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曹魏兴衰转折点,司马懿如何逆袭上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10:24 3

摘要:公元 249 年,农历正月初六,看似寻常的一天,却在曹魏的历史长河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一天,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雷霆手段诛杀曹爽及其党羽,成功将曹魏的实权揽入司马氏囊中。这一事件,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改变了曹魏的政治格局,也为西晋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

公元 249 年,农历正月初六,看似寻常的一天,却在曹魏的历史长河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一天,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雷霆手段诛杀曹爽及其党羽,成功将曹魏的实权揽入司马氏囊中。这一事件,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改变了曹魏的政治格局,也为西晋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后期,高平陵之变为何会突然爆发?司马懿又是如何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胜出的?曹爽集团的覆灭仅仅是偶然,还是另有隐情?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深入探寻高平陵之变背后的故事 。

时间回溯到公元 239 年,魏明帝曹叡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之际,他将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托付给了曹爽和司马懿,任命二人同为托孤大臣,期望他们能携手辅佐幼主,保曹魏江山稳固。

曹爽,作为曹魏宗室,大司马曹真之子,自小就凭借宗室身份出入宫廷,与曹叡交情深厚 。曹叡即位后,对他一路提拔,历任散骑侍郎、城门校尉、武卫将军等职,可谓圣眷优渥。而司马懿呢,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是曹魏政权的三朝元老,不仅智谋超群,还在军事上屡立战功,在朝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起初,曹爽对司马懿这位老前辈充满敬重,毕竟司马懿年高德劭,经验丰富,曹爽遇事都会虚心向他请教,不敢独断专行。彼时,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两人携手合作,共同处理朝政,维持着曹魏政权的运转。然而,这种表面的和谐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权力的诱惑如同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便释放出了人性中最贪婪的一面 。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爽身边逐渐聚集起了一群亲信,如丁谧、何晏、邓飏等人 。这些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断怂恿曹爽独揽大权。曹爽在权力的诱惑下,内心的天平开始倾斜,他的野心逐渐膨胀,对司马懿的态度也发生了 180 度大转弯。

在亲信的谋划下,曹爽采用了明升暗降的手段,将司马懿晋升为太傅 。从官职上看,太傅是位极人臣的高位,然而实际上,曹爽此举是剥夺了司马懿的军权,将他架空,使其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职。不仅如此,曹爽还将自己的弟弟们安插到关键职位上,让曹羲担任中领军,统领禁军;曹训担任武卫将军,掌控部分军权;曹彦则担任散骑常侍。同时,他大肆任用自己的亲信,将何晏、邓飏、丁谧等人任命为尚书等重要官职,掌控了朝廷的核心权力 。

自此,曹爽彻底把持了朝政,行事变得专横跋扈,肆意妄为 。他不仅在政治上排除异己,打压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大臣,还在生活上极度奢靡,饮食、车马、衣服都仿照皇帝的规格,家中堆满了奇珍异宝,妻妾成群,甚至私自带走魏明帝曹叡后宫的才人,种种行为令人发指。他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朝中许多大臣的不满,却敢怒而不敢言,也让他与司马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一场权力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

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司马懿深知此时正面冲突绝非明智之举 。于是,他选择了隐忍,以退为进。司马懿称病在家,不再参与朝政,对外宣称自己病重,行将就木,以此来麻痹曹爽。曹爽虽对司马懿有所怀疑,但毕竟没有确凿证据,再加上司马懿平日里的低调和示弱,渐渐地,曹爽真的相信司马懿已经不足为惧,对他放松了警惕 。

然而,司马懿岂是池中物?在装病的这段时间里,他表面上深居简出,不问世事,实则暗中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一些忠诚的亲信紧密联系,密谋着如何夺回权力 。司马师更是暗中豢养了三千死士,这些死士平日里分散在各处,一旦有令,便能迅速集结,成为司马懿手中的一把利刃。司马懿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够给予曹爽致命一击的绝佳时机 。

公元 249 年的正月,魏帝曹芳要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 。曹爽及其兄弟曹羲、曹训、曹彦等一众亲信,自然是随侍左右。这一出行,看似平常的皇家祭祀活动,却给了司马懿等待已久的机会。

当曹爽等人出城后,洛阳城内顿时空虚 。司马懿立刻行动起来,他以郭太后的名义,迅速关闭了洛阳的各个城门。这一举动,犹如一道铁闸,将曹爽集团与京城隔绝开来。紧接着,司马懿派儿子司马师率兵屯守司马门,这里是皇宫的重要门户,控制了司马门,就等于掌控了皇宫的安危 。同时,司马懿亲自率军占领武库,武库乃国家兵器储备之地,谁掌握了武库,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武力后盾。随后,他又派兵出城,占领了洛水浮桥。洛水浮桥是连接洛阳城与外界的重要通道,控制了浮桥,就切断了曹爽等人回师洛阳的道路 。

