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社区温暖的“知识摇篮” 用爱与专业点亮居民幸福生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16:18 2

摘要: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钢铁路办事处咱家社区为丰富居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社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了11门公益小课堂,包括琵琶、马头琴、书法、瑜伽、英语口语等课程,迅速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走进社区,传来一阵阵动听的旋律,原来是咱家社区开设的琵琶公益小课堂正在上课,几名学员围坐在老师的身旁,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关于琵琶的讲解。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钢铁路办事处咱家社区为丰富居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社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了11门公益小课堂,包括琵琶、马头琴、书法、瑜伽、英语口语等课程,迅速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咱家社区副主任逯长青告诉记者,咱家社区从去年的年4月份搬迁至此,完成阵地提档后,一直在斟酌如何高效利用社区空间,助力居民在业余时段拥有更充实多彩的文化韵味体验。经过社区两委班子研究后决定,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和热心居民,开办互动型社区公益课堂。

多元公益小课堂,点亮居民多彩生活

在广泛征集民情社意后,社区率先对接了呼和浩特市琵琶协会副会长刘畅,逯长青说。

刘畅毕业于内蒙古艺术学院,自幼学习琵琶的她曾多次在全国大赛中斩获佳绩。她秉持着对琵琶的高度热爱和传承之心,将弹奏技艺向学生们倾囊相授。自2024年4月受邀为咱家社区公益课堂授课后,刘畅风雨无阻,志愿服务长达1年多,从未间断。“我深知,每一次的授课都是在为居民们打开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琵琶、弘扬国乐,我义不容辞!”刘畅说道。

刘畅所做的贡献不止于琵琶教学。去年冬天,刘畅积极主动牵线搭桥,邀请到了马头琴专业老师加入了社区公益课堂的师资队伍,让零基础的居民也可以系统掌握这项民族乐器,为社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别样的民族风情。

文化知识课程同样也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辖区内86岁高龄的老党员贺玉良每周在社区教授书法课,他不仅播撒了书法艺术的种子,更是将老党员的奉献精神传递到每一位居民心中。社区网格员赵婧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的特长,开设了口才课,从最基本的发音、语调训练,耐心引导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帮助孩子们克服紧张情绪。提到孩子们的进步,家长们对赵婧赞不绝口。

除此之外,针对社区中老年群体还开设了健康养生课和手工技能课。健康养生课上,专业的医护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科普了常见疾病的预防、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健康生活的方式。手工技能课同样妙趣横生,从起、针法到如何勾勒造型,手中的钩针仿佛有了神奇的魔力,一团团毛线逐渐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锻炼了居民的手作能力,更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邻里情谊。

师生互助共成长,绘就和谐社区氛围

社区居民董女士说道:“自从退休以后还真有些不适应,自从参加了咱们社区的公益课堂,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生活一下子就充实了,现在每天都盼着上课。”

社区公益小课堂自开展以来如同充满活力的文化磁场,深深地吸引居民参与其中,促进了邻里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增强了社区的幸福感和凝聚力。

每一位老师都是居民心中“家门口的热心人”,是社区公益课堂的中坚力量,正是在他们的坚守下,社区公益课堂得以不断向好、向暖前行。咱家社区副主任逯长青说道:“特别感谢刘畅这样的公益播种者,他们不仅带来了专业,更用无私的情怀让课堂有了温度。未来我们还会根据居民们的反馈和需求,持续优化课程,拓展课程深度和广度,挖掘更多资源,链接更多优秀的志愿者,让公益小课堂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充电站!”

来源:内蒙古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