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是一个大数据问题。”当麻省理工学院首席研究科学家安德鲁·麦卡菲的观点投射到京北大地,一场以数据为燃料、以创新为引擎的变革正在上演。随着“京津冀大数据走廊”的蓝图徐徐展开,位居未来科学城重要产业区位的云集中心,犹如一颗数字经济领域的明珠璀璨绽放。这座融合科
“世界是一个大数据问题。”当麻省理工学院首席研究科学家安德鲁·麦卡菲的观点投射到京北大地,一场以数据为燃料、以创新为引擎的变革正在上演。随着“京津冀大数据走廊”的蓝图徐徐展开,位居未来科学城重要产业区位的云集中心,犹如一颗数字经济领域的明珠璀璨绽放。这座融合科技与艺术、汇聚梦想与机遇的标杆园区,正绘就着自己的硕果蓝图。
昌发展云集中心位居北京市主导打造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点开发区域,聚焦大数据、物联信息系统等重点产业。今天,让我们走进“十年‘园’梦之旅”的第三站——云集中心,近距离揭秘这座高品质科技园区。
2017年4月,TBD(Technological Business District)——北京科技商务区纳入未来科学城,成为未来科学城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下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正在由CBD向TBD转移。
这里正在重塑人才、信息、资本的流动格局,而云集中心恰如TBD核心的磁极,以甲级写字楼、企业独栋、商业配套、VIP社群中心构成的复合业态,与周边名企形成产业共振,构筑起高精尖产业集群的生态闭环。
占据京北发展黄金坐标的云集中心,地处未来科学城西区的科技商务区,衔接海淀、昌平两大科技创新领域。由京藏高速、京新高速、京承高速、立汤路与北清路、定泗路、北五环构建的“四纵三横”多网化交通,地铁8号线、13号线、5号线、昌平线,建设中的17号线等轨道交通的积极补充,实现一线通抵上地、中关村、国贸、机场等区域,由此成为承接中关村等地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云集中心由世界TOP10公司RTKL担纲建筑规划设计,引入八项建筑设计革新,打造达到绿色三星+LEED金级标准的健康生态中庭,将智慧、生态、文化与24小时生活编织进每一寸空间。由设计女王玛莎•舒瓦茨亲力设计的2万㎡中央景观广场,将国际化视野融入每个细节。2018年12月,项目荣膺“新办公典范奖”,树立科技商务园区新标杆。
当建筑学会思考,当空间懂得共情,这里便成了数字时代最温暖的港湾。云集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4.5万平米,规划甲级写字楼、配套商业与多功能空间多项业态于一体,能为企业提供200—500㎡灵活办公空间、2100㎡企业微总部、2000㎡总部独栋等,可满足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构建起职住平衡的创新社区。
从“睡城”到“人才宝藏”的蜕变,彰显着区域创新生态的进化。作为回龙观人才聚集区的中心腹地,云集中心周边聚集着大量高端人才,拥有巨大的创新创造能力,形成“家门口就业”的独特优势。项目集聚高精尖企业50余家,孵化企业累计估值逾80亿元,正成为物联网产业重要聚集区及高精尖企业“始发地”。2023年,分子POCT头部企业鲲鹏基因更是将总部搬迁至云集中心,推动产业链集聚效应实现进一步的跃升,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门即是繁华场,转身便入烟火巷。云集中心以2万㎡自身商业配套重构都市生活想象——包括商务服务、员工共享、生活配套等功能场所,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设施。已引进瑞幸咖啡、漫心酒店、宜必思酒店等多家品牌连锁,汇集餐饮、健身、商超、酒店等多种业态,满足办公以外的多样性消费需求,真正实现了工作到生活的零时转换,让每个匆忙脚步都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注脚。
数字浪潮奔涌向前,云集中心的八年,是一个关于如何与数字时代共生的故事,也是昌发展深耕数字经济组团的核心一环。面向“十四五”收官之年,云集中心将深度融入昌平区“6G创新产业集聚区行动计划”,助力昌发展在未来产业的布局,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这座永不停歇的“创新方舟”正以更开放的姿态破浪前行!
来源:小甜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