为了确保政变的顺利进行,司马懿还做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 。他召来司徒高柔,让他持节代理大将军之职,接管曹爽的军营;又命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之职,掌控曹羲的军营。就这样,司马懿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控制了京城洛阳的各个关键要地,将整个京城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

曹爽这边,正陪着曹芳在高平陵进行祭祀活动,突然接到了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消息 。这一晴天霹雳,让曹爽瞬间惊慌失措,完全乱了分寸。他怎么也没想到,一直装病在家、看似行将就木的司马懿,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发动如此凌厉的反击 。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曹爽首先想到的是把皇帝曹芳留在伊水之南,以此作为筹码 。他征发了附近屯田的数千士兵,试图凭借这些兵力构筑防御工事,抵御司马懿可能的进攻。然而,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士兵,战斗力和忠诚度都难以保证,曹爽心里也明白,仅凭这点力量,根本无法与司马懿的精锐部队抗衡 。

此时的曹爽,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挣扎之中 。他一方面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手中的权力,想要奋起抵抗;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实力和局势的发展没有信心,害怕一旦抵抗失败,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种犹豫不决的心态,让他错失了许多宝贵的时机,也让他的处境变得愈发被动 。

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大司农桓范 。桓范素有 “智囊” 之称,足智多谋,深知此次事变的严重性。当他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果断决定出城,去投奔曹爽。为了出城,桓范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矫诏打开了平昌门 。

见到曹爽后,桓范心急如焚,他向曹爽献上了一条绝妙的计策 。他建议曹爽立刻挟持皇帝曹芳前往许昌,许昌是曹魏的重要军事重镇,那里粮草充足,兵甲完备 。到了许昌之后,曹爽可以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讨伐司马懿。只要曹爽振臂一呼,凭借皇帝的权威,天下诸侯谁敢不听从号令?如此一来,局势必将逆转,司马懿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抵挡天下兵马的围攻 。

然而,曹爽却被眼前的危机吓破了胆,他根本听不进桓范的建议 。无论桓范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曹爽始终犹豫不决,不敢做出决断。他的内心被恐惧和贪婪所占据,既害怕与司马懿对抗会失败,又舍不得自己在洛阳的荣华富贵 。曹爽的弟弟曹羲、曹训等人,此时也和曹爽一样,六神无主,沉默不语。

桓范见此情景,心中充满了绝望和哀叹 。他痛心疾首地说:“曹真如此英雄,怎么生出你们这群懦弱无能的儿子!我今天跟随你们,恐怕要被你们连累灭族了 !” 但即便如此,桓范依然没有放弃劝说曹爽,他从晚上一直劝到第二天黎明,可曹爽始终不为所动,就像被钉在了原地,无法迈出反抗的那一步 。

司马懿深知,曹爽虽然胆小怯懦,但手中毕竟还掌握着皇帝这张王牌,如果逼得太紧,曹爽狗急跳墙,真的听从桓范的建议,挟持皇帝去许昌,那局势将会变得十分棘手 。于是,他决定采取攻心战术,派人去劝说曹爽投降 。

司马懿先是派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去见曹爽,这两人都是曹爽的亲信,司马懿让他们向曹爽转达自己的意思,只要曹爽放弃抵抗,主动投降,就可以保住性命和爵位 。紧接着,他又派曹爽最为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见曹爽,再次强调自己只是想免去曹爽的官职,不会伤害他和他的家人,并且还指洛水为誓,以表明自己的诚意 。同时,司马懿还让太尉蒋济写信给曹爽,信中言辞恳切,再次保证曹爽投降后的安全 。

曹爽在接到这些劝说后,心中的防线开始动摇 。他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交出权力,就可以像司马懿所说的那样,保住侯爵之位,继续过着富贵的生活 。在经过一夜的痛苦挣扎后,曹爽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他对众人说:“司马懿无非是想要我的权力罢了,我只要能以侯爵的身份回到洛阳,还能做个富家翁 。” 于是,曹爽将司马懿弹劾自己的奏章呈递给曹芳,请求皇帝下诏罢免自己的官职,并解除兵权,然后带着皇帝回到了洛阳 。

然而,曹爽万万没有想到,司马懿是一个极其狠辣、善于权谋的人 。他的投降,并没有换来安宁,反而将自己和整个家族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曹爽一回到洛阳,司马懿就立刻翻脸不认人 。他先是派兵将曹爽的府邸团团包围,将曹爽兄弟软禁起来,然后派人逮捕了与曹爽交往密切的黄门张当 。在严刑拷打之下,张当被迫承认曹爽与何晏、邓飏等人阴谋造反,企图夺取皇位 。有了这个 “证据”,司马懿便以谋反的罪名,将曹爽及其党羽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全部诛杀,并诛灭三族 。一时间,洛阳城血雨腥风,人头滚滚,曹爽集团被连根拔起,彻底覆灭 。

