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西周“唐献嘉禾”的祥瑞之地、春秋晋国的建都核心,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承载着数千年农耕文明记忆,孕育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农业基因。
在三晋大地南端,汾河与浍河交汇的冲积平原上,有一片因“水曲土沃”得名的神奇土地——曲沃。
作为西周“唐献嘉禾”的祥瑞之地、春秋晋国的建都核心,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承载着数千年农耕文明记忆,孕育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农业基因。
近年来,曲沃县深入实施“特”“优”战略,特别是以2024年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项名单为契机,谋划实施总投资20.4亿元的24个农业项目,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产业延链补链,开启了农业全面提质增效的“加速度”。
如今,从智慧农田到生态牧场从智能大棚到冷链园区,一幅“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的农业强县蓝图正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铺展……
智慧赋能粮满仓科技领航新“丰”景
初夏时节,曲沃大地麦浪翻滚,一片绿意盎然。
在位于曲村镇下坞村的山西中恒农业有限公司的粮食种植基地里,一台正缓缓移动的“自由式喷灌机器人”,正根据传感器反馈的土壤湿度数据,精准地为灌浆期的小麦喷灌。阳光下,细密的水雾折射出七彩光芒。
“这是全省首台自由式喷灌机器人,采用北斗RTK高精度定位技术,可360度旋转,辐射半径达到85至90米,能够实现精准灌溉。”公司法人胡金金介绍,机器人内置了施肥桶,可将肥料与水按比例混合,通过高压喷头均匀喷洒到田间,“操作人员只需在手机上提前设置喷灌水量、喷头总流量等参数,机器人就能自动完成灌溉和施肥任务,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真正实现了智能化作业。”
中恒农业成立于2023年5月,是一家以科技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的现代化农业企业,目前经营管理的土地面积超过3000余亩,主要聚焦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精细化种植。在公司新建的1000平方米智慧化农业服务展厅内,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农田分布、作物生长状况、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等信息实时更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对粮食生产的全方位监测和管理。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能远程控制田间的灌溉、施肥、植保等设备,真正做到了“坐在办公室,管理千亩田”。
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曲沃县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年来,启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渠系升级等措施,将普通农田变成高产良田。同时,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精心打造5个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在这些示范区内,作物生长监测、土壤质量监测、水肥一体化灌溉、病虫害智能预警等系统一应俱全。例如,通过安装在田间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准施肥,既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智慧赋能粮满仓,科技领航新“丰”景。依托中恒农业等龙头企业,2024年曲沃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7.17万亩,其中小麦25.752万亩,粮食总产1.63亿公斤,平均单产345.35公斤。粮食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保障了区域粮食安全,也为曲沃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设施蔬菜展新姿“晋之源”品牌扬四方
车行张高线,道路两旁,一幢幢连接着大棚的红色尖顶小房子整齐排列,在广袤田野间勾勒出别具一格的田园画卷。
走进史村镇张范村的新型结构日光温室大棚,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跃入眼帘:顶花带刺的黄瓜垂挂藤蔓,色泽红润的西红柿缀满枝丫,玲珑鲜嫩的彩椒错落生长……“这是我们的新型结构日光温室大棚。”山西沃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介绍。
曲沃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地处北纬35°这一世界公认的最佳果蔬生产带,如今坐拥“全国蔬菜重点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二十余个农业国字号名片。
近年来,面对县域内蔬菜大棚设施陈旧、棚体老化、规模效益低等难题,当地积极探索破局之道,示范推广第六代日光温室和覆被式日光温室两种新型结构日光温室。“这些新型大棚不仅抵御灾害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使用寿命预计可达20年左右,还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王磊算了一笔账,按土地利用率计算,第五代日光温室(老旧棚)土地利用率为48.5%,折合亩产值为3.6万元。第六代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为78.8%,折合亩产值为5.9万元;覆被式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为97%,折合亩产值为7.3万元。目前,新型日光温室主要集中在史村镇、高显镇,其中第六代日光温室已建成使用45栋,种植面积约145亩,另有50栋正在建设;覆被式日光温室已有4栋投入使用。
