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Lin Yung Cheng 大家好,我是珍珠老师,这是我最近上学很多学生找到不到视觉参考,那我就说你多去Pinterest看看,但我发现学生还是无计可施,最后我发现了原因,就是学生总是去「搜索框」中去搜关键词,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1.“搜索框”有限制性/ 首先我们往往是因为「脑子里没有图」而导致我们视觉产出能力不足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元、更开阔、范围更广」的图片去进行刺激,但是当你“带着目的”去Pinterest中去搜索比如说类「装置、卡牌、情绪」的关键词的时候会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你的“图像范围”。 **因为往往给你推的图片是十分精准的、确定的,你无法从中获取灵感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个图片就是你想象的那样,在你搜之前就知道了。并没有得到多元的刺激(媒介、形状、成品变化、质感等),因为Pinterest通过大数据给筛选掉了。 2.图像信息茧房/ 因为你经常用Pinterest去搜导致软件会认为这是你需要的、你喜欢的,然后就开始主页给你推,然后你就会直接被困在“图像的信息茧房”,这就是最糟糕的情况了。 **怎么去改善?正确的找视觉灵感的方式是什么? 1.主页去点击/ 珍珠老师我的主页推送的图片和大部分学生的图片一定是不一样的,这也间接导致很多学生出图部分卡壳,因为我从来都是从主页去点击,用「跨媒介、专业」的思维方式去获得。 比如我可能真的要做一个海报,但是我的灵感可能来自于推送的一个古建筑的建筑表面,那就会非常有意思,我海报的调性、质感、感受更接近于创作,而非抄袭。 2.改善思维/ 思维就是要有“包容的综合审美”,指的是不要一开始就要用多元的审美包容性去吸纳图片里的精髓,但本质这依旧是对于图片的敏感度要提高。你就想着什么图片都有可能是你的灵感来源,你需要做的只是去搭建其中的思维桥梁。摘要:**图片来源:Lin Yung Cheng 大家好,我是珍珠老师,这是我最近上学很多学生找到不到视觉参考,那我就说你多去Pinterest看看,但我发现学生还是无计可施,最后我发现了原因,就是学生总是去「搜索框」中去搜关键词,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1
来源:慢奏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