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烧箔、拓印、陶瓷彩绘……近日,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第一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的1000多名同学走进位于东高村镇的平谷区美育文化园,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感受平谷本土非遗的独特魅力。
烧箔、拓印、陶瓷彩绘……近日,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第一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的1000多名同学走进位于东高村镇的平谷区美育文化园,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感受平谷本土非遗的独特魅力。
在非遗体验区,烧箔工艺传承人现场演示“烫箔成金”的神奇技艺,学生们屏住呼吸观察铜箔在温度与时间作用下的微妙变化,亲手完成箔片贴饰的瞬间,惊叹于“非遗活化石”的现代生命力;拓印工坊里,学生们手持鬃刷在瓦当文物上细致扫刷,墨色渐次晕染间,“永受嘉福”等古老铭文跃然纸上,来自平谷本土农家的瓦当实物,让历史课本中的文字化作可触摸的文化印记;陶瓷彩绘区,陶艺传承人指导学生们在素坯上绘制平谷特色的桃花纹样,传统釉彩与现代审美的碰撞,诞生出一件件充满童趣的文创作品。
“原来烧箔不是简单的‘贴金’,温度控制和呼吸节奏都有讲究!”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第一小学一年级的王同学举着自己制作的烧箔画兴奋地说。据园区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特别选取平谷区级非遗项目“烧箔技艺”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拓印、陶瓷彩绘等体验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完成“技艺感知—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的递进式美育过程。
作为平谷区东高村镇重点打造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基地,平谷区美育文化园构建起“体验—学习—创作—传播”一体化教育生态,传统文化及非遗体验区设12个主题体验馆,涵盖剪纸、扎染、皮影等28余项非遗技艺。美育文化园还借助3D投影还原古窑烧制场景、AR技术展示榫卯结构拆解过程、数字互动屏体验非遗纹样设计,科技手段让静态文物“活”起来。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孩子们手中的创造力。”平谷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平谷区美育文化园的示范作用,推动非遗教育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互动”,让更多青少年在体验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