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 职业体验活动:12 名青少年走进武汉广播电视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15:10 2

摘要:武汉新闻广播播音指导、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国家广电总局公益广告获得者、优秀广播电视工程师等多位资深媒体人与同学们现场交流。武汉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负责人到场参加活动,颁发奖品并合影留念。

5月17日,12名青少年走进武汉广播电视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开启“双语小主播”的职业体验之旅。

本次青少年职业体验活动由武汉广播电视台、EZ简单教育机构、EZ青少年双语职业实践团队、行远·青少年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武汉新闻综合广播FM88.4承办。

武汉新闻广播播音指导、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国家广电总局公益广告获得者、优秀广播电视工程师等多位资深媒体人与同学们现场交流。武汉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负责人到场参加活动,颁发奖品并合影留念。

在半天的活动时间里,同学们走出校园,近距离观察新闻采编、节目制作、技术保障等工作流程,通过沉浸式体验,触摸到现代传媒科技的脉搏。

小主播们用双语交流碰撞思维火花,在镜头前大胆表达,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倾听与协作,出色地完成了全媒体采访、备稿、双语播报等实践任务,开心地收获了结营证书和职业体验。

活动主办方、EZ简单教育机构负责人李珊珊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双语活动实践,让孩子们从生活的“旁观者”变成“创作者”,在团队协作中感受友情的支持,在探索和创作中发现自我的价值。

李柏辰(11岁):“本次参观武汉广播电视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直播室用英文介绍武汉广播电视台。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英文播报。我克服了语言障碍和紧张的情绪,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直播室、录音室,这些让我感到十分新奇。以前我只看过在屏幕上出现的主持人,这次我看到还有在后台的工作人员们不辞辛苦地在后面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就收看不到各种各样精彩的节目,感谢他们的付出。”

陈紫嫣(12岁):此次参观让我了解到:武汉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凭借专业团队与先进设备,通过多元渠道传递新闻,传承文化,引导舆论,始终贴近市民生活,讲述着武汉故事。离开时,我对传媒行业的敬意与热爱又多了几分。

胡楷纶(10岁):“在武汉广播电视台录播室,看到了用布做的墙,上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空心木块。我原以为只是一种装饰,听完贾老师的讲解才知道原来那是一种新装置,可以吸收掉回音,让声音变得更清晰。除此之外。我还见到了其他的各式各样的专业设备,与武汉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以前我只听到新闻主播通过话筒传递出来的声音,现在我才知道:在这个声音的背后,还有着各种专业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各种设备的支持,让我对新闻播报有了新的认识。”

程方圆(10岁):“电视台里有这样一群幕后英雄:他们日夜坚守在传递声音与画面的关键岗位,从晨光熹微到夜深人静,从时事新闻到文艺娱乐,他们用专注与执着保障着每一栏节目准时稳定的送达观众身边。这里是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站,也是连接城市与市民的情感纽带。他们的默默付出,让武汉的故事,城市的温度通过电波与信号走进每个家庭,这份坚守与担当令人动容。”

王梓蕴(11岁):“我们最先来到一个神奇的房间,墙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方块。老师为了向我们展示这个房间的独特之处,为我们演奏了一首钢琴曲,大家都听得非常入迷。让我感到神奇的是,那架钢琴弹奏出来的曲子竟然没有回音。后来我们向老师提问,老师解释道,那些方块是空心的,是为了让房间消音,包括墙布也是起消音作用的。紧接着,老师又带领我们来到了外面的录音棚,当按下开始的按钮,将嘴巴对准话筒,这时屏幕上就会出现犹如跳动音符一般的符号。”

杨梓立(12岁):“以前,我以为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每天只需要念念稿子就好了;参观后才发现,每一档节目背后都有复杂的流程,需要整个团队紧密配合,工作人员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明白广播中精彩的节目离不开幕后的付出。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激发了我对传媒知识的兴趣。”

沙柏妤(12岁):“武汉广播电视台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这里的工作人员将精心制作的节目通过复杂的审核、转换流程输送到千家万户。我不禁感慨,正是这些幕后的科技指挥家,用专业与严谨奏响了流畅播出的美妙乐章。”

记者:鲍洁 郑畅

值班编辑:郭倩倩

审核、签发:赵阳

来源:武汉新闻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