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长期缺钱的人,用衣服名牌包装自己,担心被看穿,因此这三类需求都是无法满足的;
长期缺钱的人呢,和有钱人最大的区别,其实一眼就能看得明白。
此刻的你,脑子里第一想到的有钱人的特征是什么?穿名牌?开豪车?
如果穷人和有钱人都穿奢侈品都开豪车,那到底如何区分?有钱人到底还剩下什么东西可以通过肉眼区分的呢?
自主需求:渴望行为源于自我选择,而非外部压力;
胜任需求:即“我能做好这件事”的信念;
归属需求:寻求与他人的联结、接纳和情感支持。
经济稳定者的自我认同更依赖胜任感以及归属感,因为他们本身就在这个阶层;
以及拥有驾驭财富的能力,因为物质消费仅是生活方式的基本选择;
而长期缺钱的人,用衣服名牌包装自己,担心被看穿,因此这三类需求都是无法满足的;
即使穿上名牌,他们也更关注他人的评价而非实物体验,以及更关心衣服的品牌而非衣服的本身舒适度;
而有钱人恰恰相反,甚至很多时候会专注自己的事业和的感受,而忘掉外在的过度修饰。
因此有钱人虽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奢侈浮夸,没有烦恼。
但唯一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带底气的,而长期缺钱的人做事儿一定是畏手畏脚的。
那么倒推过来,长期缺钱的人有哪些特征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一般都有以下两点通病。
第一,对“非物质挫折”的耐受力特别低;
有钱、有权催生自爱和底气。
有钱人可以大胆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和热爱的事物,只要有钱买得到就行;
而没有钱则没有底气。
穷人买一个东西时,相比于弥补内心尊重内心,他们更在意性价比;
宁愿以长期的自我压抑、自我毁灭为代价,也要选择低价的物品。
比如,当富人的觉得菜品不合口味,会很直接但礼貌地提出调整,他们的行为基于“解决问题”的自主需求。
而一个模仿富人的穷人,大概率因担心“被评价挑剔”而隐忍;
比如“没关系,这样也可以,我将就吃”,要么就是因小事过度反应,担心服务员看不起自己。
这些本质都是源于长期的思维惯性,物质匮乏导致的内心不配得感导致的,认为除开物质之外,自己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第二,强迫性和脆弱性;
强迫性和脆弱性,不仅体现在个人感情和个人喜好上,更体现在情绪稳定上。
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当富人不小心买了个假包包,被质疑“奢侈品是否为真”,一般都是表现出中性或幽默回应;
比如说:“真假不重要,我喜欢就好”,因为他们的身份认同不依赖单一符号,来源于内心的真实;
而穷人恰恰相反,面对质疑时极大概率产生过度防御,尤其是急切展示购买凭证、强调价格,或转移话题;
这些都能反映他们内心深层的匮乏感,解释了其潜意识中“物质符号与自我价值过渡绑定”的焦虑。
2023年5月初,台湾艺人王思佳在综艺中展示了花20万的奢侈品牌,网友质疑该包为假货,面对质疑,王思佳的反应呈现典型的过度防御。
5月13日深夜,王思佳素颜直播,她声音颤抖,事后觉得尴尬 赶紧转移镜头,紧接着镜头外传来压抑的抽泣声。
随后,她整理好着装重新入境,这时,她的双眼已经有明显的哭红了 “你们看,真的是epsom皮!我没有逃避,我的人生不需要假装!”
但是网友好像并没有放过她的意思,当网友刷屏又开始质疑“送检包非节目同款”时,她眼神中流露着不耐烦,忍了一会,实在忍不了了;
突然情绪激动:“你们凭什么怀疑我?我花了7500台币送检,你们付过这么多钱吗?”
当意识到态度不对时,情绪缓和之后呢,又低头哭泣道歉:“我只是想分享喜欢的东西……对不起,以后不会说脏话了。”
其实,这则案例非常具有典型性,王思佳的这种长期豪门贵妇人设与作为普通人真实内心的匮乏感的人设是极度冲突的;
而真正的有钱人并不需要多做解释,讨好他人。
所以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有钱人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家庭教育问题,也会有匮乏;
但是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他们永远都是更沉稳,更大方,更有格局,更懂得延迟满足,举止言行之间,永远透露着优雅;
这些才是他们最本质的区别,也就是底气。
以上就是有钱人和穷人最大的区别,任何人都可以买有钱包包,坐豪车;
但是真正的有钱人,即使你把他一无所有丢到民间,他依然能够同样致富;
因为贫穷滋生的内心的缺爱和匮乏感,是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面的人永远都不会体验到的。
-The End -
作者-月瑶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第一心理一点号