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陕西立足省情,印发《关于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陕西的决定》《陕西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法治陕西建设实施规划(2021-2025年)》《陕西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完成法治陕西建
本期话题:
法治陕西建设
法治政府
营商环境
宣传教育
促发展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陕西立足省情,印发《关于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陕西的决定》《陕西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法治陕西建设实施规划(2021-2025年)》《陕西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完成法治陕西建设的“四梁八柱”架构,宏观统筹全方位、多层次法治建设工作,在法治实践中积累经验推进改革。
站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如何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本期特邀三位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共话法治陕西建设路径。
省政协委员
北京市安理(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
屈金冈
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陕西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2024年,省政府不断优化依法行政制度供给,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面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大力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其中,陕西省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持续完善,动态调整了12批次2514项权责事项,进一步明晰了行政权力边界。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结合当前法治陕西建设的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省政协委员、北京市安理(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屈金冈建议,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强化依法行政能力,扩大督察覆盖范围,将重点领域(如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等)的执法规范化纳入常态化督察内容,并加强督察结果与纪检监察、司法监督的衔接,形成问题整改闭环。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透明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规定,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风险评估,避免决策错误。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推动更多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或“跨省通办”,深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效率。
“‘十五五’期间,希望陕西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核心、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突破,构建更高效、更透明、更温暖的法治生态。”屈金冈期待,通过强化监督问责、优化服务供给、深化社会共治,推动法治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省政协委员
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主任
雷西萍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实现良法善治,有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出台《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法院系统推行“繁简分流”,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加强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为陕西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省政协委员、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主任雷西萍认为,“十四五”以来,陕西通过制度创新与执法司法协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这些举措有利于提供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雷西萍说,与此同时,对标沿海发达地区,陕西仍存在短板。例如,部分领域执法“一刀切”;个别基层部门重处罚、轻服务,影响企业信心;涉企纠纷化解渠道不畅;民营经济司法保护待加强;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周期长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新业态监管滞后,数字经济等领域立法空白亟待填补。
对此,她建议,完善立法与执法监督,加快制定《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清单,对新技术、新业态设置“监管沙盒”,建立行政执法评价机制,推行“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减少非必要检查干扰。提升司法服务效能,在经济活跃地区增设知识产权法庭,推广“在线诉讼”模式,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推动商会、行业协会参与商事调解,构建“调解+仲裁+诉讼”分层解纷体系。
就强化法治协同与数字赋能,雷西萍建议,整合市场监管、税务、司法数据,建设全省统一的“法治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实现风险预警与政策精准推送。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吴平魁
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法治宣传教育是助力和推动法治陕西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平魁注意到,近年来,陕西立足法治陕西建设的整体目标,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成效显著。
以宪法宣传教育为例,自2014年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立以来,十年间,陕西举办“法润三秦大讲堂”超1.55万场次,参加学法用法考试超过243万人次,组织旁听庭审超过30万人次。全省建设宪法公园、宪法广场等普法阵地350个,各级普法讲师团开展“宪法九进”宣讲8400余场次,全省数百万人参与其中。
为成效点赞的同时,吴平魁也直指当前问题:“在以往的法治宣传教育中,部分宣传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影响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
对此,吴平魁建议,统筹安排,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做实做细,注重学习的系统性,避免法治宣传教育在内容安排上的零散化和碎片化,使宣传教育对象能够较完整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能够较全面地掌握某方面、某领域的法律知识。
“在法治宣传教育中,传播法律知识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宣传教育对象能够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形成依法办事的理念和思维。”吴平魁说,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使他们能够始终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从而避免任何形式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各界导报记者 张涵博
来源:各界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