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媒热评丨应该给AI“魔改”视频上个紧箍咒

摘要:12月7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对AI“魔改”视频提出具体管理要求,要求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并且要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等。

12月7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对AI“魔改”视频提出具体管理要求,要求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并且要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等。

AI,俗称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其应用范围很广,包括机器人,医疗等多领域,各行业。“魔改”视频,其实是AI运用领域一个极小的分支,就是利用AI识别影视剧中的场景,更改了台词和演员的嘴型,形成一段“全新”的视频片段,有些恶搞者还增加了一些脑洞大开的场景,比如刘备、张飞化身“变种人”,《甄嬛传》变身“枪战片”,《红楼梦》改成“武打戏”,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等。

我们不否认,AI给创作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种AI制作的视频,展示出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对AI工具的学习,使用能力。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AI“魔改”视频则是走向了极端,如果仅仅是为了博取流量,毫无边界地亵渎经典作品,冲击传统文化的认知,甚至恶搞一些演员,则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

AI“魔改”经典影视剧场景,除了侵犯了著作权以及演员的肖像权之外,最令人担忧的是,许多视频以低俗、搞笑甚至荒诞为卖点,彻底扭曲了原著的精神内核。例如桃园三结义中的兄弟情被篡改成对“地痞流氓”的崇拜,挑战了社会道德的底线,而对于青少年群体,由于缺少辨识能力,其正处于建设期的价值观,很容易被恶俗的“魔改”视频带偏。如果任由这些“有毒”视频在青少年群体中肆意传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消解,更是导致历史和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妖魔化”,无形中破坏了文化传承和经典文化根基。

虎兕出于柙,典守者不得辞其责。面对汹涌澎湃的AI“魔改”视频,各大视频平台,要做到守土有责,增加关键词设置,运用大数据比对分析,严管严控各类“魔改”短视频,清朗网络环境。

对于一些创作者,更要担负起主体责任,要在法律框架内运用AI技能,更要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尊重传统文化,遵守伦理道德底线,用心打造精品良品,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文化传承,而非成了追随烂俗、破坏经典的工具。

来源:中国蓝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