脸的“老古董”,现在要改造成文创综合体,听说还要在运河边搞露天咖啡馆。要我说,这操作就跟给爷爷的旧中山装缝上LED灯带似的——既保留历史味道,又整得潮到风湿。
不过最绝的还是那个“双诊联动”机制。简单说就是既要按国家给的体检标准查(部体检),又要自己加戏搞特色体检(自体检)。好比你去医院体检,医生不仅量血压测血糖,还非要检查你会不会跳广场舞。结果还真查出不少问题:90年代前的老房子看着刷了新漆,里头预制板结构跟威化饼干似的脆;2000年后的小区虽然年轻,但配套设施比直男的护肤品还简陋。于是规划里就出现了魔幻场景:这边给老房子做“心脏搭桥”(结构加固),那边给新小区配“护肤套装”(完善便民设施),整个一建筑界的养生会所。
说到公共空间改造,杭州人真是把“螺蛳壳里做道场”玩出花来了。那些利用率低的公园,硬是被他们改造成网红打卡地。石德立交桥下空间改成了篮球场,听说现在年轻人宁愿在这儿挥汗如雨,也不去商场抓娃娃。更绝的是把五大公路客运站改造成TOD综合体,利用率从惨淡的11%飙升到让隔壁商场眼红。要我说,这操作堪比把老爷车改装成变形金刚——既保留老物件的情怀,又整出未来科技感。
当然啦,光会搞硬件不行,软件也得跟上。杭州这次祭出了“政策工具箱”,里头塞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招数。比如“双主体供地”,听着像婚介所的业务,其实是让政府和市场手拉手搞开发;还有“工业上楼”,愣是把厂房改造成loft办公区,让打工人能在曾经的车床旁边喝手冲咖啡。最骚的操作是搞了个CIM平台,把土地权属、项目进度这些数据统统塞进去,领导们点点鼠标就能看到哪块地又在摸鱼,比玩《模拟城市》还带劲。
不过话说回来,这规划也不是十全十美。比如30个重点片区选的都是“高富帅”地段,那些老旧小区扎堆但没啥经济价值的地方,就跟班级里不起眼的中等生似的,容易被老师遗忘。还有那个公众参与,说是要“多元共治”,结果流程设计得比高考志愿还复杂,普通老百姓想提个建议,得先学会读懂二十页的流程图。更别提资金问题,现在主要靠政府砸钱,要是哪天财政吃紧,这些更新项目怕是要像健身房年卡会员一样,办卡时雄心壮志,三个月后集体失踪。
说到可持续性,规划里倒是提了要长效管理,但具体怎么搞就跟雾里看花似的。比如适老化改造后的电梯,维护费谁来出?总不能让八十岁的王奶奶天天在业主群里@物业吧?还有那些改造后的文创园区,万一网红经济退潮,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鬼城”?这些问题现在看着是小浪花,保不齐将来就成海啸。
不过总的来说,杭州这波操作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们搞的浙工新村自主更新试点,让548户居民自掏腰包5个亿重建危旧房,这魄力堪比小区业主众筹修电梯的超级加强版。还有余杭那个高桥工业园,从亩均税收2300万的“咸鱼”翻身成预期12亿的“锦鲤”,这转型升级的速度比直播带货还快。
最后说点实在的,城市更新这事就跟过日子似的,不能光看表面光鲜。杭州现在这套组合拳打得漂亮,但真要长久见效,还得在“细水长流”上下功夫。比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别让规划变成五年不变的手机套餐;再比如真正让老百姓当家作主,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参与形式,学学菜市场大妈讨价还价的实在劲。只要把这些补丁打好,杭州这套“美容秘籍”说不定真能写成教科书,让其他城市抄作业都抄不过来。
总之啊,杭州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就像一锅老火靓汤,既有国家政策的“高汤底”,又加了本地特色的“秘制调料”,虽然火候还没到完美,但闻着香味已经让人食指大动了。接下来就看掌勺的大厨们,能不能把握住火候,别让汤熬干了,也别把锅给烧穿了。毕竟城市更新这事,既要仰望星空搞规划,也得脚踏实地通下水道,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气”嘛!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