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播刚过,夏管正忙,最近不少农户在后台留言:“花生苗出得七零八落,叶子发黄,结的荚果还空壳!”其实,这些问题多半是踩了种植的“隐形坑”。今天,就请出种了30年花生的老把式,手把手教你避开5大误区。只要照着做,哪怕新手也能种出“一扯一大串”的饱满花生!
春播刚过,夏管正忙,最近不少农户在后台留言:“花生苗出得七零八落,叶子发黄,结的荚果还空壳!”其实,这些问题多半是踩了种植的“隐形坑”。今天,就请出种了30年花生的老把式,手把手教你避开5大误区。只要照着做,哪怕新手也能种出“一扯一大串”的饱满花生!
第一坑:施肥“贪多嚼不烂”,钙硼不补全白搭
种花生最怕“猛下氮肥不管饱”。老农常说:“氮肥长叶,磷肥促根,钾肥壮果,钙硼少了全是空!”花生虽是豆科作物,能靠根瘤菌固氮,但若前期氮肥过量,反而会导致枝叶疯长、果针难入土,后期荚果空壳率飙升。
真正的高产秘诀在于“前期稳氮、中期补磷钾、后期钙硼不能落”。底肥建议用腐熟农家肥打底,搭配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如18-10-13配方),每亩再加50公斤钙镁磷肥或石膏粉。等到开花下针期,叶面喷施0.2%硼砂+0.3%氯化钙,隔10天再补一次,保准果壳硬实、籽粒饱满。
第二坑:浇水全凭“看心情”,旱涝不分必减产
花生是“旱地金豆”,但浇水时机错一步,产量直接掉三成!老农经验:“地干不下针,地湿不鼓粒”。苗期要“旱着养”,促根下扎;花针期土壤湿度需65%以上,缺水会导致果针悬空、无法入土;结荚期保持60%湿度,过涝则烂果,过旱则荚果干瘪。
最近南方多雨,北方局部干旱,更要灵活应对。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避免积水超过2小时;干旱时选清晨或傍晚小水沟灌,切忌大水漫灌。记住口诀:“花针期喷灌,结荚期润根,饱果期控水”。
第三坑:播种“抢早贪晚”,密度乱套光长秧
“清明种早,白露收草;小满种迟,空壳笑嘻嘻!”花生播种最讲究“地温15℃才下种”,北方4月中下旬,南方3月底至4月初最稳妥。播种过早易烂种,过晚则生长期不足,荚果发育不全。
密度更是关键:大花生每亩8000穴,小花生10000穴,每穴2粒种。垄高至少15厘米,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最近有农户反馈“苗挤苗,光长秧不结果”,八成是播种太密,导致通风透光差、病害滋生。
第四坑:防病治虫“马后炮”,拌种不搞后患多
7-8月高温高湿,正是叶斑病、白绢病、蛴螬爆发期。老农直言:“等见了病斑再打药,十有八九要减产!”预防要抓三环节:拌种杀病菌、苗期控旺防倒伏、花期培土促下针。
播种前用咯菌腈+吡虫啉拌种,防根腐病和地下虫;初花期喷施烯效唑控旺,搭配吡唑醚菌酯防叶斑病;盛花期结合培土,用辛硫磷颗粒撒施垄沟,专治蛴螬“地下黑手党”。
第五坑:收获“心急吃热豆腐”,晚收10天多收百斤
“花生熟没熟,不看叶子看果皮!”很多农户见叶片发黄就急着收,结果剥开全是白仁。真正成熟标志是:果壳网纹清晰,内壁出现黑褐色层,籽粒搓衣声“咯吱响”。尤其是夏花生,适当晚收7-10天,百果重能增加15%。
近期黄淮海区域阴雨频繁,老农提醒:收获前20天停止浇水,雨后抢晴收获,带泥晾晒3天再摘果。若遇连续降雨,宁可延迟采收,也别让荚果泡水霉烂。
总结
种花生就像养孩子——施肥要均衡,浇水看脸色,播种抓时机,防病趁早干,收获耐住性。记住这5条“不踩坑”法则,保管你家花生“根根果针扎得深,颗颗荚果胀破壳”!转发收藏这份攻略,明年田间比比谁家花生堆成山!
来源:小猪的美食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