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怎么做?这场论坛干货满满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10:17 1

摘要:5月17日,第四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北京举行,多位大家熟知的新闻发言人集中亮相。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莫高义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新形势新任务对发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闻发布成功与否,必须用社会效果来检验。

移动互联、智能互联时代的新闻发布工作怎么做?一场新闻发言人论坛告诉你!

5月17日,第四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北京举行,多位大家熟知的新闻发言人集中亮相。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莫高义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新形势新任务对发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闻发布成功与否,必须用社会效果来检验。

在这场思想碰撞的盛会中,各位新闻发言人分享了哪些真知灼见?又抛出了哪些令人眼前一亮的金句?小牛带你一探究竟!

“发言人就是战士”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郭嘉昆:

舆论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毫无底线的恶意污蔑,发言人就是战士,必须挺身而出,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尊严。

作为较早建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外交部紧跟形势变化和任务需要,全力打造例行记者会这一“拳头品牌”,做到“每天必开、有问必答”

在当下国际舆论场,真实性、稳定性成为稀缺品。只有及时主动发声,才能让中国声音抢占第一落点,让真相占据主流。要“敢说”,也要“会说”。

我们积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播趋势,建立外交新媒体矩阵,基本实现国内外主流新媒体平台全覆盖,越来越多鲜活的中国故事冲破“信息茧房”、打碎“灰黑滤镜”,直达各国民众指尖,让更多人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哪里都是我们的“发声场” “对话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

我们以开放的态度欢迎中外媒体参与、提问、报道,敏感问题不回避,热点关注不遮掩,用心用情答好“舆情考卷”。

新闻发布是一个流动的舞台。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在多边还是双边,在展会还是论坛,走到哪里,哪里都是我们的“发声场”“对话场”。我们用好各类经贸活动,把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声音放得更大、传播得更广。

新闻发布就像一场对话,只要把我们要讲的事实和道理,有效传递给大家,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就是一次成功的对话。

“必须敢发声、早发声、会发声”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申展利:

新闻发布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键时刻权威发声、有效引导,就能凝聚起抵御灾难的“最大同心圆”,关键时刻失语、乱语,就会形成风险传导的“最快冲击波”。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既要避免“沉默的螺旋”消解主流声音,更要防止“塔西佗陷阱”侵蚀政府公信,必须敢发声、早发声、会发声,赢得舆论的主动,进而赢得工作的主动

“决不媚俗、不哗众取宠”

中央台办发言人陈斌华:

近年来,对台新闻发布始终把“我们想说的、媒体关注的、公众关心的”三者有机结合,不回避问题,不自说自话。

对台新闻发布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也要增强受众意识,提升沟通技巧,讲求表达方式,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和理念认同,可采用一些“网言网语”,但决不媚俗、不哗众取宠。

“敞开大门办发布”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

热点问题社会关注度高,如果不及时回应,容易形成舆情。

我们坚持“敞开大门办发布”,每月发布会前梳理舆情线索,向媒体记者征集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亮明态度、澄清事实、稳定社会情绪。2017年以来,我们共回应了公众关心的“雾霾治理”“环保影响经济”“一刀切”等近百个舆论热点问题。

转变话语体系,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生态环保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我们要翻译成让老百姓听得懂的话,降低专业门槛,增强有效传播

新闻发布应守好三个底线

国家药监局原新闻发言人颜江瑛:

新闻发布应守好三个底线: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科学底线。政治是方向、是灵魂,法律是边界、是红线,科学是底气、是保障。新闻发布工作如走钢丝,必须在政治、法律、科学的框架下精准平衡,政治方向绝不能走偏,法律边界绝不能打破,科学精神绝不能缺位。

让发布“粘泥土”“带露珠”

广东省政府新闻发言人陈晓伟:

推动新闻发言人从发布厅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到群众生活一线,让发布“粘泥土”“带露珠”

我们拓展新闻发布主体,将“麦克风”递到更多基层生产者手中。近三年先后邀请100多名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村干部、民宿老板、文化能人、新农人等创业者、建设者参与发布、回答提问,使“百千万”的故事有了立体多维的视角,增强了可信度和说服力。

汇聚民智民意的“桥梁”

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张琼:

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新闻发布需精准把握宏观与微观交汇点,让国家大政方针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更好地凝聚发展共识和认同。

投稿邮箱:yinpeiyao@chinanews.com.cn

稿费从优,欢迎来稿

来源:庖丁解new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