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竞争激烈的无糖茶市场,东方树叶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自 2011 年推出以来,东方树叶凭借其 “0 糖、0 卡、0 脂、0 香精、0 防腐剂” 的健康理念,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如今,东方树叶再次发力,推出新口味陈皮白茶,这一举动无疑将在无糖茶市场掀起新的波
在竞争激烈的无糖茶市场,东方树叶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自 2011 年推出以来,东方树叶凭借其 “0 糖、0 卡、0 脂、0 香精、0 防腐剂” 的健康理念,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如今,东方树叶再次发力,推出新口味陈皮白茶,这一举动无疑将在无糖茶市场掀起新的波澜。
时隔两年再推新口味
东方树叶的谨慎与野心
据了解,这是东方树叶继2023年桂花乌龙后时隔两年的又一次风味创新。与过往快速迭代的饮料行业不同,东方树叶在口味推新上显得极为克制——目前其产品线仅有9种口味,其中复合风味占半数。这种“慢节奏“背后,是品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控:复合风味正成为无糖茶增长的核心动力,2025年第一季度无糖茶销量前三的东方树叶产品中,茉莉花茶(5%市场份额)、青柑普洱(2.6%)均属于复合风味。
东方树叶此次推新绝非简单的口味迭代,其背后暗含战略深意。纳食发现,新品陈皮白茶瞄准的是“新中式养生”赛道——白茶抗氧化、陈皮理气健脾,契合年轻人“朋克养生”“佐餐解腻”等需求。如今,东方树叶的口味矩阵已形成“4+4+1”结构:4款复合风味(茉莉花茶、青柑普洱、陈皮白茶、桂花乌龙)、4款基础纯茶(乌龙茶、绿茶、红茶、黑乌龙)及1款限定款(龙井新茶)。其中复合风味贡献超65%市场份额,验证了“大众茶底+特色风味”的市场穿透力。反观统一、康师傅等竞品,虽加速推出青柑普洱、竹香乌龙等复合产品,但受限于供应链整合能力,茶底品质与风味稳定性仍逊于东方树叶。
而当竞品陷入价格战时,其LOG6生产线与上游云南茶园布局已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反观三得利近年频繁推出桂花乌龙、橘皮乌龙等新品,却因缺乏核心原料把控力导致品质波动。该款复合风味溢价空间提升20%-30%,有望成为利润增长新引擎。
从增量狂欢到存量博弈
2025无糖茶市场迎来变局
无糖茶这个赛道里,除了资历最久的三得利,与根基最深的东方树叶是实力最强的两头巨头,在2023年井喷式发展中,统一、康师傅、可口可乐、娃哈哈、怡宝和雀巢等传统饮料巨头也纷纷入场。此外,元气森林、果子熟了、茶小开、有丛气和让茶等一系列新势力也如黑马般冲了出来,如今“卷疯了”的无糖茶赛道增速已从2023年的110%骤降至32.3%。
从不同等级城市的市场份额来看,高线市场的份额整体相对稳定,低线市场尽管起步较晚,整体水平尚低,但仍有较明显的爬升趋势。这表明无糖茶在高线市场已完成一定程度的品类教育与消费渗透,而在低线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产品创新方面,消费者对 “成分越短越安心” 的偏好日趋明显,品牌们不再满足于 “无糖” 这一个符号,而是在 “含代糖 vs 无代糖”“茶种选择”“多元风味” 等多个维度展开新一轮创新竞争。在无糖茶市场中,茶种的选择仍然高度集中于传统品类,尤其是茉莉花茶,长期占据主流地位,但小众茶种如白茶、龙井、红茶等的陆续出现,也为产品层面带来了更多差异化尝试。
风味组合上,目前无糖茶市场仍以单一茶种为主,但复合口味产品的整体占比虽小,但份额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显示出特定用户群体对创新风味的持续偏好,复合口味正在成为新品突破的重要策略。而东方树叶将新品“陈皮白茶”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绑定,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强化消费者教育,推动无糖茶从“功能饮品”向“文化符号”进化,夯实其“中国茶”的品牌定位。
后无糖茶时代的终极追问
我们需要怎样的“健康饮料”?
在含糖饮料占据90%市场份额的2011年,东方树叶这款没有甜蜜素、没有防腐剂的“怪味茶”,用七年亏损换来了健康意识觉醒的风口。当2021年单品销售额突破百亿时,其70%的市场占有率不仅重构了茶饮料的价值体系,更让“原叶浸出”“无菌冷灌装”成为行业标配。
东方树叶的案例,本质上折射出整个饮料行业的价值重构。当“减糖”“零卡”从营销噱头变为标配,当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从单一指标升级为系统需求,无糖茶的竞争维度正在发生质变:三得利通过“茶氨酸+ GABA”的功能添加进军助眠场景,元气森林用“微气泡茶”开拓佐餐市场,就连农夫山泉自己也在东方树叶之外推出“茶 π”布局含糖茶领域。这预示着一个重要趋势:无糖茶正在从独立品类演变为茶饮料的底层架构,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是否无糖”,而是围绕“如何让无糖茶更好喝、更有用、更有故事”展开。
回到东方树叶的新品战略,陈皮白茶的意义或许远超一款产品本身。它既是头部品牌对市场变化的应激反应,也是整个行业对“无糖茶2.0时代”的集体试探。当我们在便利店拿起这款新品时,看到的不仅是农夫山泉的配方创新,更是中国饮料市场从“性价比竞争”向“价值竞争”跃迁的缩影。
当“健康”成为饮料的基本准入门槛,当“茶”这个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需要在工业化时代重新定义,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下一个爆品,还是一次真正的品类革命?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综合于东方树叶、北京商报、新浪财经等
来源: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