就这样,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成功地铲除了曹爽集团,掌握了曹魏的实权 。从此,曹魏政权名存实亡,司马氏开始走上了权力的巅峰,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高平陵之变,无疑是曹魏政权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中,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势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几乎被司马懿连根拔起 。曹爽及其党羽的覆灭,使得曹氏宗室在朝廷中的力量变得极为薄弱,失去了对朝政的掌控能力 。

曾经,曹操历经艰辛,南征北战,好不容易建立起了曹魏政权,曹丕代汉称帝后,更是致力于巩固和发展这一政权 。然而,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曹魏皇帝沦为了傀儡,仅仅是司马氏手中的一个政治工具,用来维持表面的统治秩序 。此时的曹魏政权,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如同一个摇摇欲坠的大厦,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

此后,司马氏不断清除异己,进一步打压曹魏宗室和忠于曹魏的势力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将曹魏政权的核心权力逐渐转移到司马家族手中,为司马炎最终篡魏立晋铺平了道路 。可以说,高平陵之变是曹魏政权衰落的起点,从这一事件开始,曹魏政权走向灭亡的命运便已注定 。

高平陵之变彻底打破了曹魏原有的政治格局 。在政变之前,曹魏政权内部虽然存在着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但大体上还维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曹爽集团代表着曹氏宗室的利益,在朝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司马懿等士族势力则在朝廷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曹氏宗室相互制衡 。

然而,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成功铲除了曹爽集团,司马氏一跃成为曹魏政权中最强大的政治势力 。从此,司马氏开启了权臣专政的局面,他们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司马氏的严密控制 。这种权臣专政的局面,不仅改变了曹魏末年的政治格局,也对后续魏晋时期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司马氏专政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拉拢和扶持那些支持自己的官员和士族 。同时,他们对反对自己的势力进行残酷的打压和迫害,导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政治气氛异常紧张 。这种政治环境下,官员们为了自保,不得不纷纷依附于司马氏,使得司马氏的势力愈发强大,逐渐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政治力量 。

此外,高平陵之变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连锁反应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司马氏对曹魏的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司马氏的统治,但也破坏了曹魏原有的政治秩序和制度体系,使得魏晋时期的政治变得更加复杂和动荡 。

高平陵之变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还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政变后的大规模政治迫害和杀戮,使得社会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无数家庭因这场政变而家破人亡,亲人离散,社会陷入了一片恐慌和混乱之中 。

这场政变也对当时的道德伦理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司马懿在政变中,采用了欺骗、背叛等手段,违背了传统的道德准则 。他以洛水为誓,向曹爽保证只要投降就可保住性命和爵位,然而曹爽投降后,他却食言而肥,将曹爽及其党羽全部诛杀 。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让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怀疑,社会的信任体系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

在文化方面,高平陵之变后,许多文人学者因政治原因遭受迫害 。一些忠于曹魏的文人,不愿与司马氏合作,选择归隐山林或者以诗文来表达对司马氏的不满 。这些文人的遭遇,使得当时的文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学术氛围也变得异常压抑 。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和思想观点,因政治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得到传播和发展,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

高平陵之变,这场发生在公元 249 年的政变,宛如一场汹涌的政治风暴,彻底改写了曹魏的历史走向,也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司马懿个人政治生涯的巅峰之作,更是司马氏家族崛起的关键转折点,直接为西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 。曹爽与司马懿,原本同为托孤大臣,肩负着辅佐幼主、稳固曹魏江山的重任。然而,权力的诱惑却让他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曹爽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了自我,变得专横跋扈、肆意妄为,最终引发了朝野上下的不满 。而司马懿则凭借着卓越的智谋、惊人的隐忍和果断的行动,成功抓住了机会,一举夺取了政权 。这场权力的博弈,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只有无数的牺牲者 。曹爽集团的覆灭,意味着曹魏宗室势力的衰落,也让无数无辜的人受到牵连,家破人亡 。

高平陵之变也引发了我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司马懿,他究竟是一个足智多谋、忍辱负重的英雄,还是一个背信弃义、篡权夺位的奸臣?曹爽,他的失败仅仅是因为能力不足,还是因为他的贪婪和短视?这些问题,或许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历史是复杂的,人物也是多面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非对错来评判他们 。

在当今社会,虽然没有了古代那种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但权力的诱惑依然存在 。高平陵之变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权力的本质和危害 。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为权力所诱惑,不被欲望所驱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高平陵之变已经成为过去,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和探讨,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权力斗争的残酷性,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高平陵之变的看法和见解,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海洋中遨游,汲取智慧和力量 。

来源:胖五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