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城市柳州!有“味道”、有特色、有内涵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9 15:20 2

摘要: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9061.53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旅游总收入(花费)988.37亿元,同比增长11.7%。

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的游客便涌入柳州城,各大景点景区、公园、文博场馆、美食市集人山人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9061.53万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旅游总收入(花费)988.37亿元,同比增长11.7%。

游客登龙城阁欣赏美景。记者 黄蕊 摄

吸引头回客、留住回头客,柳州这座“宝藏”城市有着自己的“制胜法宝”。

有“味道”:特色美食带动“脚尖”

“二两,空心菜,在这吃。”近日,在柳北区三中路一家柳州螺蛳粉店,来自云南的游客李思楚熟练地点上一碗粉。当下,酸、辣、鲜、香、烫、爽的柳州螺蛳粉让众多如李思楚一般的游客“寻味”而来,“排队两小时,嗍粉五分钟”成为一种常态。

柳州市螺蛳粉协会会长程方晓表示,通过预包装柳州螺蛳粉的发展,柳州培养了大批“粉丝”,“舌尖”带动了“脚尖”。文化“出彩”,旅游“出圈”,形成城市和游客的“双向奔赴”。

柳州为慕名而来嗍粉的游客开通了两条螺蛳粉特色公交专线,探索“以游育产、以产兴游”的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螺霸王”品牌打造螺蛳粉文化展览馆……场景创新持续提升文旅体验。

随着柳州螺蛳粉的爆火,越来越多的地方美食进入游客视野。除了螺蛳粉,游客们还能品尝到柳州露水汤圆、柳州豆粉馍、柳城云片糕、长安滤粉等地方特色美食。柳州市将这些特色美食制作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和传承柳州味道,为游客带去地道、多元的味觉体验。

有特色:山水与工业和谐共生

美味在舌尖,风光映眼前。“一碗粉”和各类特色美食吸引八方来客,让游客领略到生态宜居之城的独特魅力。

“本是为了品尝地道的螺蛳粉来到柳州,没想到还被这里的风景‘圈粉’了。”广东游客钟晓敏与好友在洋紫荆花季来到柳州,身着民族服饰与“半城碧水半城绯”的美景合影留念。

4月12日,拍摄广西柳州市环江滨水大道盛开的紫荆花。通讯员 覃庆和 摄

畅游花朵盛开、绿意葱茏的公园城市;乘坐水上公交、柳江游船欣赏柳江风光;到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都乐公园、鹿寨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等处感受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绿水青山令游客流连忘返。

享有“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美誉的柳州,实现山水与工业和谐共生。近年来,柳州激活工业遗产,将城市“锈带”变为“秀带”,为游客深入了解柳州提供更多选择。

3.4万余件展品,其中工业实体有6000多件,在柳州工业博物馆内,工业文物成为一部活的柳州工业历史书,工业元素文创产品则为场馆注入时尚气息。东方梦工场—柳空文创园、石尚1966文化艺术园区等由老厂房实现蝶变的文旅园区,也被夜娱、夜食等业态盘活,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有内涵: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

假期,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景区来一趟休闲旅游,一览保存完好的侗族木构建筑、服装饰品、歌舞文化、生活习俗;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听芦笙、观斗马;或是到柳州市博物馆、柳州文庙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参观、逛展。在柳州游玩,具象化的“文化味”可观、可感、可体验,文化因旅游“活起来”“火起来”。

柳州鱼峰歌圩中秋歌会。记者 黄真真 摄 (资料图)

山歌魅力,四海皆知。如今,“一歌仙”成为一张“听得见”的城市名片,有山水为幕、歌声做伴的鱼峰公园已是不少游客来柳州必去的打卡地点。

鱼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廖洁介绍,鱼峰公园着力挖掘自身文化资源,擦亮“歌仙刘三姐”文化名片,通过规范山歌直播,让山歌在刘三姐传歌、升仙之地传得更好、更远。

鱼峰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积极培育“歌圩经济”新生态,将传统山歌文化与现代演艺、文创产业相结合,推出沉浸式歌圩体验、非遗工坊、直播经济等业态,让千年歌脉成功转化为蓬勃的产业活力。

一座有内涵的城市,不仅在于“文化味”,还在于“人情味”。廖洁说:“在广西三月三、‘五一’等节假日期间,我们通过提供咨询服务、饮用水、便民应急药箱,以及马鞍山观景平台纪念照拍摄等‘宠粉’举措,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游玩体验。”

在柳州的多个景点,都设置了暖心的“宠粉”志愿服务岗,景点与游客实现“双向奔赴”,持续传递着“人民城市”的温度,更好地引客而来。

风味美食、山水风光、文化内涵、城市温度,柳州的“宝藏”不只一面,正随着游客的到访不断“解锁”,常游常新。

来源:南国今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