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碳素笔尖在宗地图上犁出阡陌,航测影像的色阶晕染着森林碳汇数据,岩羊踏过刚布设的测量控制点……测绘人的工作就是以数字记录山河,用线条描绘大地。陇东黄土高原的沟壑间,有这样一个平凡又闪亮的坐标:从测量新兵到技术标兵,从优秀党员到全国劳模,默默用双脚丈量攀登之路,他
碳素笔尖在宗地图上犁出阡陌,航测影像的色阶晕染着森林碳汇数据,岩羊踏过刚布设的测量控制点……测绘人的工作就是以数字记录山河,用线条描绘大地。陇东黄土高原的沟壑间,有这样一个平凡又闪亮的坐标:从测量新兵到技术标兵,从优秀党员到全国劳模,默默用双脚丈量攀登之路,他就是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生产技术科科长、高级工程师郑三君。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郑三君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郑三君在甘肃省测量标志普查项目作业现场。 甘肃省测绘工程院供图
跋山涉水,为大地精准画像
一名测量学徒成长为行业标杆,是用脚底板一寸寸磨出来的。当城市还在沉睡,郑三君已背起三十公斤的测绘仪器,向海拔两千多米的观测点攀爬。西部测图工程首次采用大范围稀少控制点卫星影像整体区域网平差技术,对野外控制点的精度要求极高。参与这项工程期间,他蹚过冰河沼泽、越过大漠狂沙。寒夜中,他蜷缩在结霜的睡袋里,冲锋衣后背的防水涂层已被砂石打磨得斑驳——这就是测绘人的工作日常。郑三君将一切艰辛视为使命的淬炼。2012年,他以精湛的技艺在甘肃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工程测量”省级决赛中获个人一等奖;2013年,他完成的生产指标位列全院第一,其测绘成果被誉为“免检产品”,成为甘肃省测绘行业首屈一指的能工巧匠。
作为甘肃省测量标志普查与维护项目中的领头雁,郑三君常对团队成员说:“测量标志是守护国家地理信息的基石。”多年来,他和团队完成了三千多个测量标志普查与维护,途中时常要攀爬悬崖峭壁、蹚过齐膝深的河水,然而每一次跌倒时,他们都会先护住怀中的仪器。
郑三君十年如一日坚守测绘一线。无论是在高海拔测区,还是地下管网测量,他始终坚持自己带头先上。每个地物精度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走到、看到、问到,不留疑问图斑。在他心中,脚下的每一步、计算的每一组数据,都是对山河的承诺。
矢志担当,以数据勾勒山河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作为甘肃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负责人,郑三君带领团队白天翻山涉水,夜晚挑灯夜战,经过上百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提前完成榆中县普查任务。尽管几个月的连轴转已疲惫不堪,可他仍旧主动请缨带队转战条件更艰苦的肃南县。祁连山腹地海拔高、地类复杂、交通不便,外业核查工作量大……面对诸多困难,他们没有退缩,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既定任务。“全院的任务没有完成,不干咋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西北汉子的责任担当。
作为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第二测绘队队长,他主持完成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登簿的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不仅摸清了家底,还首次完成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拓展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空间维度。与此同时,作为生产技术科科长,他所整理的技术资料被同事们称为“武功秘籍”,培养出多名技术能手,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和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西部无人区测图、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全省测量标志普查、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片区自然资源首次确权登簿、数字嘉峪关地形图测绘……在一个个重大测绘任务面前,郑三君诠释着测绘工作者最朴素的信念:用专业守护山河,用匠心传承技艺。
驻村帮扶,真情铺就致富路
2017年8月,郑三君被选派到陇南市武都区洛塘镇楼房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面对这个深藏大山、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决心带领村民改善贫困落后的现状。两年间,他登门入户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从印发“连心卡”到推动产业发展,楼房村从后进村变为先进村,贫困人口由最初的114户464人减少到8户21人,驻村任务圆满完成。离别时,村民们自发相送,送上了写有“真情帮扶暖民心,村民脱贫送锦旗”“忠心铺富路,脱贫显真情”的锦旗。这些温暖的画面至今仍在他的心头萦绕。
从单一测量到服务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拓展,郑三君见证了传统测绘到数字测绘的技术跃迁,也在每一项艰巨任务中不断超越自我。他先后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并当选为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山水不言,经纬为记。郑三君和他的同事们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信念,在祖国大地上书写着无声的礼赞。这些用脚步编织的经纬传奇,终将汇聚成时代最壮美的诗行。
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鲁悦、李钰
文字编辑:吕苑鹃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
来源:i自然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