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个新闻挺有意思——深圳一家叫核子华曦的核酸检测公司,把福建莆田四个区的卫健局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对方欠钱不还。乍一看是普通经济纠纷,可细扒下去,这事儿简直就是核酸检测行业乱象的“大型翻车现场”。
核酸检测企业告政府欠钱?背后藏着多少说不清的猫腻?
最近有个新闻挺有意思——深圳一家叫核子华曦的核酸检测公司,把福建莆田四个区的卫健局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对方欠钱不还。乍一看是普通经济纠纷,可细扒下去,这事儿简直就是核酸检测行业乱象的“大型翻车现场”。
------
“防疫先锋”变“老赖”?这企业啥来头?
核子华曦的名字听着耳熟吧?2020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他们靠着“核酸快检”火遍全国,最牛的时候一天能测上百万管,覆盖45个城市。老板张核子更是靠这波操作成了“防疫名人”。可谁能想到,这企业转头就摊上大事儿——2022年兰州“假阴性”事件闹得全网哗然,他们的检测报告被曝造假,导致疫情扩散。更绝的是,这都不是第一次翻车,全国至少10个地方的卫健委都罚过他们!
现在倒好,这“防疫功臣”突然玩起了法律官司,连政府都敢告。莆田四个区卫健局承认确实欠钱,但有人说“早私了了”,到底欠了多少?有没有猫腻?网友炸锅了:“造假企业欠钱还能当原告?这世道还有没有王法了?”
------
核酸检测=烧钱游戏?全国欠了200亿!
核子华曦的遭遇可不是孤例。财政部的审计报告透露了个大秘密:全国核酸检测资金缺口超过200亿!这是什么概念?武汉一个市就欠了第三方检测机构7.8亿,更别说那些小地方了。
举个现实例子:某中部县城的疾控中心员工私下吐槽:“检测费拖了两年发不下来,供应商天天堵门口要账,我们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这钱到底去哪了?是地方财政真的没钱,还是有人动了手脚?更诡异的是,核子华曦一边喊着被欠钱,另一边却忙着退出山西、河北市场,连员工工资都欠着不给。这账怎么算?
------
政府欠钱有理?法律专家一句话戳破真相
有人问:“政府欠钱不还,企业告上法庭不是应该的吗?”别急,北京某律所的律师说了句扎心的话:“如果企业自己干的检测有问题,比如数据造假,那法院压根不会支持他们要钱!”
这话什么意思?核子华曦之前可是多次被曝伪造检测报告,甚至因为“假阴性”害得疫情扩散。现在拿着同样的检测合同去告政府,这不是典型的“既要赚黑心钱,又要当受害者”?难怪网友讽刺:“先造谣再卖惨,这套路比电视剧还精彩!”
------
政策铁拳来了!这些企业要凉凉?
2023年国家卫健委放大招,出台规定直接把核酸检测行业门槛拉满:造假企业进“黑名单”,终身禁业!这招有多狠?看看核子华曦的现状就懂了——分支机构从50家砍到23家,2025年连直播卖货都卖不动,单场销售额不到一万块。
反观华大基因这些老老实实搞技术的企业,人家直接掏出AI检测系统,一天干50万管的活儿,成本还少30%。这对比下,核子华曦哪还有竞争力?有网友犀利评论:“技术不行、信用破产,还想吃公家饭?门儿都没有!”
------
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儿:我们的健康谁来兜底?
这事儿的荒诞之处在于,核酸检测本来是防病毒的,现在倒成了“病毒式生意”。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连政府都能欠检测费,那些小检测机构卷钱跑路怎么办?万一再出个“假阳性”或者“漏检”,最后买单的还是老百姓!
某地市民说得直白:“我们交的医保钱,难道就该养这些只会钻空子的企业?”更现实的问题摆在这:核酸检测退潮后,这些企业是关门大吉,还是换个马甲继续割韭菜?
------
留给行业的灵魂拷问
1. 靠造假起家的企业,该不该让他们继续参与公共卫生项目?
2. 地方政府欠钱不还,是不是在变相纵容行业乱象?
3. 花了纳税人钱的核酸检测,凭什么成了某些企业的“提款机”?
(全文完)阅读之前,麻烦用你发财的小手点点"爱心",创作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每日更新更多优质内容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