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雍正两朝堪称中国瓷器历史之巅,其彩釉之丰富,品类之繁复,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御窑厂殚心竭虑,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既崇尚复古,亦勇于创新,尽显两朝盛世瓷器之美。此次春拍玄览专场释出一件「清康熙—雍正•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可一窥康雍宫廷美学之风采。
康熙、雍正两朝堪称中国瓷器历史之巅,其彩釉之丰富,品类之繁复,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御窑厂殚心竭虑,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既崇尚复古,亦勇于创新,尽显两朝盛世瓷器之美。此次春拍玄览专场释出一件「清康熙—雍正•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可一窥康雍宫廷美学之风采。
lot 922
清康熙—雍正•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
尺寸:37.3cm.High
RMB: 800,000-1,800,000
备注:
1、Ralph M.Chait Galleries旧藏;
2、纽约佳士得,2013年3月21日,Lot1491
纽约佳士得,2013年3月21日,Lot1491
注:本拍品处于保税状态
蒜头瓶因口部状若蒜头而得名,其造型源头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青铜蒜头壶,历经唐宋瓷业发展,至明代成为宫廷瓷器的经典器型。本品造型便取法于秦汉铜器——蒜头壶,摹制了六瓣瓜棱蒜头状,长颈鼓腹,颈饰弦纹,为内府典藏的古器为范而成,并且是历史上瓷质蒜头瓶当中与原物外型最为相近的,它与万历时期粗拙厚重的风格完全不同,彰显出康雍时期的摹古考究精神。
青铜器蒜头壶,临安博物馆
其外型忠于原物,追求俊秀古雅之美,于此基础之上则赋予新的装饰风格,宣示皇家的审美品味。故而加以修饰改进,将六瓣瓜棱口绘成六瓣莲纹,以增其高雅;将颈部弦纹改为三道,以增其挺拔。通体上下绘六层纹饰,过渡清晰自然,主题纹饰为三狮戏绣球图。
狮子于汉代传入中国,被国人称为祥瑞之兽,瑞狮戏球为中国古代艺术品喜闻乐见的装饰,尤得皇家所爱,在瓷器上以明代宣、成二朝官窑狮球碗罐最为著称,本品瑞狮形象较前更为写实入微,动感强烈。观之本品,一狮仰首顶球,一狮回首扑球,一狮前趋追球,以青花绘头尾眼睛,以釉里红绘狮身毛发;以青花绘飘带,以釉里红绘火焰。红蓝相间,互为辉映,在莹润细白的釉面衬托之下,令人顿生惊艳之美。其用笔精细,对三狮之刻画纤毫毕露,毛发茸茸之感尽现眼前,神态之憨拙逼真,更彰内府良匠状物之能事。
青花釉里红自元代创烧以来,因烧成条件苛刻而存世稀少,至康雍时期才真正实现 "青花幽靓,釉里红鲜丽" 的完美结合。青花和釉里红是两种不同的呈色剂,钴与铜烧成的温度和气氛要求不同,故烧制成功的难度极大。观康雍御瓷青花釉里红制品,青花浓重时则釉里红发色暗淡,釉里红鲜艳时则青花灰暗,两全其美者,百中不见一二,历为榷陶者所伤神。而本品之青花与釉里红均鲜妍欲滴,恰到好处,益见其难能可贵。
康熙十九年(1680 年)之前,景德镇御窑厂尚未完全恢复,官窑瓷器多采用 “官搭民烧” 模式。这一时期的官窑器物常无款或仅以简单符号标识,形成有圈无款、有款无圈、圈款并存的混杂局面。因而康熙早期官窑以 “双蓝圈无字” 为典型特征,双圈线条宽扁,釉下青花发色深沉,圈内无文字或纹饰。这种款识既区别于民窑的随意刻画,又通过规整双圈暗示皇家属性,成为过渡期官窑的特殊标识。
双圈形制源自明代官窑,寓意 “江山永固”。康熙早期延续这一传统,通过纯双圈设计既保留礼制符号,又规避政治风险,成为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折中方案。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 釉里红三兽锥把瓶
翻阅公典私藏,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 釉里红三兽锥把瓶,底部有较大的双蓝圈且无款识,并明确指此为康熙早期宫廷官窑器。亦为康熙早期官窑存在无字双蓝圈款提供了实证。
本品造型取法高古而纹饰融合新意,技艺传承中见创新,既彰显康雍朝"文治武功"的盛世气象,又体现彼时督陶官"格物求理"的工匠精神。佳器必出良工之手,本品当为康雍朝御瓷青花釉里红之翘楚,其绘画精美工致,独步一时,所饰青花与釉里红发色各臻其妙,相映成趣,独特器型纹饰题材则昭示其不凡之身份,殊为可珍。
来源:沐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