不仅如此,曲沃县还依托物联网、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构建起农业全要素、全链条、全区域数字化决策与智慧管控体系,实现了从蔬菜育苗、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在黄河金三角智慧菜谷,立柱栽培、气雾培、水培等32种先进栽培模式令人目不暇接,这里培育着上百种蔬菜品种,凭借“物联网+智能化”的温度管控系统和专业营养监测系统,育苗已实现全自动化,每年可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提供1500万株优质种苗,成为曲沃县高端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曲沃县狠抓品牌、质量、标准建设,建立起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准入、过程追溯、安全监管、品牌认证“五大保障体系”,先后打造优质葱蒜、设施樱桃、龙王池莲藕、供港蔬菜等20余个示范园区,认证“两品一标”、名特优新、晋品、圳品等超50种,逐步树立起“晋之源”农产品安全、优质、绿色的区域形象。2024年,“晋之源·果蔬”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标志着曲沃特色农产品拥有了统一的身份标识。
“羊羊”得“益”产业兴补链延链富乡邻
圈舍内,“咩咩”声此起彼伏。透过智能监控大屏,一只只佩戴着电子耳标的东湖羊,或在自动饮水设备前低头啜饮,或在铺设漏粪板的标准化圈舍中悠然踱步。环境监测系统则实时显示着圈舍温度、湿度和氨气浓度,确保这些“致富羊”始终生活在最佳状态。
这是山西亿宸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东湖羊养殖基地内的一幕。
作为省级良种扩繁基地,位于史村镇东宁村的亿宸农牧自2020年成立以来,以科技赋能肉羊产业,迅速成为曲沃东湖羊产业的“领头羊”。公司总经理庞建功介绍:“我们以德国东弗里生奶绵羊为父本、本土湖羊为母本,通过杂交改良、胚胎移植等技术,培育出的东湖羊集两大品种优势于一身——父本奶水足、生长快、个头大,母本母性好、产羔多、肉质美,单只母羊年均产羔可达3至4只,比传统品种提升40%以上。”目前,基地已繁育东湖羊1万余只,带动全县存栏量达12.6万只,一举跃居全省东湖羊产业第一大县。
实际上,曲沃养羊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这片土地曾是中原地区重要的畜牧产区。时至今日,全县6828万亩草地、丰富的秸秆资源与四季分明的气候,为东湖羊养殖提供了天然的生态牧场。依托这一禀赋,“亿宸农牧”建成5栋标准化圈舍,配备TMR全混合日粮搅拌机、机械撒料车等智能设备,实现了从饲料加工到环境控制的全流程机械化。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研发的移动养殖箱获得国家专利,农户只需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便可开启“微型牧场”,这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模式让养殖门槛大幅降低。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联农带农。曾以石料加工为生的杜斌,如今已是村里的“养羊能手”。他指着自家的标准化羊舍说:“公司提供种羊、技术和防疫,出栏的羔羊公司回购,去年靠60只母羊就收入8万多元,还增加了40多只自家生产繁殖的后备基础母羊,存栏能繁母羊已超过100只。”像杜斌这样的养殖户,全县已有26户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加入“星链养殖计划”。亿宸农牧不仅统一供应种羊,更通过生产管理软件与电子耳标结合,通过物联网自动生成每只羊的“数字档案”,从建立系谱、出生到出栏的生长数据、免疫记录,均可通过手机扫码追溯,真正实现“一只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产业链的布局为产业腾飞装上“加速器”。曲沃县筹资4亿元建设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园,规划了羊屠宰加工车间、万吨级冷库和电商交易平台,预计建成后年加工肉羊30万只,实现“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全链条贯通。去年,亿宸农牧与北供保障(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30万只的长期订单,更让曲沃羊肉“叩开”了首都市场大门。
从传统散养到智慧牧场,从单一养殖到三产融合,曲沃东湖羊产业的蜕变,正是现代农业与地域优势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当夕阳的余晖洒在羊舍屋顶的光伏板上,新一代“光伏羊”的剪影映照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谱写着“羊羊”得“益”的富民新篇。
从粮食种植的智慧化,到设施蔬菜的规模化、品牌化,再到东湖羊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曲沃县围绕全市“三个努力成为”奋斗目标,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正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生态经济循环体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曲沃“农业强县”的目标可期。(刘玉林 孙宗林 尹娜)
来源: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