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德国元首也在我国国术表演队比赛的时候前往观赛,而在观赛期间,有一个人的表现让他惊掉了下巴,此人就是郑怀贤……
1936年,第十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德国首都柏林正式开赛。
这次奥运会也是历史上首次全程进行电台直播的奥运会,德国元首非常重视。
而在这次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基本上就是垫底的存在,只有国术表演队的表现还算出色。
而德国元首也在我国国术表演队比赛的时候前往观赛,而在观赛期间,有一个人的表现让他惊掉了下巴,此人就是郑怀贤……
郑怀贤1879年出生于河北省安新,自幼父母双亡,只有两个哥哥能够照顾他。
那时三个小孩子在清末的乱世中,很难活下来。
三个兄弟都还小,想要种地也费劲,只能早早的就进入社会,或者说是“闯荡江湖”。
可是江湖又哪里是那么好闯荡的?各种三教九流,没有一个是好惹的,三个孩子就是底层中的底层。
为了抢吃的、抢活干,三兄弟当初也没少和人争执。渐渐地,他们也就练就了一身蛮力和与人争斗的本事。
十几岁的时候,郑怀贤被当地的“飞叉王”李洱庆看上,随后被收为弟子学习飞叉、接骨和捏腰的本事。
几年之后,郑怀贤就学到了李洱庆的一身真本事。若是靠着这样的本事,必然能够在当地有一番作为。
结果没想到他的大哥被北洋政府给抓了。郑怀贤心急如焚,只能劫法场救了哥哥。
但是自此之后他在河北也就算是混不下去了。当时军阀混战时期,只要跑出了河北,也就算是天高任鸟飞了。
所以三兄弟一合计,干脆就跑路去了北京。
郑怀贤是有真本事的人,在北京即便是依靠卖艺,也能活得好好的。
也是在北京,郑怀贤又遇到了武学大师孙禄堂,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二位恩师。
郑怀贤所学的飞叉的表演性质比较高,不算是真正的武术绝学。
而孙禄堂的本事,是真正用于实战的武学,是能够一招毙命的招数,后来郑怀贤跟着孙禄堂也算是学到了一些真的本事。
1928年,在孙禄堂的介绍之下,郑怀贤前往上海闯荡,同时教授一些武术技能。上海滩的大亨杜月笙听说了这么一位大师之后,主动与郑怀贤结交。
孙禄堂
后来因为郑怀贤救了杜月笙一命,所以两人义结金兰,郑怀贤也成为了杜月笙最信任的贴身保镖。
杜月笙和老蒋的关系非常密切,郑怀贤也因此被引荐给老蒋。当时老蒋让他给自己做了一次按摩,顿时惊为天人。
后来看到郑怀贤飞叉的本事之后,更是惊叹不已。
彼时的中德关系很亲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蒋介石肯定要捧场。
但是当时国内的运动员普遍得不到良好的训练,技能往往不达标,于是蒋介石就想到了郑怀贤,点名要他加入国术队,去柏林!
在柏林,郑怀贤当着德国元首的面表演了自己的一手飞叉本事,一柄飞叉宛如蛟龙戏水,堪称出神入化,场下一众德军惊叹之声不绝于耳。
德国元首也是震撼不已,时而赞叹,时而激动鼓掌,当场指示身边的人全都拍下来!做纪录片!供国防军学习!
表演完毕之后,德国元首委托鲍曼亲自给郑怀贤送去了奥运会纪念册,以及一些他个人准备的礼物。
柏林奥运会之后,蒋介石对郑怀贤也是刮目相看,老蒋这个人,平日里最怕的就是“友邦惊诧”,而郑怀贤也算是帮助老蒋在国际上露了一次脸,所以老蒋从心里肯定是比较感激他的。
而且郑怀贤确实是能人异士,可以说是只要他想,那么依附老蒋必然荣华富贵一辈子,甚至更进一步,都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用现在的话来说,郑怀贤是一位“武痴”,对于除了武术之外的事情他都没有兴趣,而且他为人非常正直。
虽然杜月笙和蒋介石也算是对他有“知遇之恩”,但是两人的一些事情,不太符合郑怀贤的原则。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郑怀贤没有跟着杜月笙去香港,也没有和老蒋一起去重庆,而是只身来到了成都,继续传播武学。
新中国成立之后,成都体育学院建学,郑怀贤也就此成为了学校的教授。期间他还为贺老总疗过伤,因此在中央领导人的那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之后郑怀贤才跟周总理有了交集,又在众人面前大显身手了一次。
1964年初,周总理和陈老总连续访问了非洲十国和欧洲的阿尔巴尼亚,这也是新中国有史以来最高强度的一次外事活动。
对周总理的身体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但是为了给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周总理还是坚持了下来。
然而在访问埃塞俄比亚期间,因为当地正在下小雨,所以地面比较湿滑,周总理在参观一家农场的时候不慎摔倒。
他右手下意识的撑地,而正是这一动作,导致右手受伤。
由于当时还没有访问最后一个国家索马里,所以周总理拒绝了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好意,并未住院治疗而是直接前往索马里,索马里方面并不清楚周总理右手受伤。
而周总理为了不失礼也没有将情况告知对方,于是在三天的外事活动中,索马里方面各界代表不断地和周总理握手,离开前周总理的右手已经异常肿胀。
而这还不是总理右手第一次受伤,1939年,周总理一行人为了参加一个活动,骑马渡过延河,期间一位同志突然策马狂奔。
结果导致周总理的马匹受惊,总理跌落马下,右手受伤。延安的医疗条件太差,根本治不好,西安和银川也治不好。
组织上只能是让邓颖超陪着周总理去苏联疗伤,而当时莫斯科方面是有能力根治周总理的手伤的,但是周总理因为担心耽误了国内的大事,执意要求莫斯科采用保守治疗,因此右手烙下了病根。
而在埃塞俄比亚的那次受伤,更是加重了周总理手上的毛病。
回国之后,毛主席建议周总理可以尝试一下中医,贺老总得知情况后则向周总理推荐了郑怀贤。
1964年,周总理在邓颖超的陪同下飞抵成都。
郑怀贤见到周总理后先礼貌性的握手,随后在没有看X光片的情况下直接表示,握手的时候已经感觉出来了,没什么大事。
就是软组织挫伤了,但是因为长期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所以拖出了老毛病,骨头没伤着,交给我吧!
周总理闻言后也是不由得赞叹道:“大师就是大师啊!果然是名不虚传!”
这之后,郑怀贤对周总理进行了6次手部按摩以及手部捏拿,周总理的手伤基本上就痊愈了。
后来郑怀贤还教了总理一个握手的姿势,能够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手伤因为握手恶化。
周总理十分感谢,坚持要付钱给郑怀贤。
周总理的手伤,当时已经是几十年的旧伤了,来延安的“西班牙医生”们没办法治,莫斯科的医学专家们也没办法治。
偏偏一个草根出身的“飞叉大师”给根治了,有些时候不得不感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有用!
《周恩来两次摔伤及治疗的前前后后》 孟红
来源:趣叭叭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