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校园内一场“以梦为笔,绘就数字艺术华章”的数字动画本科毕业设计展拉开帷幕。作为学校同时也是湖南省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的“首秀”,98位数字动画专业学子以匠心作品,向社会交出一份完美的职业教育答卷,也为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添上浓
5月12日,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校园内一场“以梦为笔,绘就数字艺术华章”的数字动画本科毕业设计展拉开帷幕。作为学校同时也是湖南省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的“首秀”,98位数字动画专业学子以匠心作品,向社会交出一份完美的职业教育答卷,也为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师生在作品海报前打卡
从“课堂”到“市场”:职业本科教育的“闭环验证”
“这些作品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直接对标市场需求的‘实战成果’。”开幕式现场,来自潇湘电影集团的企业教师关鼎指着屏幕上的二维动画《聚宝盆》感慨。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参与者,他透露,该作品已进入版权采购洽谈阶段——这正是本届毕业设计展最鲜明的标签:所有作品均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导向,实现“教学-生产”闭环。
据了解,本届毕业设计作品按商业逻辑划分为三大模块:40%的商业广告动画(聚焦食品、文旅等行业短视频)、35%的IP角色动画(覆盖游戏、儿童教育领域)、25%的技术实验动画(探索VR交互、动态图形设计等前沿应用)。更值得关注的是,作品内容紧扣社会价值与文化传承:既有《桔香归途》关注农村带货与就业、《痕迹》聚焦校园暴力的“社会观察”,也有《糖画》《皮影》《重阳节》等6部作品以传统节日、民间工艺为内核的“文化表达”,更有《海底奇遇》《红灯》等技术实验类作品大胆尝试运用新颖的软件插件、UE5等技术手段,缩短传统动画制作周期。
“职业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数字艺术设计学院负责人介绍,从选题到制作,学生全程与湖南东森映画、潇清数字科技等企业导师协同,8组作品已进入商用洽谈,12部作品与长沙4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其中《西汉·猫有灵》更被纳入文旅宣传项目库。
从“工具”到“创新”:职业本科的“技术底色”
“Blender建模、After Effects特效、UE5实时渲染……这些商用工具,我们100%掌握。”毕业生廖同学展示着自己参与的三维动画《竹响年兽》,屏幕上的年兽造型,正是用UE5技术实时渲染完成的。数据显示,本届毕业生不仅全员熟练掌握行业主流工具链,更在技术融合上实现突破:5部作品通过UE5技术革新制作流程,3部民俗主题作品因文化挖掘深度获企业“版权预购”。
“职业本科不是‘技能培训班’,而是‘技术+艺术+商业’的复合型人才孵化器。”现场观展的长沙市动漫艺术协会专家表示,从作品中能看到学生对技术边界的探索——比如《效率机器》将动画技术在流程可视化、技能培训和品牌形象塑造方面的结合,《7396号》用二维动画呈现环保主题,“这些创新既符合行业趋势,又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应用属性’”。
动画《7396号》剧照
从“首秀”到“出圈”:职业本科的“大有可为”
作为湖南省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这场毕业设计展的意义远不止于作品展示。“它充分验证学校职业本科‘三对接五共同’的双元育人模式的有效性。”学校校长杨虹表示,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行项目化教学、校企“双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建成潇湘电影数字创意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十余个,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全周期,形成“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职业本科课程体系。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指导的8组作品全部进入商业洽谈阶段;以非遗、民俗为主题的3部作品,因文化传播价值被企业提前锁定;更有周诗锐等20余名学生凭借其毕业作品,在展前就收到动漫头部企业的实习邀约。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产教融合’”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湖南省第一所职业本科院校,以其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为全省职业本科教育提供可复制的“样本”——既回应数字经济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传承文化基因探索新路径。
据悉,这场数字艺术盛会将持续至5月19日,除现场展览外,部分优秀作品还将通过线上平台面向公众开放。对于98位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而言,这不仅是大学四年的“收官之作”,更是他们以“数字工匠”身份投身行业的“开篇之笔”;而对于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来说,这场“首秀”正以生动的实践证明:职业本科,大有可为。
来源:湖南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